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3

评论

收藏

1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上海著名表演艺术家、越剧大师金采风逝世,人间再无“神秀英”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
今天上午10时45分
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
享年92岁
图片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
上海越剧院刚刚发布了讣告
图片
在许多戏迷的眼中金采风老师
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
是《盘夫》里的严兰贞
是《碧玉簪》里的李秀英
也是《汉文皇后》里的窦皇后
......
她给一代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图片
62年彩色越剧戏曲片《红楼梦》金采风扮演的王熙凤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30年11月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因唱电台而名声渐起。
图片
金采风 生活照
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夏,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1955年随团入新建的上海越剧院。金采风以闺门旦应工,兼擅花旦。
图片
和越剧姐妹们在一起(前排左起:张云霞、王杏花、金采风;后排:袁雪芬和戚雅仙)
金采风的唱腔继承袁(雪芬)派,并吸收有施银花、傅全香的音腔成分、同时也吸收了范瑞娟唱腔的醇厚,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
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运腔委婉流畅、刚柔相济,韵味浓郁;
她也擅长青衣,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划人物的内在感情。
她曾演唱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
图片
在《西厢记》中扮演崔莺莺
1962年,《碧玉簪》还被拍成了彩色戏曲电影,由吴永刚执导,金采风、陈少春等主演。其中的“三盖衣”是核心唱段。整段唱由慢而快,由快转散,生动刻划了李秀英善良的性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越剧《碧玉簪》三盖衣 金采风演唱
从严兰贞到祥林嫂,从江水英到许广平,从李秀英到崔莺莺,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对人物的举手投足、服饰细节加以精雕细刻,不断对唱腔进行探索创造,使得老戏屡演屡新,她也因此被戏迷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图片
1962年,在《碧玉簪》中扮演李秀英
2016年2月解放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有“神秀英”之称的金采风虽年过八旬,依旧保持极佳状态,脸庞白嫩,身形不见走样,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做演员是一辈子的磨砺,要注意饮食,注意形体。出现在人前,就不能坍台。”
图片
2012年2月27日,金采风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人格与艺德的魅力》回顾从艺经历。她这样写道:
图片
学生时代,我是袁雪芬老师的铁杆“粉丝”。当时她领衔的雪声剧团声望很大。在我的印象中,虽然说不出什么道道,但我总觉得这个剧团和当时很多别的剧团相比,有很多非常独特的地方。无论是化妆、布景、服装还是剧目,都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记得袁老师在《绝代艳后》中,穿了一袭曳地的珠罗纱长裙,颜色是淡湖绿的,灯光打在上面,美极了。这种新颖美丽的服装,在越剧是前所未有的。雪声剧团当时的剧目,都是由编导创作的,无论是剧情还是舞台呈现,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吸引我的还是袁老师的精湛表演。她每一次演出都能做到入情入戏,演到动情之处,很轻易地就能触动观众的心,感染力非常强。每一次观赏完她的演出,我都要回味好久。
1946年我如愿考入了雪声剧团。考官就是袁雪芬、范瑞娟和吴小楼等前辈艺术家。从此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了解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当时雪声剧团一共招收了30余人,这批学员一边由昆曲艺人郑传鉴教授一些戏曲基本功,一边在舞台上给大牌艺人配戏、跑龙套。在旧社会,名角和小龙套的身份是悬殊的,然而雪声剧团却是个非常开明的剧团,没有很多规矩,我们当时都称呼袁雪芬为袁小姐。袁小姐不但不摆架子,而且对我们这些小青年非常关心。当时的剧场老板是不给我们发工资的,很多演出的行头包括化妆品都是袁小姐资助我们的。袁小姐对下属的关心有口皆碑。有一年年末封箱的时候,她送给女职员一人一件麦尔登呢旗袍,男职员一人一套中山装,这在旧社会的戏班中是极为少有的。又如她对编导人员尤其爱护有加。当时南薇因为子女多,家庭经济比较拮据。袁小姐有心帮助他,但是又怕太直接的经济资助让南薇尴尬,遭到拒绝,所以她每次都是以给孩子送奶糕的名义,在奶糕中夹杂着钱送给他。这种方式让南薇很感动,后来大家知道了这件事后,都对袁小姐的为人表示敬佩。
在剧团上下,袁老师具有很高的威望。然而这种威望并不是她刻意强加给别人,而是因为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我们心目中自然形成的。当然,这是我后来的认识,那时候只是朦胧地被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对她的“与众不同”心向往之。虽然她在工作中一贯是严肃认真的作风,但在生活中,她从来不是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总是板着面孔,严厉苛刻。我记得那时候夜戏演完,她和那些前辈们会把我们叫上,一起到大光明电影院边上的餐厅去吃夜宵。我们那时候毕竟还年轻,与老师们没法有更深的交流,只能一边吃东西,一边静静地听老师与编导们谈戏。她们会谈论表演的心得体会,谈论剧中的故事情节,有时候谈着谈着又有关于新戏的想法产生了。这段时光使我受益匪浅。从她们身上,我明白了剧目的创作和演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把自己融入创作中,而不是等着编导把现成的作品拿来“表演”而已。袁老师尤其是一个创作型的艺术家,从剧本到唱腔、舞美,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是一般的演员所无法企及的。
从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到一个剧团演员,转变是非常大的。每天日夜两场戏,通常要到半夜才能回家,非常辛苦。我们那一批雪声招收的学员,有很多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好,她们的初衷只是喜欢越剧,接近自己喜欢的剧团和演员,而对这种辛苦始料未及。渐渐地,很多同学放弃了,最后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坚持留了下来。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了省点车费,每天自己提着饭盒走半小时的路程去剧团。晚上演出结束后,一个人走在寂静的路上,时不时有些小流氓出现,很不安全。加上当时我的祖母对我入这行持反对意见,她觉得我唱戏不会有多大出息,还不如早点嫁人。那段时间,我也曾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从内心来说,我是非常喜欢越剧的,也很想在舞台上有所作为。但是周围的环境常常让我对自己的决定表示怀疑,使我感到孤独。我记得很清楚,有天晚上,演出的是《女儿国》,在候场期间,我鼓足了勇气对袁老师说:“袁小姐,演完这个戏,我就不来了。”袁小姐当时没有说话,只是淡然地点了一下头。演出完,她专门把我叫到面前,语气恳切地对我说:“你已经学了那么久,现在放弃不是很可惜吗?你还是继续演下去吧!”虽然没有过多的挽留之辞,但我当时非常感动,因为这就是我的心声啊。我是多么需要在那样的情境下,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给我一点力量。或许那时连我自己都不曾想到,袁老师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追随袁老师多年,无论在艺术上还是人生道路上,袁老师都是我心中的楷模和典范。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富有魅力的人格,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
对于金采风老师的逝去
众多网友纷纷表示痛心
愿一代越剧宗师金老师一路走好!
图片
图片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新闻坊、新民晚报、上海越剧院、越剧之家
相关作者:诸葛漪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咚咚咚 飞飞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