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不登春晚整十年,你还记得他当年演的经典小品吗?

不知不觉中,赵本山已经十年没再登上过春晚了。

对于全国观众来说,最早认识赵本山是通过1990年的春晚小品《相亲》,从那一年到2011年,除了1994年,赵本山连续20多年连续登上春晚,奉献出《我想有个家》《拜年》《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心病》等多个经典作品,小品中的很多台词甚至改变了国人说话的习惯。

这次我们来大致回顾一下,赵本山当年奉献出的经典作品。

01

首先必须说说1990年的《相亲》。这是赵本山在春晚亮相的第一个小品,是姜昆在东北发现了他这个人才之后,推荐给春晚剧组的。什么叫喜剧王者?从这个小品就能看出来,即使30年后现在再回看他在《相亲》里的表演,照样还是会被赵本山折服。

赵本山戴着破帽子,身穿一身后来穿了太多年的中山装,显得老气横秋,扮演的还是一位儿女已经长大的老父亲,但当时的赵本山只有33岁。

那是赵本山第一次从开始成名的东北,登上这么大的舞台,但我们从表演上看,几乎看不出他当时有什么慌乱,抖包袱儿都显得特别自然。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他从小到大那么多年,走南闯北在民间献艺,换来的是一身能耐,还有压得住台的舞台经验。

还要说一点,在1990年之前,春晚小品表现的大多是以陈佩斯作品为代表的都市主题,但从这一年开始,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乡土题材开始散发出魅力,让全国观众慢慢了解到赵本山所处的那片黑土地上,竟然藏着那么多让人畅快的欢笑,当然还有民间智慧和小狡猾什么的。

02

1991年的《小九老乐》,我也非常喜欢。

按理说它的题材不像《相亲》那样让人大笑,按现在的话说有些正能量,而且还带有一点喜头悲尾的痕迹,但观众还是愿意相信它的故事逻辑,被它逗笑的同时也被打动。赵本山被关在门外边的时候模仿老太太说话,这是他多年的基本功,在上春晚之前,他就在央视好像是国庆晚会上,演过老太太唱《小草》。

另外除了赵本山,搭档杨蕾的表演也让人叹服。在短短十分钟的喜剧小品里,在那么大的春晚舞台上,她居然可以把女主角的哭泣表现得那么细腻,那一刻你甚至忘了这是一段喜剧,这在春晚的历史上也是不太多见的。杨蕾一直不是很有名,而且后来的表演风格总是比较乍呼,但因为这个小品,我愿意高看她一眼。

03

1992年,赵本山和黄晓娟演了《我想有个家》。

很重要的看点,是当时并不多见的电视征婚这种形式,还有《我想有个家》这首歌的气氛烘托。赵本山再次拿老太太说事儿,“生活了不到二年,她突然跟我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而又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实在让我难以接受。什么问题呀?说我缺乏男子汉气概,越看越像老太太。”

当然,黄晓娟表演得也非常细腻,从头到尾她没有一句包袱儿,就按照正剧那么演。顺便说一句,今年2月份去世的音乐人赵英俊,就是因为非常喜欢这个小品里赵本山演的赵英俊,才给自己起这个艺名的。

1993年,《老拜年》。

赵本山在春晚有两段和拜年有关的小品,这一个相比1998年的《拜年》,就显得弱了一些。不过也是有亮点,比如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他的二人转绝活,转手绢,扔手绢。

当时看除了赵本山,这个小品里没有知名演员,后来才知道演女徒弟的是二人转演员闫淑萍,后来她和潘长江演了春晚小品《过河》,不过她并没有一直走小品和影视之路,从那时候到现在,都是在从事着二人转的表演和教学工作。

04

1995年,《牛大叔提干》。1994年很特殊,据说是赵本山到春晚剧组报到太晚,有点儿耍大牌,得罪了剧组导演,所以就没有上去。对于赵本山来说,登上1995年春晚就显得非常急迫。然而就是《牛大叔提干》这个小品,只差一点儿我们就又看不到了。为什么呢?

它最早讽刺的不是企业,而是乡政府,冲着这个,就没能通过审查。经过赵本山的游说,加上修改剧本,把乡政府改成国营企业,讽刺力度小了很多,最后这才通过。

不过赵本山经验丰富,而且胆子很大,自己还是留了一手儿,到直播当天才让道具师做了一串儿乒乓球,最终在舞台上把“扯蛋扯蛋”这个大胆的包袱儿抖了出来。也就是赵本山,换别人应该干不出来这事儿。相对于赵本山前几个春晚作品,这个小品的讽刺性还是极强。

05

1996年,《三鞭子》。可能是创作讽刺型小品虽然风险大,但是很过瘾,这一年赵本山这段又是讽刺型作品。台词比较大胆,比如,县长司机说你把我们当成吃饭的了。赵本山说,就你这腐败的肚子,你不吃谁信哪?

当然总体来看,它还是正能量更多一些,尤其最后全村老少帮着一起抬车,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前进,给人一种力量感,“脚下的路啊,看清楚啊,黑滴是泥啊,黄滴是土啊”。赵本山的嗓子喊出来,很有一种摇滚的感觉。

1997年,《红高粱模特队》。这是早期比较弱的赵本山小品,不太有生活积淀,更像是创作者在屋里生憋出来的作品。不是以前赵本山采用的生活流的手法,用现在的话说,更多是在开脑洞。尽管也有“瞎猫走直线”,“你们是世界劳模儿”这样的包袱儿,但总体来说不够精彩。

06

1998年,《拜年》。我觉得这是赵本山在春晚最好的小品。

小品里的十分钟,就是现实中的十分钟,在这样严格的时间限定下,小品想实现一个情节反转都非常困难,《拜年》则实现了两次,而且都非常成功。最后那个反转,也就是范伟从范乡长升到范县长,也许显得有点儿不太合情理,但这三个演员靠高超的表演,让观众还是相信了它,愿意被情节带着往前走。

何庆魁写的本子也好,有些话有些大胆,但让赵本山说出来就不显得很突兀,比如“下来啦?因为啥呀?腐败啦?”因为这个小品,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铁三角组合形成了,后面几年为观众奉献出一段又一段的精彩作品。

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2000年的《钟点工》,此前介绍宋丹丹小品的时候谈过,这次不细说了。

2001年,《卖拐》。这是《卖拐》系列小品的开篇,不仅是赵本山爆发,也是范伟爆发的一年,他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这个小品留下了太多流行语,“没事儿走两步,忽悠,要啥自行车啊”,真正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说话和开玩笑的方式。编剧上也很有技巧,很有戏剧感,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儿变成可能。看的时候感觉夸张,可是事后想想,现实中的很多骗局,就是当事人和骗子话赶话,现场来不及细想而受骗。因为这个小品现场表演效果太好了,才有了第二年的续集。

07

2002年,《卖车》。在聊宋丹丹的时候也说过,相比《卖拐》,它的手法就不够高级了,大部分都是脑筋急转弯的堆砌,而且有不少还是那之前就看到过,所以就差了一些,基本全靠三个人的表演来支撑。

2003年,《心病》。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品。整个结构就很有喜剧感,包括两个转折,一次是赵本山扮演的赵大宝的媳妇儿,原来是范伟演的这个病人的初恋,还有就是最后,范伟答应分一半儿钱给他,他当时就像范伟那样抽过去了。

2004年《送水工》过于正能量,可以说是主题先行,而且除了“木乃伊”,基本没有生命硬包袱儿,所以整体上比较尬,最后还要用那首感人的歌曲《母亲》来烘托气氛。

2005年《功夫》是《卖拐》系列的最后一部,算是一个完结篇,总结意义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且还加入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样的流行语,水平不算太高。

08

2006年《说事儿》,2007年《策划》,2008年《火炬手》,在聊宋丹丹时已经说过。

到2009年,终于迎来了《不差钱》。从《功夫》起,赵本山开始带徒弟上春晚,这一个就更加明显,带上了小沈阳和丫蛋儿。相对于这俩徒弟,赵本山在《不差钱》里的戏份并不多,而且大包袱儿也不出自他,更像是在为两个徒弟保驾护航。好在他的付出非常值得,小沈阳因此一飞冲天。那个时期春晚造星已经越来越乏力了,小沈阳还能靠春晚突然成大名,也算是很特殊的情况。

《不差钱》之后,赵本山又接连参加了两届春晚,2010年《捐助》,2011年《同桌的你》,都是主题先行的正能量作品,剧情不太立得住,而且爆笑的台词也不多,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感动人,都不算成功。所以,《不差钱》才是赵本山春晚时代的最后辉煌。

09

要说不太喜欢的赵本山春晚作品,那就是那种过于正能量包袱儿不多的小品,包括《送水工》《捐助》《同桌的你》,另外《红高粱模特队》《钟点工》也不太喜欢。

要说春晚之外的赵本山小品,我比较喜欢的还包括《有钱了》《中奖了》,宋小宝版的《相亲1》和《相亲2》。

十年过去了,赵本山如今只在每年春节更新的《乡村爱情》和《刘老根》续集中跟老观众见面。他多年没有再参加的春晚,已经是另外一种气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