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毒株突袭全球:新冠疫苗和特效药再临考验

图片
▲ 多国报告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后,日本宣布原则上停止外国人新入境,从11月30日零时起执行。图为11月30日日本东京成田机场T1国际到达厅 (新华社/图)
Omicron是一个“超级变形金刚”,集突变之大成。突变重重叠加,可能提高其传播能力,也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欧洲疾控中心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称,已检测到33名Omicron阳性患者的症状非常轻微,大部分都接种了疫苗。目前暂无Omicron传播能力的报告,但个别已有病例报告的国家正在做病毒载量的分析,“是保密信息”。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文|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郭璇
Omicron,新冠病毒界的“超级变形金刚”登场。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6日,世卫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并发布声明称,将新冠变异毒株B1.1.529列为“值得关切变异株”(VOC),并以第15个希腊字母Omicron(中译名:奥密克戎)命名。
新冠病毒无时不在变化之中,但不是所有变异毒株都能拥有姓名,列入VOC名单意味着对世界发出最危险的信号:Omicron或许比Delta还要难缠。Omicron共有50个突变,其中关键位置S蛋白(或称刺突蛋白)上就有32个突变,远超Delta等其他变异株。
“S蛋白是决定冠状病毒侵染细胞能力大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的突变也是发生在这里。”结构生物学专家王年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凭借研究SARS和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蛋白的功底,王年爽和他的同事曾在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的一个月内解析和发表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超清结构。
观察时间有限、数据监测有限,全球科学家对这个新出现的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暂时还不能进行确切的判断。
令人担忧的是,截至12月1日,已有南非、意大利、加拿大等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Omicron确诊病例。11月26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很快被点燃,反映全球风险偏好的恐慌指数VIX飙升50%以上。与此同时,包括日本、以色列在内的56个国家和地区再次收紧了旅行限制。
“Omicron的横空出世不失为一记警钟——我们许多人以为新冠疫情快要结束了,不,它还没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11月29日举行的会议上这样表示。
1
“零号病人”与病毒来源
2021年11月9日,一份特殊的采集样本放在南非科研人员面前。
这是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冠变异毒株,天生携带大量的突变,来自目前已知的第一例Omicron确诊患者。
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该新型变异毒株,彼时“大象王国”博茨瓦纳已出现了感染者。
短短两天后,世卫组织在首份关于Omicron的全球声明中即表示,这种变异毒株可能具有增长优势,且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被列为VOC进行密切观察。
说到从报告发现到“顶流”VOC的升级速度,Delta花了七个月,而Omicron只花了两天,可谓以迅雷之势打破了全球市场的平静。
根据传播力、致病力等要素,世卫组织将各地报告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按危险系数由低到高分为VUM(已监测的变异株)、VOI(待观察的变异株)、VOC(待关切的变异株)三类。当下VOI包括2020年12月秘鲁报告发现的Lambda和2021年1月哥伦比亚报告发现的Mu;VOC家族就是人们熟悉的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新晋的Omicron。
事实上,在向世卫组织报告之前几周,南非很多省份就出现了新型变异毒株的踪迹。在这期间,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扮演了重要角色。
11月25日,NICD官网发文称目前该国已有22例阳性样本,科研人员正密切观察研究,用于分析基因序列。“新的变异毒株在南非检测出来,这并不奇怪。”NICD执行负责人Adrian Puren教授在官网文章中如是表示。
如果把南非的疾病流行情况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就不难理解。
作为非洲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南非目前累计确诊人数近300万,累计死亡人数近9万,但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口只占全国的24%。不仅如此,南非的艾滋病情况也不容乐观,全国5600万人中,超700万感染HIV病毒,患者的免疫系统因此受到损伤,易于感染其他疾病。
“有缺陷的免疫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清除病毒,因此在人体与病毒的长时间共存中,免疫系统在不断给病毒施加选择压力,于是病毒会加速进化产生逃逸突变,而有缺陷的免疫系统会进一步对突变进行选择,这样循环往复,突变积累的速度大大加强。”王年爽进一步为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简单来说,免疫缺陷患者体内更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株,如艾滋病患者、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癌症患者等,体内进化积累大量突变后通过偶然机会传播。
11月29日央视新闻报道的Omicron专项解答中,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对Omicron来源还给出了另外两种可能:其一,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其二,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9日,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中有旅客身穿防护服。澳大利亚卫生官员28日表示,在对两名从南非飞往悉尼的乘客进行检测后,澳大利亚首次出现奥密克戎毒株。(视觉中国/图)
2
变异毒株里的“超级变形金刚”
无身体接触的情况下,14秒内感染者完成传播;短短10天内,就在广州传播五代;南京、扬州等地不少接种疫苗的人员亦被感染……导致上述感染的元凶皆被证明是Delta病毒。
最近发生在上海、黑河、额济纳旗等地的多起新冠肺炎疫情,源头也是Delta。从全球疫情来看,Delta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Delta是迄今为止传播性最强的SARS-CoV-2病毒,但这不会是你听到我们谈论的最后一个病毒变种。”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主管Maria Van Kerkhove博士曾在2021年7月30日记者会上发出这样的警示。
“Omicron在Delta的重重围攻之下能否突围,还要看未来一段时间的传播情况。”但让王年爽担忧的是,Omicron在S蛋白上面总共积累了超过30个突变,远超之前的几种变异株,其中在病毒结合并入侵人体细胞最关键的受体结合区(RBD)有多达15个突变,之前逃逸能力相对强的Beta和Gamma变异株在RBD区域分别只有3个突变。
王年爽还注意到,Omicron除S蛋白以外,在Nsp6和N蛋白上也存在突变,其中Nsp6与调整人体天然免疫有关,N蛋白的突变也有可能增加传播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在11月29日的公开解答中进一步指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Omicron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Omicron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
要知道,Delta在S蛋白等关键位点上的突变,已经使其拥有比同类更强的传播力,同时还获得了降低抗体识别的能力,可对完全接种疫苗的人造成突破性感染,因而被视为“一个攻防兼备的变形金刚”——“攻”指的是传播能力,“防”指的是免疫逃逸能力。
相比而言,Omicron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变形金刚”,集突变之大成。突变重重叠加,可能提高其传播能力,也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至于早前的VOC们,境遇各不相同。有迹可循的是,传播能力强而逃逸能力相对弱的Alpha、Delta会快速扩散至全球,逃逸能力强而传播能力弱的Beta和Gamma最终没有传播开来。
实际上,病毒的生存规律就是优胜劣汰,“后浪推前浪”。新冠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变异,但绝大部分变异株都没有存活下来,即使存活下来的部分变种,也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优势株,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传播。
3
检测试剂不受影响,疫苗效果尚在研究
当地时间11月29日,欧洲疾控中心(ECDC)官网发文称,目前已检测到33名Omicron阳性患者,无重症或死亡病例报告。
病毒载量越高,意味着这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越强,反之则表示致病性越弱。南非医学协会主席Angelique Coetzee医生近日对媒体表示,她接诊的多位Omicron患者中,大部分是年轻男性,症状是肌肉酸痛(极度疲倦),症状轻微,无一人失去嗅觉或味觉。
在担忧致病性之前,科学家还担忧现有的检测试剂能否灵敏检出Omicron病毒。
1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指出,Omicron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新冠病毒S蛋白上,中国主流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是在ORF1ab基因和N基因,这两个靶标区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中国主流的核酸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没有变化,可以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
与此同时,多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如圣湘生物、金域医学、华大基因等纷纷表示,旗下产品在检测Omicron时不会出现漏检和脱靶情况。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大约有3万个连续核酸组成,每个变异株通常只有几十个或者几百个核酸发生改变,占整个基因组不到1%。因此大部分检测试剂都不会受到影响,而且目前的核酸检测技术能够很快研发出适应新突变的检测方法。”11月30日,金域医学病毒诊断与转化中心学科带头人陈敬贤书面答复南方周末记者。
如果检测试剂可以应对Omicron,那现有疫苗接种策略是否依旧有效?世卫组织11月26日强调,依据科学家对新毒株基因序列的研究情况,“需要几个星期了解这一变种对任何在研疫苗的影响”。
对于欧盟地区出现的三十余例Omicron阳性患者,欧盟疾控中心在邮件中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我们所知的大部分患者都完全接种了疫苗。”
“中国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做好了包括灭活疫苗、蛋白疫苗、载体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前期技术储备和研究,部分企业相关前期设计已经开始了。”许文波在前述发布会上提到。
同时,跨国疫苗公司阿斯利康、辉瑞/百欧恩泰(BioNtech)、莫德纳、强生等也在研究Omicron对疫苗的影响。
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30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当地民众进行新冠检测。(视觉中国/图)
4
谁才是“特效药”?
这是新冠病毒和人们走过的第三个冬天,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波疫情,最近一周每天确诊病例在50万例上下浮动,震中还在欧美。
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了新冠病毒Omicron的全球首张S蛋白图片,以及和Delta的对比图。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图片得到无数次转发和评论,那些彩色且比Delta数量更多的突变让人心惊。
万一Omicron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都倍增,新冠特效药是否可以期待?此前备受关注的默克Molnupiravir和辉瑞Paxlvoid是小分子药物,作用靶点未发生重大改变,预期两种药物依然有效。
也有学者提出担心。“目前没有人知道这些特效药在真实世界中是否依然有效,但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答案。”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地球的另一端,58岁的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站在《财经》年会演讲台,传递了他对Omicron的理解:“不必过于担心,它刚刚出来,它的真实面貌怎么样,我们还不能完全认识,在真实世界它会不会超越德尔塔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生物特性,还取决于我们感染的人的社会特性。”
也就是说,既然人和人的交往是传染病流行的最主要的方式,那么如果交往有限,就很难成为全球的主导毒株。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或许是应对Omicron流行的“特效药”。
“只要我们坚持常态化防控的措施,就能够防止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吴尊友说。
过去几天,全球多国宣布对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实施旅客和航班入境限制等措施。“在国际公共卫生界,大家公认这种旅行禁令是短期有效的,从长期来说是无效的。比如说要是封的时间晚了,可能Omicron已经蔓延开来,那么禁令的意义已经不大了。”陈希说。
陈希还观察到,目前报告的Omicron病例数量较低,而且南非周边国家并没有出现整体暴发趋势,所以不必过度紧张。但是对于免疫缺陷群体,即使打了疫苗,他们的抗体水平也可能是不够的甚至无法产生抗体。
“国外的经验是要加强这类群体的密接者的病毒感染监测频率和免疫水平,提高照料者的两剂接种率并及时打加强针,尤其是老年照料者。目前儿童疫苗接种率也不高,节假日家庭团聚增大代际传播风险,因此加强与免疫缺陷群体接触的儿童免疫也很关键。”陈希说。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日,南非政府官方网站显示,自2021年10月1日将防疫措施调整为level 1后,未有任何防疫升级措施。Level 1表示最低级别的防疫策略,表明疫情流行程度较低,已接种疫苗者感染概率低,无旅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