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局势中,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在真心认错、与华交好?谁又在趋炎附势、阳奉阴违?对每一个智库、学者和政客而言,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社交尚且如此,更遑论瞬息万变的世界格局,在2月9日,我们再次亲眼目睹了一场韩国政客的“变脸表演”。
这个政客就是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作为韩国执政党候选人,李在明在韩国国内的呼声很高,在国际立场上,他曾十分坚定地支持中国,承诺上台以后将撤除萨德系统,改善韩国和中俄的关系;在对待北京冬奥会的态度上,李在明反对在冬奥会上做文章,表示韩国不会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将派官员出席冬奥会;在中美关系上,韩国表示不能只看美国的态度,要基于国家利益处理对华关系。
基于以上言论,李在明被国际上一度认为是“亲华派”,这和韩国另一位总统候选人尹锡悦截然相反,后者多次批评文在寅的对华政策,要求韩国强化和美日的合作,并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对华负面言论以捞取政治资本。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近日出现了转机。2月9日,在距离韩国大选不足一个月的关键节点,李在明的对华态度出现了大转变。据韩国媒体披露,李在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将严厉打击甚至击沉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李在明的态度突变令国内和国际一片哗然。
透过表象看本质,李在明的态度变化离不开两点原因。其一,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由于“韩服争议”问题,再加上后续的“短道速滑裁判争议”,韩国国内舆论不断发酵,韩国民众对华敌意高涨,另一位总统候选人尹锡悦借势发表了一系列对华强硬言论,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李在明的不安情绪,为了选票,李在明选择“倒戈”,这是没有政治定力、两面三刀的表现。
其二,最近一周时间内,美日在亚太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军演,并打造了所谓的“前线阵地”,旨在“对抗中国”,美国多艘航母、登陆舰和战斗机频频在亚太、印太地区出没,此举对韩国形成了某种震慑,再加上此前朝鲜连续5次试射导弹,半岛局势有升温趋势,韩国不愿失去美国的“安全保障”,种种因素下,不排除李在明对华强硬以迎合美国的可能性。
然而,有的人在“犯傻”,有的人却十分明智。2月9日,立陶宛最大的反对党主席,也是被称为“影子总理”的卡尔鲍斯基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对华喊话:希望中方不要因为立陶宛政府的做法惩罚所有的立陶宛人。卡尔鲍斯基斯认为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的做法是“疯了”,将严重影响立陶宛经济发展。他迫切地希望中国政府明白,这并不是立陶宛人民的决定。
立陶宛反对党领袖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在2月9日当天,立陶宛5家企业正在被白俄罗斯制裁,在去年,欧盟多家企业和投资者撤出立陶宛,并督促其改善对华关系,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和国际声望绝非一个小小的立陶宛所能撼动。
相对立陶宛的结局和目前国内政客的态度,不知李在明会作何感想,中国是最讲究道义和仁德的国家,同样也是恩怨分明的国家,奉劝韩国不要“棒子打在身上才知道疼”,更不要继续在对华态度上“犯傻”,否则,我们有无数种方法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