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出海,广东味道新航路

图片
2021年11月10日,肇庆展厅内,企业展示预制菜制成品。(包睿/图)
2022年元旦,一阵汽笛声响起,六条集装箱货柜在湛江港被装载上货轮,开启漫长的航程。
这是一段有“味道”的远航,货柜里装载着熟虾仁、风味烤鱼、麻辣小龙虾以及秘制金鲳鱼。数千公里外,新加坡的超市货架和澳大利亚的餐馆后厨,正等待着“广味”的漂洋过海。在南中国海的更南方,这种简单烹饪即可上桌的“预制菜”,正悄然进入消费者的购物清单。
与美食一道抵达国外海港的,是一张新的“通行证”。是日零时许,湛江海关签发首批RCEP原产地证书,国联水产的六条集装箱货柜获得新的通行文书。这纸文书不仅让货柜里的鱼虾制品通关无碍,还赋予其零关税的待遇。
零关税的待遇得益于正式生效的RCEP,即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新五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年1月1日,该协定率先在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六个东盟国家落地实施,之后将逐步覆盖十五国。这项覆盖全球近1/3人口的经贸协定,将逐步推动区域内90%以上的农产品最终实现零关税。在全球贸易史上,这是古老农业的高光时刻。
在中国,农业牵涉十几亿人口的饭碗,告别“小而散”和“大而不强”是数代中国农民的夙愿。伴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从原材料采购到规模化深加工,从打造品牌到构建跨国产业链,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率先祭出预制菜的“先手棋”,试图开辟中国农产品出海的新航路。
让世界吃上预制菜
国联水产很早便与预制菜结缘。过去小半年,国联水产的预制菜不仅风靡国内市场,更进入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餐桌。空前走俏的预制菜,甚至让国联水产变成海内外舆论的“顶流”。
2021年10月,一款风味烤鱼突然冲上全网热搜并连续霸榜48小时,眼尖的网友发现,这款风味烤鱼来自国联水产的“小霸龙”系列。2022年伊始,资本市场掀起的“预制菜”热潮持续半月有余,国联水产成为“预制菜概念股”。
在一些财经媒体的介绍中,预制菜并不是陌生事物,这种经过洗、切、搭配等预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能帮助消费者免去许多麻烦,让复杂的烹饪程序变得“像下个饺子一样简单”。广义上来说,老百姓熟悉的方便面、火腿肠、蔬菜罐头等即食食品,都属于预制菜范畴。
就是这种人们熟悉的产品,不仅为中国人所青睐,还在海外掀起一阵消费风潮。
旅居澳大利亚的佛山市民梁晓燕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资深的“老广”即使身在海外也难以割舍家乡的味道。在澳大利亚的超市里,她买过“老干妈”,买过潮汕的“虾仁菜脯”,最近的情况是“广东的预制菜越来越多了”。她注意到,漂洋过海而来的预制菜,不仅当地华人时常购买,还受到当地居民的青睐。
在境外知名电商平台Weee!的评论区,一名ID为“qian.wang”的消费者用英文热情“种草”了一款“灯影鱼片”:新鲜Q弹的鱼片和酸菜绝配,“是迄今吃过最好吃的鱼片”;另一名ID为“Joan”的用户则回复,黑鱼片没有腥味,没有刺。它已经是预制好,烹饪后不会破裂,食用起来非常方便,他特意“买了六包做番茄鱼片汤”。
更奇妙的事情出现在韩国的热播剧中。在韩国,《女神降临》《文森佐》和《搞笑一家人》等新近的热播剧,剧中出现了中国预制菜,这是来自国内电商平台的广告植入。韩国影星宋仲基在热播剧《文森佐》中端起中国品牌“自热拌饭”吃得津津有味的镜头,引发韩国网友们关于“中国拌饭好吃还是韩国拌饭好吃”的热烈讨论。
预制菜大热,这是海内外市场的奇妙“同屏”。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似乎进入一座巨型的“超级购物城”,购物城的冷藏货架摆放着的,是白切鸡、潮州牛肉丸、潮卤狮头鹅、风味烤鱼和咸香秘制金鲳鱼等“广东味道”。
眼下确实存在一座“超级购物城”,它便是RCEP项下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新构建的“超级自贸区”。2022年起,这项覆盖全球近1/3人口的经贸协定正式生效。
RCEP将开启农产品的全球贸易时代。与原来的经贸协定相比,RCEP对农业领域的开放不吝笔墨,提出逐步实现区域内90%以上农产品零关税的远期目标。除此之外,RCEP还将在农业生产服务业、农产品物流、跨境电商等方面进行全新整合。
这意味着,随着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消失,中国与东盟市场、日韩澳新市场逐渐变成一体化市场。市场的闸门打开,往往涌现富有生机的市场主体。早在 RCEP正式生效之前,就有一大批企业看准了日韩澳新和东南亚市场,纷纷提前布局。广东预制菜的入场已有较长时间铺垫,较早可以追溯至2014年前后。
国联水产董事何秋菊表示,通过RCEP关税优惠安排,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区域内农产品进出口企业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这是最强大的推动力量”。“00001号”证书的签发,标志着产自广东的农产品开始“零关税”进入东盟市场和日韩澳新市场。
来自国联水产的熟虾仁和金鲳鱼,成为这段故事的开端。
跨国产业链
RCEP舞台的农业故事,演绎的不仅是海外淘金的热闹,还有国际竞争的艰险。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的农业主体似乎“畏惧”国际竞争。长期以来,农业经营主体“小而散”为主的特征,使得中国农业“规模大而不强”,还没有冲向世界市场的规模效应。
RCEP时代的到来,对东盟国家和日韩澳新都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一方面,多数东盟国家可以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土地优势和气候优势,对外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日韩澳新以及东盟发达国家新加坡,将可以发挥高度机械化、农业科技乃至农业金融优势,扩大全球农业中高端市场份额。处在两者之间的中国,面临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双重竞争,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南方日报》近日报道称,RCEP带来广阔市场机遇,也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广东农业既面临东盟在初级农产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又面临发达国家先进农业技术和成熟资本的冲击。
国际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梁晓燕回忆说,前些年国内小龙虾爆火时,澳大利亚的水产市场上也曾出现过不少来自中国的小龙虾冻品,但最终敌不过本土的小龙虾而销声匿迹。“从国内那么远运过来肯定要解决不少问题,困难可想而知。”
前述《南方日报》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如果应对不力,可能严重妨碍广东农业转型升级,迫使广东农业长期在中低端环节徘徊。
漂洋过海的预制菜,被视为摆脱“中低端环节徘徊”的关键行动。预制菜起源于数十年前的美国,兴起于日本,并非消费市场的新品类。但这件事情到了广东人手中,有了另一种玩法。
谈及预制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讲起正在发生的变化。恒兴集团从事水产国际贸易已超过二十年。过去,这家企业从东南亚进口生鲜原材料加工成虾仁等制品再出口,销往东南亚和日韩市场,打上“人家的品牌人家的包装”,挣的是辛苦钱;而现在,这家企业依然从东南亚进口生鲜,但出品的预制菜“品牌是自己的,包装是自己设计的”,并且从水产品类扩充到了水果品类。
“这样的采购和销售发生在国内,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东南亚市场。”他补充说。
东南亚多数地区工业化程度都较低,能组织起规模化深加工的工厂并不多。陈丹坚定认为RCEP市场会带来非常大的机会。RCEP的生效,“对国内市场不会造成影响,反而更有利于做加工,因为成本更低了”。加上精深加工的工艺生产预制菜,利润预计提升十几个百分点。
这或许是应对时势的理想选择:从国内和东南亚采购原材料,在广东进行深加工,再销往国内或返销东南亚、出口日韩澳新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运用先进的精深加工工业,打造自主品牌,实现中国农产品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优质优价的跃升。
而广东在工业领域积累的数字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恰好是理想的辅助和加持。中国庞大的制造产能,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这种“分工”模式依托的基石。
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是该模式行之有效的保障。按过去的原产地规则,在经贸协定框架下,来自中国的成分价值占产品的40%以上,才能认定中国原产,但中国企业采购的他国原材料无法计入本国的成分价值;而新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是,只要是RCEP成员国采购的原材料,就可以纳入成分价值统计,认定中国原产,享受低至“零关税”的优惠。国联水产和恒兴集团先后获得的RCEP原产地证书,就是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凭证。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必良指出,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优势是基于机械化的生产规模优势,而中国南方的农业局限于地理条件,未来应当做大服务规模,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服务手段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从广东当前的实践看,基于RCEP框架的跨国农业产业链正在诞生,而融入先进技术的中国很有可能在“双重竞争”的市场红海中,开辟一条做大服务规模的新航路。
恒兴集团甚至将加工基地建到了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RCEP成员国,输出中国的技术和标准,“免费教当地农民怎么养鱼养虾”。此前,这家企业有在埃及建设从育种育苗到养殖加工“一条龙”渔业产业园的成功经验。
“我们过去做的是国内的‘公司+农户’,现在还要做跨国的‘公司+农户’。”陈丹说,这将加速国家之间的市场交往与合作,促成更加紧密联系的一体化市场,扩大中国农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图片
恒兴集团生产车间,工人在分装预制菜。(覃麟凯/图)
为预制菜“预制”
随着东南亚的业务越做越大,陈丹很快发现了问题:缺人,不仅缺少熟练的技术工种,更缺乏了解RCEP具体规则的人。在东南亚的加工基地,人才比黄金还宝贵。
“RCEP的规则特别细致,不同国家不同品类开放的规则不一样,有的放开较大,有的又没那么大,有的是立即放开,有的又是逐步放开。”他告诉南方周末,“没有专业化的经贸人才,企业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在中国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多数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在本地市场的小圈子里打转,很少接触先进加工工艺,更遑论熟悉全球市场的外贸人才。缺人,是中国农业大转型、迈向全球化的锁链和镣铐。
从这个意义而言,广东预制菜融入全球产业链,走俏东盟和日韩澳新市场,离不开在政策上为预制菜“预制”。发现问题的不只企业家,事实上,在这场农业大转型运动中,广东的农业主管部门反应并不慢。
2021年12月,早在RCEP生效前的半个月,广东省宣布农业领域对接RCEP十大行动计划。在这项重磅文件中,创建广东农业RCEP发展联盟、RCEP农产品国际采购交易中心、RCEP农业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等行动,均有助于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融入跨国产业链构筑行动;而推动RCEP农业示范经营主体培育、推动RCEP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则聚焦于人才的培养。
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11月以来,广东省内已通过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培训会等形式,指导农业经营主体熟悉新规则,主动融入RCEP的“国际朋友圈”。
广东省为预制菜“预制”的另一招是建设产业园区。
广东省1月17日在肇庆召开的工作座谈会透露,广东省将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一期用地4000亩(含起步区1000亩),二期项目用地3000亩将力争在2022年3月底前完成。其中,项目一期用地已签订土地征收协议,起步区178亩产业用地已完成计划指标预扣,土地平整,达到直接开工条件。
园区经济曾经造就了“中国制造”最初的辉煌,并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园区的开放建设,避免了市场主体的单打独斗,缩减了市场主体间的交流和交易成本,能够更快促成产业集群效应,并提升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建设的预制菜产业园既有农业要素,还有科技要素和金融要素。
从官方发布的消息看,前述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第一要点,是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科研平台,开展农产品食品化、功能性预制菜研究。园区还将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创设大湾区(肇庆高要)产业基金,设计推出预制菜园区专项金融保险产品;同时邀请直播电商平台、百名电商直播网红驻园,培育万名预制菜本土直播人才,搭建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跨境电商平台。
(应受访者要求,梁晓燕为化名)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戴春晨 石登江 南方周末实习生 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