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8地获自治区级称号!因为有这些特色……

▲广西头条NEWS,广西最独具视角的时政新媒体!
近日,自治区文联发布《关于命名南宁市良庆区等18个县(市、区)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的通知》,南宁市良庆区等18个县(市、区)榜上有名,它们是凭着什么特色文艺入选的呢?
图片
6月29日,“荷美覃塘”第七届荷花节开园。图为游客赏荷。黄艳梅 摄
什么是广西特色文艺之乡?
“广西特色文艺之乡”是指具有一种特定文艺形式的县(市、区)。这种文艺形式在当地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充满活力,是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主要文艺活动,对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广西特色文艺之乡评选命名活动是广西文联实施的文艺品牌项目,三年评选一次,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评审通过的,将被授予“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牌匾。广西特色文艺之乡为命名总称,具体名称可以结合各县(市、区)的特色文艺形式来命名,比如此次评选上的“广西土拐山歌之乡”“广西诗词楹联之乡”“广西山歌艺术之乡”等。
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将在这些方面获得支持
按照广西文联《关于开展评选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工作的通知》规定,对获得命名的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开展相关特色文艺活动将获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当地的文联也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艺形式开展有关活动。
广西特色文艺之乡还将获得全区性文艺家协会的指导,在开展活动、文艺志愿服务、专题培训、文艺交流等方面获得倾斜支持。全区性文艺家协会每年要与广西特色文艺之乡有互动活动,推动这些当地的特色文艺事业发展,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图片
资料图:两位山歌手正在对歌。王以照 摄
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县(市、区)上榜吧!
南宁市:
良庆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钱鞭舞)
钱鞭舞这项“非遗”民俗舞蹈是良庆区的特色。每逢佳节,当地民众便踏着欢快的旋律,舞起优美的身姿。钱鞭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现在的南晓镇、大塘镇一带。舞蹈者手执两头串着铜钱的鞭子边唱边跳,伴随着音乐节奏敲打肩膀、手臂、腰间、大腿等身体部位,由于钱鞭上串有若干个铜钱,敲打时发出“嚓嚓”的响声,热闹喜庆。
图片
良庆非遗表演《钱鞭舞》。来源:广西新闻网
柳州市:
融安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土拐山歌)
融安土拐山歌,也叫百姓山歌。是汉民族土拐话方言中用以叙事、交流情感而传唱的一种汉民族地方方言的民歌。流传于融安县汉族聚居地区以及融水县的和睦、永乐,罗城县等地。其中以融安县的长安、浮石、大良、潭头、东起、沙子、泗顶和大坡等乡镇最具代表性,当地约流传有8种土拐山歌的曲调。
图片
浮石镇中六寮屯的土拐山歌石碑。来源:柳州市文联
融安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诗词文化)
融安县以香杉文化为引领,在融安县“香杉阁”举办笔会,赋予“香杉阁”更多的文化内涵。据了解,融安“香杉阁”竣工之后,该县向全国征集关于“香杉阁”的诗词歌赋,短短8天时间,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诗词楹联作家、爱好者创作的作品242 篇(副),其中诗词歌赋163篇,楹联79副。
融安县长安镇苗寨大袍屯的诗词楹联创作培训基地,收录着当地诗词楹联的历史刊物,如《八桂诗选》、《保江流韵》、《融江诗联)等,这也是融安诗词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
图片
2021年5月20日拍摄的融安县香杉阁揭牌仪式现场。来源:融安县融媒体中心 韦荣军 摄
柳江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广西渔鼓)
广西渔鼓是广西代表性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属于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传统渔鼓演唱形式简单,一人“打单筒”,自敲自唱。灵活多样,有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唱为主,表演为辅。
柳江区历来注重传统文化建设,切实抓好民间曲艺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各乡镇适逢节假日或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都会开展彩调、山歌对唱、渔鼓、小品、快板等民俗曲艺类节目的展演。
图片
柳州渔鼓《我们的第一书记——黄文秀》。来源:柳州市群众艺术馆
梧州市:
岑溪市:广西特色文艺之乡(龙母文化)
龙母,是传说中的战国时期百越族女首领。由于龙母生前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被西江流域及珠三角等地的人民敬仰。大竹村(现龙母村)龙母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龙母的重要纪念地,明清以来朝拜祈福络绎不绝。每年的“龙母诞”,更是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和龙母文化的核心,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世代相传的活动中耳濡目染,薪火相传,历久不衰。
图片
来源:岑溪新闻网
藤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龙母文化)
龙母在西江流域被奉为河神,龙母文化在藤县是最具影响力、最深入民心、受众最广泛、历史最久远的的传统文化。藤县县城处于西江主干流浔江与北流河汇集的大江大河边,龙母豢龙的古迹至今犹存,有着“豢龙潭”“迥龙洲”“龙颈”“龙湾”“龙巷露台”“石龙”“龙巷村”“龙潭峡”等地,这些地名和传说都与龙母有关。
图片
龙母庙。来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蒙山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山歌)
蒙山话山歌是流传于蒙山县域(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除外),用蒙山县内各民族公共使用的地方方言蒙山话咏唱的一种民歌。它的曲调简洁优美、极易上口。山歌咏唱形式多样,有自唱、男女对歌、打帮对歌,形成了蒙山独具一格的特色,成为魅力蒙山新的文化品牌。
图片
来源:梧州市非遗中心
北海市:
合浦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雕刻艺术)
合浦有着南流江玉石、木雕、角雕、贝雕等雕刻艺术。合浦雕刻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合浦角雕、贝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银雕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合浦南流江玉文化博物馆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示范单位。
图片
合浦木雕作品《扬帆起航》。来源:合浦发布
钦州市:
钦北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粵曲)
粤曲是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方言区并流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的粤籍华侨聚居地,采用广州方言表演的曲艺品种。粤剧粤曲是两广岭南文化名片。2016年,“钦州粤剧”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粤剧在钦州的普及程度居各种民间艺术之首,是人民群众最喜爱的艺术娱乐活动。该市还举办粤曲大赛,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粤曲演唱活动,挖掘更多优秀粤曲人才。
图片
来源: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钦南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海歌)
海歌,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东场镇、康熙岭镇一带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经由沿海一带的渔民用地方方言(犀牛脚海察话)演绎发展,区别于“采茶”,逐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
图片
来源: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兰亭小学(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于2015年10月开始创建广西“兰亭”书法特色学校,遵循“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校训,竭尽全力进行书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学校开辟有独立书法教室,书法教材,书法展示厅,校园书法长廊等。
图片
书法家走进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来源:钦州书协
贵港市:
覃塘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荷文化)
覃塘区种植荷花有上千年历史,覃塘莲藕远近驰名。2014年,覃塘区创建了荷美覃塘广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种植了3000多亩荷莲,发展乡村旅游业。
覃塘区积极打造“中国荷城 ‘藕’像覃塘”,连续八年举办荷美覃塘“荷花节”,先后举办第32届全国荷花展等。覃塘区建立了以“莲”为主体的廉政文化园,配套建设了陆绩码头,是贵港市廉政文化教育宣传基地。
图片
陆绩码头—廉政文化展 来源:覃塘宣传
百色市:
右江区: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粵剧)
处在百色老城区的社区运用老百色居民讲粤话的特点,整合成立社区粤剧团,以粤剧团为主导组建4支少数民族文化表演队伍,不定期带社区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展示和交流社区民族文化。其中,右江区百城街道历来有浓厚的社区粤剧传统文化,街道有一批粤剧艺术家、爱好者,经常组织演出,和社区众多粤迷品赏传统粤曲的艺术。
图片
文明社区粤剧团进巷子演出。来源:右江区委统战部
西林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壮剧)
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而分为广西壮剧(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师剧)、云南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其多用当地壮族方言演出,唱腔曲调丰富。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林县东部的那劳镇素有“北路壮剧之镇”美誉。
图片
西林壮剧演员在表演壮剧。来源:百色新闻网 罗秋燕 摄
德保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舞龙)
德保舞龙民间称之为“烧火龙”、“舞火龙”,广泛流传于德保县区域的独特民间民俗项目。德保舞火龙“火树银花”节目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开幕式上隆重演出,并于当晚举行烧火龙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图片
舞动的德保火龙。来源:百色新闻网 程茂锋 摄
乐业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龙灯舞)
乐业舞龙表演传习由来已久,是当地壮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和民间舞蹈,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和体育竞技活动,擅长制作龙和舞龙的人很多。甘田壮族龙灯舞2012年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图片
乐业龙灯舞。来源:百色新闻网 杨德 摄
来宾市:
金秀瑶族自治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黄泥鼓舞)
黄泥鼓舞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乡、罗香乡的“坳瑶”聚居地区,是很有地域特色的瑶族长鼓舞。跳黄泥鼓舞是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祭祀活动多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有一家一户举行的。黄泥鼓分公鼓、母鼓两种;公鼓腰部细长,母鼓腰部粗短。打黄泥鼓时要用黄泥浆涂在鼓皮上调音,黄泥鼓也因此而得名。
图片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保护完好的瑶族黄泥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强 摄
象州县: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壮欢)
壮歌分为“壮欢”、“壮西”、“壮加”、“壮囡”四种,其中“壮欢”是最常见的,也是壮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歌体。它是壮族民间文学之一, 是中华诗词的组成部分。象州壮欢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州(马坪)壮欢山歌称为欢和歌,十分讲究平仄押韵,韵律似行云流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歌声朗朗上口,娓娓动听。
图片
象州县马坪镇壮欢山歌擂台赛。来源:来宾市融媒体中心
快来为你家乡的特色文艺形式打call!
广西头条综合报道 编辑:张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