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生物臧敬五:中国创新药企业完全有能力做全球创新药丨华兴医疗观点

以前,当人们提到创新药,通常都会想到欧美的大型医药集团。如今,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不断发展、创新转型如火如荼,中国医药产业诞生了一大批创新药研发的先行者。华兴资本长期服务的天境生物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九届华兴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上,天境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臧敬五博士分享了他对药物创新和实现创新价值的观点。
图片
天境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
创新产品一定要解决临床难题,才能做到价值转化,具备可投资价值
创新药研发道路险阻且漫长。极高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换来的成功案例却可谓凤毛麟角。但仍有很多公司前赴后继,投身创新药领域。对此,臧敬五认为,这是因为真正的创新药的市场价值巨大,其社会价值更不可估量。
围绕创新药的整个研发过程,臧敬五认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团队的:“创新药不是几个人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即便很多过程可通过CRO来完成,但须要有一个创新团队的灵魂和系统,而这个系统里的关键起始点就是临床需求。一款创新药,若不能解决临床难题,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创新。”
在臧敬五看来,整个创新过程中有一步非常关键:靶点创新或分子创新,也是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科学基础。靶点创新是first-in-class的主要来源,但可遇不可求。靶点创新主要来自于学术界,非常少也需要反复验证。分子创新可以拓展best-in-class,对创新企业来说蕴藏很多机会,譬如我们可以做双靶点的抗体或者其他工程化抗体。另外,凭借颠覆性的平台技术发展,例如mRNA技术平台,通过药物递送系统的创新来实现药物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创新之路漫长且步步艰难,而靶点创新和分子创新还只是第一步。臧敬五说,有些创新药非常前沿,全球范围内和天境生物同步研究的公司也屈指可数,大家都没有先例可借鉴。许多创新分子超前到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肿瘤适应症,这也是创新药研发路上非常大的难题。“因此临床创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临床验证上就开展创新,通过转化医学、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在早期临床研发时就探索创新药分子在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然后再确定后续的临床策略以提高成功率。因此,正如之前提到的,创新药研发的起始点,应该是临床。”
最后便是创新的产品要回归到创新的本质。臧敬五进一步解释,这也意味着创新产品一方面要解决临床的难题,同时也要有市场价值和投资回报。
臧敬五在现场分享了天境生物的一个案例。这是天境生物去年跟艾伯维达成的全球战略合作的一款临床阶段的CD47抗体,这笔交易的总金额高达29亿美元。
天境的CD47抗体和CD73抗体都具有针对临床问题的药物差异化优势。例如CD47,它是现在除了PD-1、PD-L1外,在肿瘤免疫领域最有潜力的一个靶点,天境生物在2016年就开始相关研发工作。臧敬五说:“当时我们也注意到所有CD47抗体都会结合红细胞。结合红细胞的CD47我们认为在临床上可能会引起红细胞的杀伤,引起患者贫血,所以我们当时设定了一个策略:即把避免结合红细胞这个创新点作为CD47抗体的差异化优势。我们的研发验证了非常好的安全性数据。”该产品有望于2022年在中国启动CD47抗体注册性临床研究。
天境生物三波迭代创新:单抗、双抗、超抗
肿瘤的治疗方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一直到近年来的免疫治疗。由于肿瘤是与病人的系统共同存在的,单是靠杀伤方法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因此臧敬五认为,免疫治疗是今后肿瘤治疗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在全球肿瘤药物治疗中,约50%是免疫治疗;在中国,这一数字可能达到接近40%,因此,行业十分看好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里面的前景。
此外,肿瘤免疫治疗被大家看好,也因为最近几年PD-(L)1的发展,它们像是打开了免疫治疗的创新之门。但是,PD-(L)1本身作为药物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PD-(L)1单抗应答率卡在约30%,大部分的病人疗效差,也就是说PD-1、PD-L1的治疗,对部分肿瘤病人并没有很好的疗效。原因何在呢?
臧敬五认为,虽然肿瘤内部有免疫细胞,但肿瘤的微环境抑制了这些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当下很多的肿瘤免疫药物研发都集中在怎么用抗体来唤醒病人的全身或局部免疫系统,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进行杀伤,达到免疫治疗的目的。
天境生物有三代迭代的创新抗体。第一代是差异化的单克隆抗体,例如CD47、CD73抗体,目前均在中国、美国开展二期临床试验;第二代是结构创新的双靶点抗体,如Claudin18.2 x 4-1BB双抗,进展最快的两个双抗产品目前也已经在美国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第三代则是基于mRNA、AI等尖端的平台技术来构建颠覆性超级抗体。
图片
双轮驱动,布局全球
作为一个立足在中国的创新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这是很多创业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臧敬五认为:“创新跟国际化一定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创新是全球性的而非地域性的。一定要通过全球的系统来做创新,来实现创新的价值。”
天境生物有一个完整的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系统,这其中自主研发便是天境的核心战略。天境生物的研发布局遍及中美两地,在上海总部建有实验室,北京中心近期扩充,在美国的研发团队则专注于临床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
他认为,国际化不是一个产品出来以后,或者做到一半才想起来走国际化,国际化设计应该体现在整个创新系统。“我们的创新药分子从实验室出来,完成临床前动物实验,第一步在国际上做早期临床验证,验证其差异化优势、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第二步,用早期临床数据来推动中国的临床研发。第三步,用国际临床数据做全球合作。第四步,国际化也是实现创新药价值的重要途径。”
臧敬五说:“具体来说是将创新药项目在美国做早期临床试验初步验证它的创新点、差异化优势和安全性,也包括部分疗效。然后我们再跟国际大公司展开合作,希望这些国际合作伙伴助力我们将创新药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进,最终在全球推及市场以实现它的创新价值。但是,我们一定会保留中国的权益,这是因为我们希望借助自身在中国的优势,让天境的创新药能够快速地在中国上市,使中国的病人能够最早用到这些创新药,这是我们的整体战略。”
他表示,天境生物作为一家创新企业,希望通过这些国际合作能够为公司带来健康稳定的现金流:天境生物去年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8亿美元,目前市值超过50亿美元;去年的CD47的授权合作金额接近30亿美元,首付2亿美元,上市首年便已获盈利;而今年聚焦在CD73抗体。
“天境生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的一个代表,一个在中国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全球创新药企业的缩影,”臧敬五表示,“天境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快速建立了一个具有全球创新力的管线,管线不但创新也趋于成熟。”
目前天境生物有20个创新管线项目,10款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7个是在二期、三期临床,同时,公司正全面推进商业化进程,其首款商业化产品也即将于年内在中国递交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
“公司从去年开始已迈至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从临床阶段的biotech,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发展成为覆盖全产业链的biopharma,达到从1.0到2.0的转变。”
臧敬五对中国创新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国,我们跟海外合作伙伴经常讲,全世界有三种速度:fast、veryfast,China fast,中国的企业就是要做Chinafast。最后我还要加一点,China fast with innovation。中国创新药企业完全有能力走向国际舞台,做全球创新药。”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代表嘉宾立场,并不代表华兴资本集团(“华兴资本”)之意见。华兴资本不担保文章之准确性或完整性,仅供阁下作参考用途。任何人士如因使用此文章内之材料而承受直接、间接或相关之损失,华兴资本不会对此等损失负上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