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本土确诊病例清零丨“志愿大白” 是疫情期照亮城市的光

他是一名医生,疫情中化身“大白”,在寒风冷雨中为邻居们做核酸检测;他是一名小区住户,疫情期间组织了一个团队,不分昼夜为小区巡逻、维持秩序;他是一名企业员工,疫情来临时,他奔波在一线,为隔离酒店运送物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疫情中的志愿者们,像一束光,照亮了惊恐无助的人们,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危难中挺身而出的志愿者,都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图片
图片
故事一:
疫情期间被封在小区 主动当起志愿者
对于家住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213社区的王红军来说,此次疫情终身难忘。身为医生的他,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为身边最近的邻居们服务,虽说身体每天很累,但内心却是坚定和开心的。
王红军是西安北方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平时基本上都是家和医院两点一线,这次疫情,他有机会天天接触到平时仅仅是点头之交的邻居们,“西安疫情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们医院还在正常上班,12月22日晚上封城的消息发布了,我在小区业主群看到,有业主说买不到药,刚好我要去医院上班,就把需要药的信息统计好,下班后给邻居们带回来,也算是我在自己的领域给邻居们带来一点便利。”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2月26日。让王红军没想到的是,12月26日,因为有个阳性的确诊病例到医院去过,医院通知暂时停业。此后,王红军也开始了居家隔离的生活,“居家隔离开始之后,西安市各区域都展开了多轮核酸检测,来自韩城、521医院等多个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来我们社区支援,给居民们做核酸检测。我在医院专门接受过核酸检测采样的培训,因此我主动联系社区,报名核酸采样,当时也挺缺人的,很快就通过社区审核,正式成为了一名核酸采样的大白。”
疫情最严重的这段时间,王红军每天都在核酸采样点忙碌着,身穿厚厚的防护服,从早上忙到下午,“我们每天的工作任务,是给社区约3000人做核酸检测,由于是冬天,衣服穿得比较厚,但因为要穿防护服,也不能穿得太臃肿。穿上防护服以后,就开始采样,冬天在户外工作,还是挺冷的。”王红军说,一般核酸检测从上午8点多开始,持续到下午三四点,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等到所有的采样结束之后,才能吃饭喝水。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一天下来,身体非常疲惫,“下班后就不想动了,只想休息。”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从12月末持续到2022年1月中旬,1月18日,王红军所在的医院复工了,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彼时,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也基本到了尾声,谈及当志愿者这大半个月,印象最深的事,王红军说:“每次给社区的人做核酸采样,都会得到大家的全力配合和感谢,还有人在做完核酸之后,对着志愿者深深鞠躬,这些瞬间都令我终生难忘。”
王红军说,相比于在医院工作,在社区当志愿者的这些天,工作强度很大,身体很累,但心里很踏实,能感受到和左邻右舍合力抗疫的力量。
图片
图片
故事二:
疫情中自发组织35名业主成为志愿者 维持核酸检测秩序
突如其来的疫情,突然下达的封城令,让西安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慌乱之后,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办西户路社区时代华城小区的居民们开始了井然有序的生活,不管是做核酸、领物资还是小区消杀,都被志愿者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大家觉得,这一切,小区志愿者的组织者——50岁的业主赵雪锋功不可没。
2021年12月23日起,西安封城,多个区域出现了核酸检测人手不足、秩序混乱的情况,时代华城小区也不例外。“23日晚上,寒风刺骨的吹着,由于事发突然,我们因没有统筹兼顾好人员数量,晚上11点多,核酸现场还有排着很长的队伍,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居民没有做核酸失望而归。”
在2020年初有过当志愿者经验的赵雪峰意识到,目前小区物业人手不够,核酸检测任务艰巨,如果不及时组织,这样无秩序无效率的场面还会出现,他立即在小区业主群发出征集:征集志愿者,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帮助小区核酸检测顺利进行。
“一开始我心里没底,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大冬天出来,没想到我们小区的业主积极性很高,几十个人争相报名,很快,我们就确立了35位志愿者的队伍。”赵雪峰说,当晚志愿者们商量了一整个晚上,提出了按照楼号单元的顺序,依次下楼错峰戴口罩排队做核酸检测筛查的解决方案,还提出了线上、线下有力结合起来的办法。
在志愿者缜密的规划之后,随后,时代华城小区的十几轮核酸检测,再未出现过混乱的场面,赵雪峰说:“志愿者们在核酸检测前,先通过3个小区业主总群,及时发布信息,让大家及时知道核酸检测的顺序以及预估的时间。志愿者任伟、高兴社用喇叭带领3名志愿者,按照楼号顺序叫业主错峰下楼。安排童亚仙让懂电脑的志愿者穿戴好防护录入信息,其他志愿者作为秩序引导员,引导业主们配合开展核酸筛查,不乱窜不乱跑,不聚集不出门,间隔1米以上排队安全距离。并对老人,小孩给予适当帮助。”
在赵雪峰的带领下,小区35名志愿者骨干积极分子通过微信群踊跃参加宣传活动,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日常知识手册,街办社区物业最新通知消息。在不做核检测的时候,志愿者们组成了小区的防控巡查组,大门口进出车辆人员消杀组,为维护小区默默做着贡献。
志愿者们的付出,业主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大家对志愿者们也分外关心,“晚上做核酸或者巡查时,有热心的业主给我们送来了暖宝宝,怕我们冻着;还有业主给志愿者送来了防护服、N95口罩、面罩等防疫物资,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位我们志愿者团队也提供大量防疫物资……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但内心很温暖。”赵雪峰说道。
目前,西安市已经进入了抗击疫情的收尾阶段,但是,志愿者们的服务却没有终点,赵雪峰说,经过此次疫情期间的锻炼,这支小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得到了居民、物业、社区、街办的一直肯定。这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志愿者队伍,以后将会长期为居民们提供志愿服务,邻里互助,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
图片
图片
故事三:
偶然加入公益组织 一个月睡帐篷吃泡面
“这是我30年人生最辛苦的一段时光,却也是收获最多的一段。”30岁的志愿者鲁智昊提及疫情期间当志愿者当生活,数次哽咽,他的泪,不是因为疫情中的苦累,更多的是因为感动,感恩。
鲁智昊是西安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员工,也是一位退伍军人,以前曾经在蓝天救援队参与过志愿活动。此次疫情期间,他说自己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加入了运送物资志愿者的队伍,“12月22日晚上宣布西安封城的时候,我就想着,我不能在家待着,应该到一线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刚好我之前有一些民间公益组织的朋友,大家都经常通过微信联系,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加入了一个紧急成立的志愿小组,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运送物资。”
鲁智昊介绍说,他们的志愿小组经过任务细分,他被分到了车队,一共有50多辆车,50多位队员,大家都是开着自己的车,义务送物资。鲁智昊说,自己是运送物资的车队的队长,带领队员们给雁塔区的隔离酒店运物资。“封城最开始的那一周,是我们车队最忙、最辛苦的时候。”鲁智昊说,“那时候路上的车很少,我们这个车队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只办下来了5张车证,十几个人证,但运送物资的任务很重,我们这几辆车和十几个人几乎是连轴转,马不停蹄地奔跑在路上。大家饿了就用凉水泡面,晚上实在累了就搭个简易帐篷睡觉,条件异常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确保完成了运送物资的任务。”
过了几天,省民政厅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系到了志愿组,省民政厅“合力抗疫”平台也有一些物资需要运送,此后,车队又承担起了帮助“合力抗疫”平台接物资以及给平台上的求助者送物资的任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给一个建筑工地滞留的30多位工人送物资,他们是在工地打工时,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困到了工地里,没有锅灶,也没有床,靠着烧一些破木头取暖,我到现场之后,真是触目惊心。”鲁智昊说,这些人在省民政厅“合力抗疫”平台上求助之后,他接到了这个任务,带着面包、方便面、饼干、水等速食食品去送给他们,还带了一些生活用品,30多个工人看到有人来送物资,连连感谢。但他自己心里还是挺难受的,觉得自己能帮他们做的太少了。
谈及当志愿者过程中最难过的事,鲁智昊哽咽了:“我有多次路过我家门口,都没有进去,家里有妈妈和姥姥,我一直在一线,担心回家后万一有病毒给她们感染……但是我真的很牵挂她们”说着,鲁智昊泣不成声……
不过,鲁智昊说,相比于难过的事,开心和收获更多:车队的志愿者们一呼百应,有什么难事大家都抢着干,特别是一些00后志愿者,开着私家车跑很远的地方毫无怨言,让他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吃泡面住帐篷,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鲁智昊说,收获的这些情谊是他这一生的财富,他以后还会一直走在志愿者的路上。
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合力抗疫供需对接平台”联结起受困群众和志愿者
华商报记者获悉, 此次疫情发生后,我省各社会组织也争先恐后加入了抗击疫情的队伍。
在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大力支持下,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迅速启动“合力抗疫陕西社会组织联合行动”,推出生活困难保障和防疫物资“供需对接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00余家社会组织为西安、咸阳、延安、渭南等地1000余个城乡接合社区、城中村、高校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暖宝宝等防疫物资234余万件(个、箱、瓶),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价值1065多万元,防疫消杀近百万平方米,组织1万余名志愿者正在线上线下开展心理疏导、防疫消杀、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
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合力抗疫的牵头单位,中心10位员工在主任王娜的带领下,虽居家办公但都是12小时以上的“在线”工作状态。中心人员除了主要负责社区需求对接组工作,每天处理需求平台信息和分发物资以外,其他每个人都安排不同的工作组提供支持保障工作。
王娜说,“合力抗疫社会组织联合行动”工作组成员单位,特别是资源筹集组、防疫消杀组、心理支持组和志愿服务组,背后都是由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志愿者参与进来,共同实现合力抗疫。
专家点评:
无私的志愿者让人感动
如能提前介入效果更好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热点问题专家王晓勇表示,本轮西安疫情中,志愿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西安市民对于志愿者都充满了感恩之心,志愿者犹如一道光,照亮和温暖了疫情中的西安市民。
“都说患难见真情,西安的志愿者、市民在这次疫情中都展现出了互帮互助的精神,很多志愿者是自发参与了为大家服务的队伍。”王晓勇说,此次疫情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志愿者“大白”是医护人员,这些志愿者平时被称为“白衣天使”,现在来到了小区,来到了居民身边,让疫情中惊慌的人们有了安全感。
“疫情中发生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市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感动的是,志愿者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有家人,可是他们在危难之际却愿意挺身而出,因此,他们成为了西安市民心目中的英雄。”
王晓勇说,此次疫情中,志愿者的努力弥补了相关部门的缺位,但疫情过后,确实应该反思,政府的缺位在哪里?怎么做对应对疫情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此次疫情发生之后,西安突然封控,很多专业的志愿者被封控在了小区内,无法进行志愿服务,这种一刀切的管理,其实是不合适的,这个时候要展现弹性,如果提前有预案,对于这部分志愿者有应急通行证,那么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当然,这种弹性也应该展现在更多方面,比如疫情中特殊人群的就医、物资分配等,都需要展现弹性,展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次疫情中暴露了相关部门在管理中的缺位,基层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疫情后应该反思,在遇到重大的灾难或事件时,要有预案,及时果断介入,更要精细化管理,比如每个街道、每个社区要有一个常态化的志愿者组织,主管部门平时和这些组织者紧密联系,保证呼之即来,来之能战。”
“另外,要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此次疫情,我们看到了社会组织的能力,他们有海量的志愿者,有热情、有经验、有能量,政府可以考虑在以后的工作中,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让社会组织发挥他们的长处,长效化地做志愿服务,在遇到重大事件时也能及时介入,更好地服务更多市民。”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