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好像再也做不出《七龙珠》和《中华小当家》了

文|令狐伯光
这两年要说影响力比较大的日漫还是不少的,但是《鬼灭之刃》和最新的《国王排名》都是比较火爆的作品,而不管是《鬼灭之刃》还是《国王排名》都是西方元素的题材,前者是吸血鬼,后者的王子逆袭更是西方元素了。
图片
如果有人留意就会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除了老牌动画像《王者天下》,这几年做中国元素的日漫好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联系今年的现实就会骂中国观众动不动“乳化”警告,所以日本文化作品做中国元素就越来越少了。
图片
答案是只有一丁点的关系,真正的答案还是日本经济衰落,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日本文化产业衰退,以及日本观众的观念发生变化。他们国际化的进取心,同时对于中国的认知影响了文化创作上的表达。
《三国志》《中华小当家》?这些中国题材作品竟都出自日本人之手
图片
二战前日本就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然后侵略被美国打到本土后封锁,但后来”抗美援朝“受到美国扶持,50,60年代就重新崛起成发达国家,日本是唯一不输欧洲英法德意的亚洲强国,经济巅峰期甚至挑战美国。日本经济重新崛起,加上之前“明治维新”以来近代化成功带来的心理优势。
70年代开始,他们的文化产品表达上面,近现代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西方,这个涉及到的西方文化,题材,甚至是风格不用多讲。同时又因为中国是东亚文明始祖,东亚国家崛起后要做文化产业怎么也绕不开中国。
图片
这和历史上长期是中国藩属国,近现代又是美国扶持起来的韩国的心态不同。日本公认的是脱胎于华夏文明,但后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做中国文化产品有一种我就是做的中国文化,我甚至比你中国做得更好的那种感觉。
日本做中国文化做得最好的年代,它就是日本经济发展到巅峰,日本人民观念是强势走出去的时候。日本文化精英做的中国文化题材有着想要定义东亚文化的一种表达,各种严肃历史研究就不讲了,以日本做的中国文化的流行文化产品而言。
图片
比如日本写中国题材的小说,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和刘邦》1980年,田中芳树嫁接中国《三国演义》的太空歌剧《银河英雄传》1982年,小野不由美嫁接中国朝代的《十二国记》1992年等等。
比如音乐方面《英雄的黎明》是游戏《三国志》歌曲1988年,神思者的《故宫的记忆》是1996年。日本光荣株式的《三国志》1985年,日本动画做中国题材的《七龙珠》1986年,《中华小当家》1995年等等,涉及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就更多了。
图片
这个有当时“中日蜜月期”两国交流合作的影响,但主要还是日本经济和社会导致的日本人民的观念不同,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哪怕80年代“中日蜜月期”的时候,内地因为经济发展差,商业化太差了,后来好点90年代,00年代又盗版横行。
人家80年代做出来的游戏《三国志》,那时候大陆有几个人玩得了?没那个条件,这还不如日本家电好卖,同时代写中国故事的作品都是如此。人家压根就不是做给中国市场的,而是做给本土市场日本人看的。
越穷越内敛,越有钱越国际化?我们看日本动画就知道了
图片
2000年左右日本流行文化还是有不少做中国文化题材的,2010年后就越来越少,有些还算火爆的作品都是之前做的只是没完结,比如原泰久的《王者天下》是2006年的作品,日本经济发展公认的“失去的20年”是《广场协议》后房地产泡沫后的90年代初,但因为日本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工业化底子深厚,文化产业发展和实业相比就有滞后性(有钱了才能消费,没有消费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图片
所以,日本流行文化衰落比体量小的港台地区慢得多,2000年代我们感觉日本流行文化衰落并不明显,90年代末期还诞生了80后,90后童年情怀的四大民工漫等等,这也包含做中国文化题材、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
2010年后,我们仍能感觉日本流行文化积累带来的影响很大、小说、音乐、游戏、影视剧、动画上更是方方面面都受日漫影响。但日本自己流行文化的进取心,国际化的作品就越来越少的。
图片
一是经济衰落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以前是全世界的资金流入,现在是国内自己有钱的公司对自己文化的投资都会收缩。资本是逐利的和害怕风险的,什么赚钱投什么,什么不赚钱不投什么。
我们看现在的日本文化作品,现在日本真人商业特效大片的投入一塌糊涂,基本集中在经典动漫真人版上(特效稀烂),为啥什么是经典动漫真人版?说白了这和美国超级英雄,每年经典ip的续集、翻拍、重启、前传、外传和衍生剧;内地ip影视和翻拍经典和香港的炒情怀类似,有观众基础的产品风险更低。
图片
其它日本真人电影除了拿奖的,还有关心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文艺片,据我所知只有一些爱情片,以及日本积累也很厚的悬疑片,其它真人商业大片真的没了(欧洲流行文化也是这个状态)。
二是经济变缓和社会环境变化,这导致日本观众的文化需求变得内敛,不再有进取心,“昭和男儿,平成废材”,这一代的日本观众文化需求早就变了。
图片
现在的日本流行文化主要消费者是80后,90后,这一代日本人宅男居多。他们的文化需求都是各种二次元作品,那种“死宅”的流行文化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新做的作品别谈什么进取心?整个文化输出都是积累在撑。
西方现在仍是世界最强势的,加上现实关系文化题材仍然会涉及西方。比如《鬼灭之刃》《国王排名》等等,至于做中国文化题材的作品,2010年后日本观众对于中国崛起的观念,日本文化圈并没有2000年之前大规模做中国文化的动力。
中国观众动不动“乳化”影响日漫?这就是个笑话
图片
很多观众看到这个问题,下意识会觉得是中国观众太事妈了,现在外国做中国文化的题材,文化元素动不动就是“乳化”,抵制什么的,这就导致人家干脆就不做了。
2010年后,中国经济崛起后观众开始发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
图片
一定的影响是这些文化产品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文化市场崛起了。外国投资者花了钱做中国文化题材想讨好中国文化市场。结果中国观众觉得你这不行啊,你这“乳化”啊,现在这个舆论闹得确实挺厉害。
投资方是花了真金白银的,但因为中国观众没进来市场。这都亏钱了,外国厂商肯定就不会再做中国题材了。今年最为明显的就是漫威电影,放不下傲慢又想赚钱,现在中国舆论又很激烈,未来漫威涉及中国题材的作品怎么做就很难讲了。
图片
问题来了,外国做的中国文化题材,或者说涉及中国元素的作品人家压根就没打算进中国市场呢?这只是因为现实里中国崛起,文化表达上涉及到了中国,人家作品的受众还是本国观众,那人家又何必顾及中国观众的声音呢?
最终你会发现经济发展好,社会环境导致的文化表达有进取心和国际观的美国、韩国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不计其数。因为现在这个世界避不开中国,韩国是涉及古代大面积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作品黑中国黑成啥样了。
图片
中国观众再反对和抗议,你这影响韩国流行文化涉及中国了么?
反正韩国文化产品进不来中国市场,人家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不是中国观众。但因为现实的因素现在韩国流行文化的进取心却很强,除了避不开的中国,有历史旧怨的日本。人家疯起来俄罗斯,美国都不放在眼里。
图片
等到今后韩国经济衰落,你再看看它的文化表达会是什么。
美国和中国关系更加复杂,深度绑定又在打贸易战。所以既有《花木兰》《尚气》这种拍中国题材尝试讨好的作品,但又有因为现实因素的《太空部队》,各种影视剧里的调侃,担忧和花样攻击,中国观众反对有用么?答案是真没用。
图片
日本流行文化也是一样的,不做中国文化题材是因为日本那边真没钱了,观众也没什么进取心了。真要做中国文化题材,本国有市场做给自己观众看就行了,管什么中国观众呢?中国观众反对有用吗?
图片
我回想了下,这几年国内有过报道涉及中国的日本流行文化作品,前几年是《卖房子的女人》浩二的中国土豪买房子,《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的中国大妈买电饭锅,《深夜食堂第五季》里中国人吃饭扫二维码,《李狗嗨》里说中国话等等
最近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日本沉没》的中国人想要日本人一家汽车企业,然后就换取大规模的日本国民移居中国,国内网络吐槽日本人的观念停留在80年代之类的东西。
图片
图片
这不就是受现实环境影响的文化表达吗?现在的日本人认为你中国有钱了但不过是土豪,或者怀念人家80年代他们巅峰的时候的表达,说实话这个心态和2010年前的港台地区观众挺像的,经济衰落下但是曾经文化产业优势带来的心理优越感。
为什么现在有中国风的日漫越来越少?日本做不出《龙珠》和《中华小当家》了
图片
最后再谈一点,这个环境的变化导致人民群众观念的变化,这个人民群众自然也包含文化工作者。20年代出身的司马辽太郎生活在日本卷入了东亚,甚至世界战争的环境当中,在日本经济和文明最强势的时代,人家对于日本、东亚和世界文明冲突有深刻的认知。他们才能写得出深刻的故事,50年代的梦枕貘,鸟山明,60年代的小野不由美等等。差不多是司马辽太郎的下一代日本作家,下下一代的日本作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港台地区的文化人也是一个例子,民国过去的李翰祥、胡金铨和金庸等人传统文化功底非常深厚。下一代的徐克有点跑偏了但功底还是在的,徐克下一代就是李仁港的“飞碟帽四部曲”,以及爱嫂子、剪胡子的《关云长》。
《关云长》的导演麦兆辉,庄文强,包括李仁港是60年代的人。背后原因就是经济衰落,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港台文化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改变。这个联系现实,我甚至在想80后,90后港台文化人占主流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到了什么地步。
图片
这个日本就是大号的港台,美国有钱可以请请中国人做,只是他们强了几百年态度傲慢(想定义你),韩国做不到古代是抢现代是抹黑(文化自大瞧不起你)。日本现在是既没钱也没有这个社会环境,更没有司马辽太郎,梦枕貘,小野不由美,神思者那种文化人了。
日本现在真的没有鸟山明,人家主流是谏山创,自然不可能再做出《七龙珠》《中华小当家》那种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