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财政“账单”出炉 收支运行亮点突出

2021年,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2.8万亿元直达资金运行顺畅,财政支出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以内,基层“三保”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在1月25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2021年全国全年财政“账单”出炉,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介绍了2021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并表示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符合预期。
图片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图片来源:国新网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国家的“钱袋子”状况到底如何,全年财政收支“账单”有哪些看点,2022年财政工作怎么干?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中央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良好。2022年,财政政策要服务于稳字当头的总要求,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2021年全年财政收入有多少?
超收完成 全年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
会上,许宏才表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预算并有一定超收。
据了解,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突破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与2012年的11.73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增长11.9%;非税收入2.98万亿元,增长4.2%。
许宏才表示,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带动,2021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没有通过增加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的方式增加收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收入超收是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底色靓丽,态势良好。虽然通过减税降费减少了万亿元税收,但通过企业利润营收增长,财政收入情况不降反升,体现了中国经济的良好活力。
“需要强调的是,要理性客观看待财政收入超收。”许宏才表示, 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超收,但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3.1%,增幅低于GDP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2021年的超收按照预算法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没有安排当年支出。这会给今年预算安排提供更多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
财政支出都花哪儿了?
全年财政支出近25万亿元 民生保障支出占大头
据悉,2021年,财政支出控制在人大批准的预算以内。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3%。
2021年,各级政府坚持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在2020年疫情防控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继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支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
此外,在直达资金层面,效能继续提升,惠企利民精准有效。财政部门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全年中央财政共下达直达资金预算指标2.8万亿元,各地累计实现实际支出2.67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95%,为地方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更好财力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压减本级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积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2021年,用于增加地方财力的均衡性转移支付1.89万亿元、增长10.1%,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是3373亿元、增长13.2%,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3027亿元、增长8.5%,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882亿元、增长11%。这些钱基本上都是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范畴,不指定用途,地方可以用来充实困难地区的财力。这些措施为地方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盘和林认为,2021年,财政支出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加大扶贫力度,推动中央资金直达方面,财政资金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政府内部过紧日子、苦日子,节约开支,财政支出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收入提升,支出减少,未来财政运行空间加大。
2022年财政工作怎么干?
六方面入手 2022年积极财政再出发
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才能提升效能,更加精准、更可持续?
许宏才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总量和结构并重,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二是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三是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增加转移支付,保障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财政能力;五是严控政府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六是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增强可持续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冲击,稳增长压力较大,2022年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稳定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补短板提升经济效率的作用。
1亿多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在减税降费层面,许宏才表示,针对市场主体需求,2022年将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这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终端消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创造。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增加活力。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
三是聚焦增强地方财力,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向市县基层下沉,避免地方因财力不足而在减税降费上打折扣。
四是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总的看,2022年减税降费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终端消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罗志恒表示,2022年财政政策既要对冲经济社会风险,更要确保自身风险可控,在多重目标下行走,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减税降费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平衡、短期经济社会稳定与长期内生增长动力的平衡、民生福利改善与科技强国的平衡。
相关阅读: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一】
海关总署: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 外贸经营主体活力继续增强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二】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逐步回归常态运行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三】
人民银行:发挥货币政策双重功效 稳中求进更加主动有为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四】
36.3万亿元、10亿吨、70%:从三个数据看中央企业2021年答卷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五】
工信部:产业转型迈上快车道 打好工业稳增长“组合拳”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六】
夯实“三农”压舱石 开启农业新篇章
【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之七】
国家外汇局: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跨境资金流动合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