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后,“四大家鱼”会称霸长江吗?模型推演超出意料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在自然河流中的分布十分广泛,从南边的珠江水系到北方的黑龙江,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图片
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四大家鱼主要依靠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大洋彼岸一度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到了国内的自然河道,却被捕捞到依靠人工养殖的地步。
以长江为例,主要鱼类捕捞量由1954年的42.7万吨,已经下降到2020年的10万吨以下,四大家鱼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不过好在是迎来了“十年禁渔”,全面停止了生产性捕捞,这对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来说,无疑是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图片
一次性禁渔十年,长江中的四大家鱼群体会不会泛滥,种群密度会不会“失控”,这一直是网友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没有了人为捕捞因素的影响,不少人猜测在十年之后,长江中“青草鲢鳙”的数量将会迎来爆发,就像“亚洲鲤鱼”一样疯狂繁殖,称霸长江。
原因很简单,以“青草鲢鳙”为代表的四大家鱼,繁殖能力还是十分强悍的,亲鱼怀卵量差不多都能达到100万枚左右,如果坚持10年禁渔,按照这样强的繁殖能力,经过十年的发展,长江岂不是容纳不下这样庞大的鱼类群体。
禁渔十年,四大家鱼群体真的会“称霸”长江吗?
图片
其实,鱼类的繁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单单依靠怀卵量去推测十年后的群体数量是不科学的。在这里我们不妨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十年期间鱼类的繁殖数量进行估算,用模型来推演鱼类的群体增长情况。
影响鱼类种群密度的因素,无非是怀卵量、繁殖成功率、鱼苗成活率、自然死亡率、有效繁殖次数等等,在排除人为捕捞因素之外,通过对以上几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建模,就可以推测出10年后长江中四大家鱼的变化情况。
先来看怀卵量,四大家鱼的怀卵量基本相当,大都在数十万枚到百万枚之间,那我们就取中位数,按照一条亲鱼怀卵50万枚进行计算;接下来就是看繁殖成功率,在自然环境下,鱼类的繁殖成功率是很低的,通常在万分之二上下,因为它们产下的鱼卵,一大部分都会被其它鱼类吞食掉,自然孵化并能顺利成长的几率很低。
图片
孵化出来的小鱼,能够顺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更是凤毛麟角。在这里我们不妨取中位数,按照万分之一计算繁殖成功率,按照50%计算有效繁殖能力(以50%的鱼苗能够自然成长到性成熟为界),十年期间按照2-3代计算其繁殖次数,这时就可以简单做出一个模型。一条亲鱼10年后繁殖的后代数量如下:
50万×万分之一×50%(存活率)×2.5(繁殖代数)×0.5(1-自然死亡率0.5)×0.5(雌鱼比例)=15.625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简单的模型进行推演,在完全不考虑人为捕捞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情况下,10年之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群体数量将上升15.625倍(注:本结果由“钓鱼七天乐”进行推演,尚未进行权威论证)。这看似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但不要忘了,在数十年之前,长江中的鱼类数量可能是现在的数十倍之多,而经过10年禁渔,鱼类数量可能仅仅恢复了不到五成,这个推演结果还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图片
如果说上面这个简单的推演模型不太精确的话,我们来看另外一些数字。据权威部门报道,2021年监测到长江宜都段四大家鱼产卵量在43亿颗左右,较2019年的30亿枚提升了43%,以此进行推测,十年后长江四大家鱼的数量可能也仅仅能够提升不到5倍。
事实上,青草鲢鳙等鱼类作为半洄游性鱼类,其自然繁殖还受到环境的制约,江河中水坝、不合理的围垦也影响其繁殖效率。以鳙鱼为例,它的产卵受到水位、流域的影响。当长江汛期水位上升、流速加快的时候,它们会产下漂流性鱼卵,一旦水位下跌,流速受到影响,它们的产卵活动立刻停止。
图片
同时鳙鱼产完卵后需要到一些自然湖泊中育肥,但受到拦河筑坝、滩涂围垦、挖沙采石以及水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自然湖泊和长江的联系都被切断,也极大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繁衍。
因此,四大家鱼想要“称霸”长江,十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长江十年禁渔只是一个开端,就算怀卵量动辄数以百万计的四大家鱼,想要完全恢复到上个世纪那样的种群密度,可能也需要历经2-3个禁渔期的漫长等待。
保护长江鱼类资源,我们一起前行!原创:钓鱼七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