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岁男子躺床上看手机,竟险些瞎了一只眼,这个坏习惯90%的人都有!

举着手机追剧吃瓜
是不少人的“睡前仪式”
但如果不小心手滑,悲剧就可能上演
图片
生疼
炒鸡疼
隔着屏幕都觉得疼……
光是疼倒也没啥
如果不小心砸到眼睛,你可能会失明
28岁的“社畜”小王平常工作很忙,一天劳累回家后,“报复性”玩手机成了缓解疲劳的方法。
有一天,小王和往常一样,正举着手机沉浸在“打野推塔”中,一个不小心失了手,“啪——啊!”手机精准击中右眼,疼得他当时就泪流满面,一个鹞子翻身坐了起来。
揉了半天,好不容易止住了奔涌而出的眼泪。再睁开眼时,似乎有点不对劲,眼前好像蒙了一层纱,看东西很模糊,还总有一道闪电划过。
不愧是纯种直男,小王的心之大,大到把这件事给忘了,倒头就睡,第二天照常上班。
但几天后,新问题来了:他的右眼眼角似乎总有个固定的阴影,怎么揉眼、眨眼都赶不走它,就像眼睛被蒙上了黑布
“我见鬼了?可最近也没走夜路啊……”
不敢再耽搁,小王赶忙请假去北京同仁医院看病。检查完了,眼底科李继鹏医生告诉他:“你这是视网膜脱离(也叫“视网膜脱落”),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如果耽误太久,还有失明风险”。
正常情况下,光线通过眼球的角膜、晶体、玻璃体等结构,最后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图像,再通过视神经传递信号到大脑,这才使我们看到东西。
视网膜在哪呢?
视网膜是眼球最靠后的一层薄薄的膜,最薄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但这层薄膜能分为10层,里面9层都是透明的,叫“神经上皮层”;最外1层有颜色,叫“色素上皮层”[1]。
图片
(腾讯医典自制)
视网膜脱离就是透明层和有色层分开了,视网膜离开了“工位”,整个眼睛的工作都干不下去了。
视网膜隔壁的工友玻璃体,和视网膜是好朋友。手机砸到眼睛后,眼球发生震动,玻璃体赶忙拽着视网膜一起走,导致视网膜上出现了裂孔,发生脱离。
玻璃体和人一样,也会慢慢“衰老”。它的样子就像个果冻,随着年龄的增长,果冻逐渐变成水,离开视网膜,在此过程中不断拉扯,产生视网膜裂孔
图片
(腾讯医典自制)
“果冻水”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也会造成脱离,这类脱离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由于一部分视网膜不在“工位”上,光线只能传递一部分,看东西就有阴影了。要是整个视网膜都离开了“工位”,光线就完全无法传递,也就失去了光明。
外伤并不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唯一原因。
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血糖不好,病程超过15年,眼底反复出血,可以导致另一类视网膜脱离,叫做“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图片
(腾讯医典自制)
某些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或全身疾病(如高血压、肾病等),影响了视网膜正常的血液循环,可能发生视网膜下渗漏。这就好比木地板泡水后鼓起,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图片
(腾讯医典自制)
除了差点被手机砸瞎的小王,还有哪些人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呢?
很简单,下面8个小问题可以轻松测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赶紧上医院,通过手术、激光光凝、冷凝,让脱离的视网膜尽快回到自己的“工位”上。
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式,与个人病情有关,要多和主诊医生交流哦。
(超纲题警告!不想了解手术方法的,请直达文末小黑板)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巩膜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简单说就是通过给眼球壁施加压力,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
同时,玻璃体牵拉造成的裂孔也得堵上,所以医生会在手术前、手术中查清所有裂孔,通过冷凝,短暂“封印”视网膜组织,进而封闭裂孔。
(向下滑动查看冷凝治疗)
图片
但有些玻璃体比较“轴”,可能就需要切除玻璃体,彻底去除对视网膜的牵拉。医生常常用激光光凝封闭裂孔,然后在眼睛里充填气体或硅油(类似玻璃体的透明黏稠物质)。
(向下滑动查看玻璃体切除术)
图片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视网膜脱离能不能治好。
通常,早期发现并做手术,治愈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3]。
脱离范围很小的情况下,简单的激光治疗也可能阻止脱离范围的扩大。
若视网膜脱离不严重,脱离时间小于1周[3],可尽量保住现有视力,阻止视力进一步下降,但几乎很难恢复到患病前的视力
所以,最好不要让自己得这个病啊!
敲黑板!
图片
审核专家:李继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张承芬. 眼底病学(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0-488.
[2]葛坚,刘奕志. 眼科手术学(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88-457,401,419-421.
[3]杨培增. 眼科学(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1.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