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山东一7旬老太上山、爬树、打栗子不在话下,最近爱上自驾游,火爆网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从山东五莲驾车出发,驶过内蒙古大草原,经过美丽的长白山……69岁的徐茂彩熟练地操控着汽车方向盘,脸上尽是云淡风轻。2021年的夏天,她载着女儿和外孙,跨越几千公里,成功实现了第一次自驾游,一度受到几十万网友的在线关注。这位满头银发又有点酷的奶奶则表示:平时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开个车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五莲县马家坪村,周围群山连绵。徐茂彩上山、爬树、打栗子,矫健的身手足以让众多年轻人望而兴叹。徐茂彩的女儿徐方雨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她的母亲一辈子从事过多种职业,到了众人眼里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还不想放下手里的活。10年前,徐茂彩和丈夫在院子里种了几棵猕猴桃树,不曾想,竟由此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如今,每年十月一假期,来村里摘猕猴桃的汽车都在村里排起了长龙。
图片
图片
女儿的礼物
徐茂彩马上就70岁了。但爬起山来,80后的女儿徐方雨不是她的对手,更不要提她还能爬树打栗子,以及养蜂、种果树……。就像她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所说的那样,会开车,可能是她喜欢并擅长的事情里面最不酷的了。
“她是我的偶像。”在徐方雨眼里,母亲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这一辈子特别拼,特别向上。善良、正直、能干。”年轻的时候,徐茂彩进过工厂,后来被指派做会计,没有上过学的她在一个月里自学算盘。再后来,又“下海养蜂”。在那个称呼“万元户”的年代,徐茂彩与丈夫已经通过勤劳的双手成功跻身。
“蜜蜂在南方打的蜜多,她就一直在安徽等地到处跑。”直到女儿的出生,也考虑到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徐茂彩便回到了日照五莲老家。“在农村待了没几年,就到县城里做生意了。开过饭店,给工厂打过零件,编过地毯,后来又干酒水批发。每一样都干的挺好的。”
53岁的时候,徐茂彩考取了驾驶证。徐方雨告诉记者,母亲辛苦了一辈子,“能挣钱,也比较节俭。”多年来,她一直开着一辆小面包车,不舍得换轿车,理由是面包车“拉的东西多”。2021年,徐茂彩的脖子的淋巴结做了一次手术。徐方雨心疼母亲,一直劝她,“这么大年龄就别干了”,“但她又闲不下来”。
为了让母亲享受晚年的生活,徐方雨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网友旅游的短视频,不停地向徐茂彩分享,“天天灌输这种思想”,“你看人家生活多好,别一辈子就光知道挣钱,出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十年前我结婚,我妈给我买车做嫁妆。十年来生活幸福,近日我也有能力给老妈买车了。”2021年5月,徐方雨掏腰包买了一辆白色的SUV送给母亲。坐在新车的主驾驶座上,69岁的徐茂彩开心的笑了。老人说,自己常开的那辆面包车是2011年买的,平常开的不多,主要在地头忙活,也就平常赶个集开一下。
徐茂彩告诉记者,来年春天,没有疫情的话,趁着身体还好,她想和71岁的老伴去西藏看一看。“有生之年,想多出去转转祖国的大好河山。”
图片
“无心插柳”的走红
因为三个月没有更新作品,徐方雨的短视频账号不出意外的掉粉了。她原本想等孩子放了寒假和母亲自驾去云南,考虑到疫情问题又只好作罢。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最后一个关于徐茂彩开车的视频还是在2021年10月9日。目前,其账号还有粉丝27.4万。徐方雨对记者说,粉丝量最多时“将近29万”。
早在提车的第一天,徐方雨把拍的母亲坐在新车的视频发到了网上。很快地,她便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短视频账号涨了一万多粉丝。之后,她又陆续发了几个母亲开车的视频,仅点赞量过百万的便有好几个。
徐方雨告诉记者,她拍的“都是很简单,很平常的事,也没有什么手段,突然就火了”,“可能是因为我妈年龄比较大,开着那样一个车,比较博眼球。”徐茂彩也在受访时对记者说,“就是随便出去玩,看到我这么大年纪开车,大家都感到好奇。其实我也是跟着社会沾光。现在人们寿命普遍提高了,生活条件也好了。”
2021年6月,徐茂彩担任司机,载着女儿和外孙开启了第一次远途自驾游。从山东到内蒙,再到东北,耗时18天,周游走过几千公里。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别具风情的满洲里套娃广场等,都让徐茂彩印象深刻,在几个月后仍念念不忘。
“新车比面包车开起来轻松多了。”谈到自驾游途中当司机的感受,徐茂彩表示“特别开心”。“第一天,从五莲出发,跑了将近700公里。”徐方雨说:“我妈在家都是干重体力活,开车这点活对她来说是小意思。”
一路下来,几个徐茂彩开车自驾游的短视频意外爆火。十几天的时间里,账号的粉丝量一下子涨到了10万。徐方雨告诉记者,涨粉的速度大大超乎她的想象,“这完全是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
在视频的评论区,不少网友感叹:“我连这老太太都不如啊”“美丽的女人不分年龄”“老姐姐好潇洒”……另一边,也有个别网友对于高龄的徐茂彩开车一事有不同声音。对此,徐茂彩曾站在满洲里套娃广场专门录了一个视频回应,表示自己“身体、眼力脑力都很好”,会对女儿和外孙的安全负责,“对社会负责”,“袁隆平院士奋斗到91岁,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我没有打算立什么人设。”徐方雨说,和母亲一起自驾游,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什么都不如她好,只要她开心,我觉得这件事就做对了。”
图片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6年,徐茂彩用一个冬天的时间掌握了拼音,学会在了手机和电脑上打字。“现在正常打字没问题,就是慢一点。”空余时间,她也会通过网上购物平台上买东西。更多的时间里,年近古稀之年的她依然奔走在田间地头,与丈夫一起打理自家的果园。
徐茂彩生活的五莲县马家坪村,人口有一百来户,“村子不大,劳动力也少”。当地多山地,农田大多在山上。大约10年前,这里主要种小麦、玉米等作物,村民靠种地收入有限。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到石矿上打工。近些年来,昔日默默无闻的马家坪村,凭借猕猴桃的种植,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村子。靠种猕猴桃,“年收入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村民有的是。”马家坪村的这一变化,源于徐茂彩当年自种果树的故事。
徐方雨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她婚后接手了家里的生意,母亲便回农村老家生活。“她回村里本来不打算种地的,就是回去养老的。但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吃猕猴桃,同时我比较缺维生素,经常溃疡,医生说要多吃猕猴桃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考虑到避免买到使用膨大剂等添加物的水果,徐茂彩就开始琢磨,“咱们自己会种地,要不种点自己吃。”
为了采购优质的树苗,徐茂彩和丈夫开着面包车四处寻苗。他们去过浙江浦江,吉林延吉,也去过陕西等地。徐茂彩回忆说,2009年栽了一批树苗,以失败而告终。2011年,又采购了一批,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十几棵,“成功了”。自此,猕猴桃的种植,逐渐从最初农家院里的自种树,慢慢在马家坪村扎下了根。
作为当地第一家种猕猴桃的,徐茂彩和丈夫也摇身一变成了“技术员”。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在规模“大致在100多亩。”每年国庆假期期间,不少游客专门来到马家坪村的果园亲自采摘猕猴桃。徐方雨对记者说,每年这个时候,“村里的车都停不开”。
“我们种的猕猴桃都不同任何化肥、农药,用的都是有机肥,也不用膨大剂,看起来比较小,但是口感特别好。”除了种猕猴桃,徐茂彩和丈夫也开始注重育苗,目前品种已增加到十几个。“村里种的猕猴桃都是我家培育的树苗”,徐方雨介绍,“树苗除了销往日照本地,也卖到潍坊的高密、青州,还有烟台等地”。
徐茂彩对记者说,冬天地里没什么活,她就从村里在县城住了,“有暖气”。等到天气暖和了,她就回村里,去到她那放不下的田间地头……
编辑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