如何引导幼儿走出“小团体”,融入“大集体”?|“寻找榜样园长”系列研讨会

图片
在幼儿园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总是存在年龄、性别与个性差异,表现出来的交往能力也是千差万别,需要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的引导与干预。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在游戏时,经常会发生同伴冲突,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幼儿交往及幼儿冲突的问题时,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面对幼儿交往问题,教师如何科学把握干预尺度,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良性交往?如何引导家长形成正确认知,巧妙化解同伴冲突与矛盾?如何化解幼儿朋友圈狭窄的负面影响,引导幼儿走出“小团体”,融入“大集体”?
本期研讨会就“如何引导幼儿走出‘小团体’,融入‘大集体’”话题,请园长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展示各自的有益经验。
营造良好环境,允许孩子体验矛盾和冲突
北京新蕊国际幼儿园 张慧茹
图片
幼儿社会化进程的发展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看待同伴间的冲突与矛盾,有助于家长消除恐慌和担忧,为孩子真正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和时间。
引导家长了解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取及达到的同伴间交往的需求不同。在冲突和矛盾的过程中,幼儿的自我建构、情绪管理、沟通能力、探寻与他人关系的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幼儿通过冲突事件的发生自己就会获得内在的互动经验,我们也要相信幼儿自己会照顾好自己,有属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
儿童社会秩序感的建立都是在日常经验中形成的,幼儿是在每一个事件中学习和成长的。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允许孩子体验矛盾和冲突的机会。积极引导幼儿面对冲突,用合适的方式面对不同的情境,逐渐学会考虑冲突双方的观点和需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鼓励多交往,引导孩子友好相处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三幼儿园 毛瑞花
图片
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后,他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此时,孩子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抱歉语言:“对不起”等。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使孩子掌握交往中的规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
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首先家长要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事情的经过。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巧与对方父母的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其次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孩子受点委屈,家长不要太过于心疼,同时也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当孩子之间出现冲突时家长要了解真相,不要妄下结论,处理矛盾时尽可能的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不要过多包办。
单边“小团体”,带出多边“小团队”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幼儿园 解春荣
图片
幼儿出现“小团体”的现象,首要原因是因为孩子与他(她)参与的“小团体”中人员有共同的爱好或是特点;其次是该幼儿在这个小群体里能够获得胜任感和存在感,这是人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一种心理感受。形成“小团体”多发生在幼儿园大班。针对“小团体”现象,可以以单边“小团体”引导幼儿形成多边“小团队”,让孩子由“小团体”融入“大集体”。
首先,接纳孩子的“小团体”,明确每个团体的优势。鼓励幼儿讲出自己所在的团体优势,并且采用团体喜欢的方式展示团体的本领,互相欣赏。同伴间互相欣赏各个团体的亮彩展,知己知彼。
其次,打破团体展示规则,由自由展到任务展。让幼儿在原有的“团队”基础上,全班若干个“团体”展示同样的内容,尤其这个内容的确定应该更加倾向于没有“小团体”幼儿的长项,幼儿感受到自己团体的弱势,看到其他人的优势,为接纳新成员奠定基础。
最后,给予需要不同长项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打破“小团体”。这个环节的操作之前,一定让幼儿明确任务及需要的能力和分工,让幼儿做好走出“小团体”的心理准备。
设身处地,助力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河北省石家庄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秦艳芬
图片
幼儿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教师要以帮助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是要确保幼儿安全,教师首先要分析冲突的情境,确保幼儿的安全,阻止伤害行为的发生、发展,平复幼儿双方激动的情绪。
二是要建立信任联结,教师要对幼儿双方的情感表示认同,使得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的情感联结,当幼儿信任教师时,教师再引导幼儿说出冲突的“真相”。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三是要理清冲突原因,当幼儿双方说出事情“真相”后,教师需要理清冲突的根本原因,用简单的话语重申问题的关键,尽可能让幼儿明白冲突的根本原因。
四是要协商解决办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双方自己说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征求冲突双方的决定,最后双方尝试用这种办法解决问题。教师需要跟踪观察问题解决的效果,在必要的时候再次介入冲突,为幼儿双方提供帮助与支持。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最终找出使冲突双方认可的方法合理解决冲突。
扩大幼儿交往范围,有效创设交往活动
河北省保定市保定铁路幼儿园 李艳萍
图片
首先,教师应掌握不同幼儿同伴关系的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好同伴关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防止和消除幼儿间的交往障碍。
其次,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与熟悉、不熟悉的同龄人或成人的机会,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同时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以交往为主要手段的活动。
巧妙利用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
创设主题活动。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主题活动。一日一主题、一周一主题、一月一主题均可。在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交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有效运用游戏活动。以用游戏、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还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尊重幼儿,强化正确行为
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幼儿园 吴兆辉
图片
幼儿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游戏中在与同伴交往时,总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当孩子们出现交往问题时,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水平,选择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良性的交往。
首先应该去了解孩子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方式,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并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强求孩子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
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形式。教师应该在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情景与原因之后,再决定是进行个别引导还是集体教育。如果问题涉及一两个儿童的行为,应该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并且尽可能私下里进行,以避免当众让幼儿出丑。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去和孩子交谈已发生过的事情。通过谈话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做。
要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当幼儿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应该向幼儿提出合理的、幼儿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引导幼儿进行良性交往,赢得同伴的接纳和认可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中心幼儿园 关玉坪
图片
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归属感的源泉,是儿童得到爱和尊重的前提。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设有利于交往的社会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认知与发展的,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交往。在建构区中,提供多种积木,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城堡的搭建。在益智区,可以投放各类棋类,幼儿之间可以一起来下棋,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交往。角色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可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可以通过玩“娃娃家”、“医院”、“超市”等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的角色,就可以增进角色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交往经验。幼儿教师应该教给幼儿一些如何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可以请尝试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赢得同伴的接纳和认可。比如,玩积木玩具时,可以建议幼儿采用友好的方式与同伴分享、协商、合作、轮流等方式来玩。
创设“大场面”锻炼孩子勇敢表达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幼儿园 陈辉
图片
第一,培养小朋友乐于助人的美德。如果一个小朋友过于冷漠,很难在幼儿园里搭建自己的交际圈。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首先要让孩子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比如,当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可以引导孩子帮助对方,问一问小朋友摔得疼不疼。通过这样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第二,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医生、理发师等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从而增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第三,“大场面”锻炼孩子勇敢表达。我园通过“国旗下讲话”“童话剧场”“小小讲解员”等形式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提高孩子的表达欲和自信心。
第四,家园携手发展幼儿社交能力。家长从自身做起,多使用文明用语,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好“老师”,更科学地协助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要教给孩子学会分享,孩子懂得了分享,朋友的数量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分析背后原因,正确认知交往现象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现支教于国资中心幼儿园) 刘蕾
图片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会出现不同的交往方式。与其说是“交往问题”,我更赞同的是来自交往方式背后的普世价值观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可以从启迪智慧、创新发展的育人角度来接纳、调理,从而实现教育目标、践行教育使命。
引领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时,我们更加愿意激发教师自身的思辩能力,鼓励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立场,从而坚定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的教育自信。引领教师时常反思“我们的处理方法恰当吗?该如何科学把握干预尺度,如何引导幼儿与同伴良性交往?”给予教师研训一体的发展支持。当前,幼儿园全员参与的朝阳区幼儿园教师共读一本书《有力的师幼互动》活动,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些教育策略给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幼儿做出回应”“一起解决问题”“使用丰富的词汇”等。
科学把握尺度,培养良好交往习惯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县直第四幼儿园 赵彩霞
图片
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他们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们应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们解决不了,我们再去干预也不迟,这样会让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游戏时孩子的每一次磕碰、打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历练、成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学会正确处理事情,学会承担责任,敢于担当与通情达理这些好的品质,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把握尺度,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友好交往。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孩子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也许会毁掉一个孩子,希望孩子们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只有家园携手,教育孩子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携手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越来越好。
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学校珑门名苑幼儿园 水一涵
图片
幼儿因年龄、性别与个性差异出现的各种交往问题,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合作。通过增强幼儿自信心,引导和帮助幼儿用积极的态度参与他人游戏。针对不同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不同表现和问题,教师要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科学的干预。
在班级游戏活动开展中,还可以通过丰富游戏材料,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从而达到幼儿友好游戏、共同协作的目的。
在做好幼儿在园社会性交往引导的同时,还需要将正确的教育观传递给家长,在班级群内定时的分享家庭教育相关内容,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冲突。解决幼儿的矛盾冲突,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不要在发生矛盾时盲目的维护或者无理由的埋怨幼儿,相信幼儿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和老师一样,先做一位观察者,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他们空间自行解决,如果不行再进行友好的干预。同时,对于一些性格敏感的幼儿,家长要做到理解和认可他们的情绪,及时的安慰、拥抱幼儿。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被理解。
以游戏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
河北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姚家房中心幼儿园 于刘花
图片
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学会分享。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可以让幼儿定期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后还会让幼儿交流经验,让幼儿学会表达,以促进交往的积极性。
二、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通过游戏强化了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不自觉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三、正确面对幼儿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幼儿发生矛盾时可以给幼儿示范,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明确什么时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级到暴力,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教师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且安慰受伤的孩子,并告诉另一幼儿这种行为是不对之处,进行引导。
遵循差异,因人而异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安丰幼儿园 刘晖
图片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面对第一个集体生活环境,良好的同伴交往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技能、适应环境。
3岁幼儿爱模仿同伴的行为,不太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喜欢,可能会有“动手”的现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介入指导,尤其是在遇到幼儿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对同伴造成伤害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游戏等方式教会幼儿正确的同伴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表达对同伴的喜欢等等,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5岁是幼儿获得有效交往的关键期,他们开始进行合作游戏,在游戏中也经常出现各种“意外事件”,争抢玩具,游戏中谁做主导等等,教师不要着急介入指导,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从旁观察,如果幼儿自己能够解决,在游戏结束后可以稍作总结,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给他们信心,如果幼儿寻求教师帮助,再来介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多进行同伴交往方面的内容。
6岁幼儿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有的孩子在游戏中很有创意和想法,他的身边经常会聚集起小伙伴,教师可以以同伴的方式参加游戏,吸引更多幼儿来参加,打破“小圈子”界限,促进幼儿更好的同伴交往。
教会幼儿不同的冲突处理技能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二幼儿园 吴丽萍
图片
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科学把握干预尺度,首先需找准干预的适当的“点”。应注意观察并进行判断,教师要让幼儿亲身面对冲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并能大概判断冲突的起因后,再及时予以干预。如何让干预的时机最为科学,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最大,是由冲突性质、进程和幼儿的个性决定的。
教师可以针对冲突的性质不同,教会幼儿不同的处理技能。对于正性冲突,要进一步加强幼儿间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当冲突发生时,尤其是对积极性冲突行为表现的幼儿,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为自己辩护,并机智地解决冲突。对于中性冲突,要教会幼儿自行解决的技巧和寻求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对于负性冲突,要及时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采取变通的干预方式,将冲突行为作为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
耐心教育,细心引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小树苗幼教中心 赵楠
图片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孩子正在与各种不同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待人处事的态度。
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应从教学活动、主题创设、情感体验、评价活动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幼儿与人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个集体。因此,应教会幼儿交往过程中友好协商,掌握交往的技巧。
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在扫除活动效率中出现的障碍教育要坚持向全体幼儿注意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幼儿交往中非常受欢迎,有些则被排斥。这都跟个性有很大关系。教师在引导孩子交往时,应注意个体差异,抓住教育契机,孩子在校中出现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学校里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些娇气,动不动就哭,有些霸道。他要的玩具,别人不能要,有些支配欲特别强,总喜欢别人听他的。这些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都容易被群体排斥。针对这些孩子的个性,就是应该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细心引导,慢慢的克服他们交往中出现的不良个性的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尊重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第五幼儿园 刘风兰
图片
尊重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当幼儿表现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为时,不如蹲下来倾听幼儿的心声,只有尊重幼儿,他们才会获得安全和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发现幼儿交往中的问题。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在与人交往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并纠正。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帮助他们用恰当的方式、清晰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自己解决冲突。当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可以延迟干预,多给他们独立感受和解决冲突的空间,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
给幼儿学会交往的时间,帮幼儿总结经验。交往能力不可能一日养成。我们可以经常跟孩子聊聊他最近的改变,给予一些鼓励,让孩子更喜欢交往。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方式。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给他充分的交往自由和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成长中,逐渐获得更多的社交经验,形成他自己的社交圈。
开展教育活动,健全日常活动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尚华幼儿园 刘元春
图片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幼儿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预设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幼儿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比如根据某些孩子想独占玩具而争吵打架的现象,教师可编一个故事,通过让幼儿听故事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组织幼儿讨论:玩具坏了怎么办?抢坏了玩具大家的心情会怎么样?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但大家都想玩怎么办?教师也可以有意识请经常争抢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懂得要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共同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引导幼儿人际关系中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同时鼓励幼儿多交朋友。当出现矛盾时,请同伴与当事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干涉,只需给他们一些建议,引导其观察、体验别人的情感,引发其自身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减少他们对成人的依赖。
将语言培养融入点滴,让幼儿和谐交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小学幼儿园 高春玲
图片
第一,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对幼儿来说,兴趣是参与所有活动的动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新鲜有趣的话题,激发儿童的对话兴趣。
第二,语言的儿童化。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幼儿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时,语言的组织和措辞是非常具有儿童的特点的,教师和家长在干预幼儿产生的矛盾时,避免用太成人化的句子说话,避免说孩子听不懂的话,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让孩子们之间无障碍的产生共鸣。
第三,学会倾听。在孩子讲话的时候,对方要仔细耐心地听,因为如果你不听,你就听不懂,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随意打断同伴之间的讲话,在幼儿回应之前,请仔细聆听,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鼓励孩子们说话与交流。在指导孩子的交流时,给他们创造环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语言回答。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欣赏,让孩子相互之间想说话、敢说话,从小懂得怎样与同伴做到和谐交往。
家园和谐号,促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幼儿园 徐晓燕
图片
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一个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很大程度反映出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幼儿园里,教师要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这样措施。
其次,我们会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家访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让家长们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创造社交机会。
再次,对待班里小朋友之间的“小冲突”,班级教师要和家长积极沟通,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同伴之间的小矛盾,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和干预,很多时候当家长互不礼让、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两个孩子却已经和好如初了。
最后,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这个孩子爱欺负人。家长有时候会放大孩子之间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去做一些打闹的行为,教师要耐心给家长做通工作,不要把孩子之间这种正常的冲突贴上“欺负或被欺负”这样的标签。
走出认知误区,以科学启蒙精神促进幼儿交往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园长 李建华
图片
处理幼儿交往问题,很多老师和家长经常出现误区和问题,我们今天连聊聊其中的两个方面。
为了服从集体秩序,有时简单处理交往问题。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念,也就是孩子的社会发展要优先于集体秩序的现状保持。在每一次冲突、矛盾面前,先尊重孩子,承认矛盾存在,再进行化解。
不尊重科学启蒙精神。科学启蒙精神的关键在于尊重孩子的差异化。孩子的差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年龄、性别、身体发育程度的差异;另一个是内向、外向,气质类型不同等心理层面的差异,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在矛盾解决过程中,要学会针对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方式,教师的科学启蒙水准越高,儿童的接受度越高。在儿童社会领域发展中,他们的冲突多数来源于最初的抢夺,3岁左右的孩子最开始出现“占有”的状态,进入幼儿园小班阶段,他们的抢夺会成为常态,可能会成为全面的抢夺战争,这场抢夺战争,不能简单地阻断,因为抢夺的结果是形成了交换,而学会交换是儿童社会成长的一大进步,简单阻断就是阻断了从占有到交换的过渡,科学启蒙精神在于,教师在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促成占有到交换的转化。当孩子明白了交换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才进入更复杂的社会交往阶段。
引导家长形成正确认知,巧妙化解幼儿冲突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幼儿园 郭晓妍
图片
以家长讲座为依托,转变家长观念。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进行家长讲座,让家长懂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小朋友交往过程中,他们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他们可以自己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帮助解决。家长应该作为引导者,正确引导幼儿或承认自己不足、或谅解其他小朋友。家长不能作为幼儿的“帮凶”替幼儿“出气”或者教育幼儿“谁欺负你了你就打谁”这样的负面引导。通过讲座让家长从观念上改变不正确的处事态度。
以家长助教为途径,实地体验孩子们的世界。让家长做助教工作,让他们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与幼儿一起游戏,感受孩子们发生冲突或者矛盾的原因。当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之后,他们就懂得了,原来孩子们的世界特别简单,就是一句话、争一块积木、不小心碰撞引发的冲突。不需要大人的干预,一转身就又在一起游戏了。这样的助教活动可以让家长理解孩子们交往过程中的冲突,也就能正确的对待冲突事件了。
以家长论坛为手段,做好言传身教的宣传。成立家长论坛,让参加助教的家长宣传一些正能量的教育观,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能正确对待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和矛盾。
为孩子提供解决与同伴冲突的机会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第二幼儿园 张彦敏
图片
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与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现象,有破坏性作用。实际上,冲突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解决与同伴冲突的机会。
面对冲突,有些家长把重心放在“避免”上。如买玩具时,同样的玩具会买双份或多份,冲突发生时立即将孩子们分开。家长不能不加筛选地将成人解决问题的标准原原本本地摆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快速地代为处理。对孩子们来说,具体的体验比抽象的说理更能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言语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
家长应从提高孩子的社会认知入手,并示范教授一些解决冲突的技能,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把他们社会认知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科学把握干预尺度
黑龙江省通河县幼儿教育中心 倪仲秀
图片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之间不会主动去找到好朋友,遇到事情不会沟通,只会用打人、抢夺的方式解决。首先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交往认知,通过故事、事例让他们知道和小朋友在一起需要运用的语言、表达的行为,知道不当的方式是交不到朋友的,由于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够完善,所以遇到交往的问题还是需要成人帮助解决,家长和老师都要以身作则,要对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模仿形象,给幼儿创设和平的家庭氛围,同时也要避免家长之间造成误会,和家长达成共识,这样会让孩子获得更加轻松的交往机会和空间。
中、大班幼儿交往能力已经形成,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结交好朋友,并一起游戏和沟通交流了。在交往中会发生意见不统一、分歧或争执、抢同一个玩具等,这时孩子们的第一反应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问题,个别孩子会告诉老师,大班的孩子已经能完整的向老师表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了,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先了解情况,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作引导,多数时候让幼儿自行解决。
做幼儿交往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张宏德
图片
教师是幼儿交往的引导者。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尽量去让孩子自己解决。19年的时候,我在北京某幼儿园参观,正值午餐时间,有两位幼儿因为抢着盛饭谁也不让谁,各执饭勺的一端不松手,这时,值班老师没有上前处理,而是不动声色地叫过来另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对两位抢饭勺的小朋友各自悄悄耳语了几句话,饭勺就都松手了,而且双方互相谦让,愉快地进餐。我很想知道那位调解的小朋友说了什么,考虑到不能打扰孩子们用餐带着遗憾离开了。但是我很欣赏那位值班老师的处理方法,自己没有上前去调解或者命令,而是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处理问题,这就是教师引导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交往的支持者。国外有观察表明,在幼儿阶段,只有10-24%的幼儿是受欢迎的,而有10-22%的幼儿是被拒绝型,12-20%的幼儿是被忽略型,被拒绝的幼儿和被忽略的幼儿往往都不受同伴欢迎,这些幼儿常常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应对被拒绝型幼儿和被忽略型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教会这些幼儿克服并改变自己的问题,同时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从而获得交往的能力和交往的快乐。
教师是幼儿交往的合作者。当幼儿之间的交往出现了问题,不能很好的合作时,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当合作者,把自己当孩子与孩子站在平等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在学与玩的过程中成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调和剂、粘合剂,从而化矛盾与无形中。
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会与他人交往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吴景春
图片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谐、宽松、温馨的环境是幼儿开心游戏必不可少的条件。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身份,以自身的热情、礼貌和交往艺术,鼓励,增加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能大胆地与身边的人主动交往。
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有时会因为争夺一个玩具等等发生冲突的现象。作为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分析幼儿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的心理以及情绪的变化,根据冲突产生的情况,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的能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育幼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理解别人的想法、需求,学习会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意愿表达出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让幼儿知道如何向别人寻求帮助,幼儿学会借东西时有礼貌,并按时归还。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再有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就幼儿在园内的表现情况、与他人的交往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也能够及时关注幼儿之间发生的问题。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家长与教师都是指导、监督、监护的主体,两者都有着为幼儿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目的。不断发展幼儿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规范与纠正。
提供支持,促进不同幼儿有效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六幼儿园 范蕊
图片
观察中发现,幼儿交往中呈现出受欢迎、被拒绝和被忽略三种类型。如何提供教师支持,促进不同幼儿有效发展呢?
首先,引领教师们深化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问题并讨论理解:幼儿发展的两种水平分别是什么?最近发展区在为幼儿提供有效支持的实践价值?其次,精准界定两种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有效支持。
受欢迎的孩子:容易融入同伴游戏,宽宏大量,会接纳其他同伴,掌握一些简单的交往策略。经过努力,他们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交往技巧并能发挥榜样作用。
支持策略:像同伴一样与他们一起玩耍,提供隐性示范,提升幼儿交往水平;肯定与鼓励他们与更多不同的小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发挥榜样作用。
被拒绝的孩子:专横、不友好,敢于表达但缺乏交往技巧,常说“不”,不会提供建议,不懂交往规则。经过努力,他们可以认识到友好交往的重要意义,能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
支持策略:强化规则意识并引导其发现协商的重要价值,掌握轮流等交往策略。
被忽略型孩子:默默无闻,老实,容易依从。经过努力,他们可以在交往中发现并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支持策略:结合情境,隐形示范赞美后提出要求、交换、持续提要求等交往策略。
一颗爱心,无痕调解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方正镇中心幼儿园 韩春霞
图片
班里新来的余杭小朋友,左手拇指关节处多长出一个手指,与大拇指形成了“Y”字形。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这一点,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把它围在了中间。余杭浑身局促、不知所措,眼睛里渐渐蓄上泪水。我对其他小朋友说:“我们班里新来了小伙伴,我们是不是要热烈的欢迎他?”小朋友们纷纷拍着手说“是”,“那让我们送他一颗爱心吧,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可是好多小朋友都做不好,摆弄了好几次才捏出个勉强像样的爱心来。我对大家说:“我们的新伙伴余杭小朋友,非常了不起,他的手指自带爱心,这是我们谁都没有的,请看!”孩子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有的自发地鼓起掌来,有的还轻轻地摸了摸余杭的手指。余杭既腼腆又激动,眼睛里似乎又蒙上了雾水。
面对幼儿间的小摩擦、小矛盾,作为教师,我经常运用情境表演、规则强化、角色介入、故事暗示等方法,不着痕迹、不动声色地把调解工作做在无形中,这样,不会让孩子感到尴尬,也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双方幼儿都容易接受,更容易让他们无痕和好。需强调的是,在这样调解之后,教师还要注意多观察,幼儿的理解力、领悟力有限,教师要确定这种无痕教育的有效性,并通过后续观察给予肯定和激励,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教育家》杂志2022年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