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南之心”谈一场生态之恋:上海推出4K纪录片《太湖之恋》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3日电(记者 许晓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留下的“硬核”遗址,到今天太湖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之美,数千年来长江下游这一方宝地,生长出了独具江南特色的文化样态。尽管太湖形成的原因在学术界有不同论断,但从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文化脉络去考察,太湖堪称“江南之心”。

新年伊始,不妨来与“江南之心”谈一场荧屏上的生态之恋。2022年起,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创新调整东方卫视播出版面,每周二晚间新增纪录片播出时段,首推SMG原创生态人文纪录片《太湖之恋》。以4K超高清画质录制的《太湖之恋》,也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所创作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

纪录片分为“江南之心”“锦绣风物”“碧水入画来”三集,从水利、物产、环保三大方面入手,以温暖的笔触、唯美的镜头展现太湖流域的东方美学和东方智慧,生动呈现当地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太湖之恋》摄制历程长达两年,尽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摄制组仍在太湖流域捕捉到难得一见的自然和人文场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宏说:“《太湖之恋》摄制组走遍了太湖400多公里的岸线和周边所有的重要城市和村镇。对近年来环太湖地区发生的变化进行接地气的讲述,挖掘来自市井和乡野的故事,见微知著。”

2020年3月下旬,浙江安吉白茶开采。山坡上,茶工们动作娴熟,手指上下翻飞,但见鲜嫩的叶片,翩翩飞入箩筐。此时,《太湖之恋》的摄像机正在抓拍美妙的茶山丰收场景。

太湖美,不仅在于景致,更在于乡土人文。《太湖之恋》摄制组特别将镜头对准了见证太湖变迁的普通人。安吉余村的潘春林当年在矿场开拖拉机,转型后他带头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年收入大幅增加;湖州高新区的蟹农龚炳根拆了太湖里的围网,带着他的螃蟹回到岸上进行二次创业,坚持生态养殖的他现在成了当地“蟹王”;南太湖的渔民姚国庆响应号召,放弃了以船为家的生活,住到了岸上的渔民新村,现在的工作是照料景观风帆渔船;鼋头渚景区的蓝藻打捞队长王建伟皮肤黝黑,已经坚守了15年,没有一片蓝藻能逃过他和队友的眼睛……纪录片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太湖人,见证今天太湖流域的美好新生活。

《太湖之恋》总导演刘丽婷说:“历史上的太湖流域,一直是江南鱼米之乡,然而密集的人口和高速发展的工业,也一度带来‘太湖之困’,水体污染等问题引人深思。如何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破解‘太湖之困’,也是纪录片希望去探索和表达的。如今的太湖,已经开始收获追求永续发展的硕果,《太湖之恋》摄制组记录当下,也就是在记录这段精彩的历史。”

据介绍,《太湖之恋》主创团队还走访了全国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葛剑雄、王战、阮仪三、范恒山、吴文庆等权威人士为《太湖之恋》发声。学者们也通过纪录片镜头向观众发出邀请,在新的一年里,一起来记录太湖之水、描绘太湖之美、共话太湖之恋。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