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与山川同美的绿色生态长廊

图片
中老铁路成为“绿色长廊”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昆明到万象10小时可通达。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是友谊、科技、开放线,更是绿色线。各参建单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中老铁路打造成了“绿色长廊”。
绿色之路,生态优先
为做好沿线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根据沿线不同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地域文化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进行种植,夯实地基、固化边坡,减少水土流失。自土建工程开始,各标段建设单位始终坚持环保工作与工程建设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全力争取建好“绿色之路”。
图片
中老铁路成为“绿色长廊”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在中老铁路老挝段最北端的一标段,结合老挝实际情况,选取当地的小叶龙船花、迎春花、地毯草等,对路基两侧和隧道口边坡进行绿化施工。六标段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和万象省境内,中老铁路建设者参考借鉴中国国内铁路环保经验,制定“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安全可控、科学管养”的绿化原则,区间路基充分利用线路两侧老挝原始植被,进行最大限度生态修复。
图片
中老铁路国内段的主要电源点500kV版纳变电站航拍 供图
中老铁路是一条电气化铁路,铁路外部供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精巧施工、呵护生态多样性,坚持建设“绿色电网”。“建设过程中有14基铁塔无法避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供电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副经理何天金说,在施工人员通道及施工区域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脚下去就不经意间踩到保护植物及一些脊椎动物,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动植物,采取人背马驼的方式运输基塔材,一个马帮平均有13批马,运输一基塔材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7点结束,整整需要2天。
图片
采用高塔跨越技术,保留动物的迁徙通道 供图
在援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中,云南建投集团公司采用原地保护和移植等措施,保护施工场地内100多棵原生树木。并在建设过程中,减少使用黏土砖,多采用加气砖、新型隔墙等环保隔热墙体材料提升建筑节能功能,保护土地资源,努力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发展动力。
推窗见绿,与象为邻
在中老铁路国内段的11个车站中,有一座“象往的车站”——野象谷车站。车站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与亚洲象自然保护区毗邻。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有300头左右,野象谷车站恰好处于亚洲象活动的区域。
铁路设计过程中,在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协同下,相关部门单位调查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移通道,并采用了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和声光屏障等措施避开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保障沿线亚洲象的活动区域不受侵占,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图片
野象谷车站 夏方海 摄
为“礼让”亚洲象,车站一端是勐养隧道,另一端是西双版纳隧道,这样的建设模式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而不直接穿越地上的森林,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惊扰亚洲象。
图片
野象谷车站 夏方海 摄
图片
野象谷车站 夏方海 摄
“我们在铁路沿线设置了大象防护栅栏,防止亚洲象进入线路受到伤害。”玉磨铁路15标水电十四局项目经理部安全总监武振国告诉记者,为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还对防护栅栏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优化,其中栅栏基础由方形基础变更为圆形基础。桥墩亚洲象防护栅栏由原设计钢结构装配式防护栅栏调整为钢绳格栅防护栅栏。
中老铁路穿越重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的高铁与大自然有机融为一景,与栖息于此的野生亚洲象和谐相处,“绿色环保线”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中老铁路途经中国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地区、老挝琅勃拉邦世界遗产保护区和万荣岩溶旅游风景区等,沿线分布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坐上动车,便可一路向南,领略大美风光。
图片
景洪澜沧江大桥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凤尾竹下斑驳光影,竹楼雨林交相辉映......中老铁路国内段以特大桥梁方式穿越风景如画的橄榄坝坝区,避开民族村寨、特色民居,由东向西穿越田野、鱼塘、芭蕉林和橡胶林。橄榄坝特大桥全长3.5公里,共有墩台108个,修建铁路桥梁主要是为了减少土地占用,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生态环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铁路建设全过程。
图片
元江特大桥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如今,中老铁路,全线共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5.5万株,绿化面积达307万平方米,建成了“四季常绿、站区有花”、“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的绿色生态长廊,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 夏方海 张成 实习生 普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