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扫盲系列-03:劳动?劳务?傻傻分不清楚

法律有意思:)

一、令人迷惑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打工人日记第一篇里我们说过,劳动仲裁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是否确实存在劳动关系,有没有签合同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我国很多用人单位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或制度不完善,常常不与劳动者签合同。但现实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双方签订了所谓的“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并不是劳动关系。无论如何,除非双方对劳动关系均明确表示认可,否则劳动仲裁委都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不属于劳动关系时通常会驳回申请人的相关请求。

我国的劳动法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劳务关系”,但通常认为“劳务关系”是与“劳动关系”相对应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不构成劳动关系,都属于劳务关系。因劳务关系产生的纠纷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适用民法典或其他民商事法律,属于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受案审理。在我国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叫“人事关系”,体制内的或是占编制的岗位基本上都属于这个范围。它一般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而是受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对于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在打工人日记-01中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介绍,由于原劳动部的规章出台时间早(出台于2005年),标准也比较简单(内容仅3条),而这个争议又经常在仲裁结束后被起诉到法院,因此法院系统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更加全面的评判标准。今天我们来详细看看司法实践中的标准,并借此区分劳动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

二、司法实践中的审查标准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满足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

劳动者应当满足法定最低劳动年龄,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尚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是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存续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因此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家庭之间无法成立劳动关系。

(二)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劳动者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劳动,而是接受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在工作中接受监督和考核。比如广州市某法院在判断MCN公司与网络主播的法律关系时认为,该主播按照公司的工作安排进行直播,直播时间、直播内容、直播器材和场地等均由MCN公司决定,主播只能遵守该安排而无权改变,因此即便双方签订的是“合作协议”,但仍被法院认定属于劳动关系。

(三)生产资料一般由用人单位提供

正如第(二)项中广州某法院对MCN公司与网络主播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一样,大部分劳动关系中由用人单位提供生产资料或者生产工具。在一些特殊行业,用人单位还有提供劳动保护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可能会带来其他严重的法律责任。

(四)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持续的而不是一次性的

这里的持续性或一次性并非指时间,而是指这种提供劳动的状态一直在持续。其他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承揽关系、代理关系等,在时间上也会持续,但所承揽或代理的事项一旦结束,双方间的法律关系也随之结束,与劳动者完成某项工作但劳动关系不结束存在明显区别。

(五)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所提供的对价,其支付标准受最低工资等标准的约束,同时以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时间或数量为衡量标准,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劳动报酬可以是用人单位以自己的名义直接支付,也可以通过其他单位或自然人进行代付。

(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均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均明白自己想与对方建立的关系是具有一定稳定性、长期性、管理性的劳动关系而非承揽、代理等其他法律关系。意思表示属于主观性很强的内容,需要结合其他客观情形综合进行判断。

三、一桩真实案例

去年我代理的一桩劳动争议可以用来很好的说明上述标准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这个案件大致情况如下:申请人通过朋友介绍前往被申请人位于外地的装修现场帮忙看管工地;被申请人承诺在工地包吃住,没有具体工作内容,只是监督施工;等工程款收到后支付一笔报酬。三个月后因业主失联、拖欠工程款导致项目烂尾,施工队撤场,被申请人也未向申请人支付任何报酬。后来申请人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和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仲裁委审理后认为,双方虽然主体合格,但原告是朋友介绍而来,来之前也知道具体的工作内容;施工现场除了安全施工的操作规范之外没有其他考勤、管理等制度;双方都清楚这个工程结束后不再有其他任务或工作;申请人从未表示要入职被申请人(系公司),被申请人也没有招聘员工的打算。最终仲裁委认为双方不属于劳动关系,遂驳回了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申请人不服该裁决,向法院起诉。考虑到双方确实并非劳动关系,但原告客观上为被告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因此被告愿意按照合理标准支付劳务费。最终本案没有经过一审庭审,而是在庭前调解阶段就以调解方式结案,原告及时拿到劳务费,避免了漫长的诉讼流程,对双方都是利大于弊的。

确认劳动关系是对劳动者的保护,除了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得随意开除劳动者之外,缴纳社保、提供劳动保护等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目前经济形势和用工方式都在发生巨大改变,用人单位固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劳动者也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