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因为自私才更有钱?

图片
2016年2月25日,美国比弗利山庄,明星们出席呼吁“公平”的慈善晚宴。(视觉中国/图)
“只要拿出个人财富的2%,也就是60亿美元,就可以帮助全球4200万人免于饿死,这样的忙究竟该不该帮?”2021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大卫·比斯利(David Beasley)和亿万富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网上关于捐款的争论引发广泛关注。透过金钱的度量,也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同样生而为人,为什么差别会如此之大?虽然影响个人财富积累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触及人性本质的论断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从政治到宗教,从法律到道德,从社会公众到科学家:一些人相信,富人之所以比穷人更有钱,主要是因为他们更自私。
包括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小说里的葛朗台等吝啬鬼、守财奴,很多人对类似“自私的富人”的文学形象并不陌生。在一些人看来,正是那些“自私的富人”破坏了社会公平,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挤占了他人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富人是否比穷人更自私,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答案。即便如此,一项基于多个国家的抽样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人从观念上认同这一论断,相信富人更有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比穷人更自私。
面向全球的调查
在这项面向全球60个国家的抽样调查中,共有近2.6万人参与了调查。参与者的年龄都在15岁以上,要在自己所在国家的语境下,回答是否同意“自私的富人”这一说法,备选答案共有五种,按程度从“强烈同意”到“强烈不同意”。
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总体上同意“自私的富人”的说法。这个具体数据为52%,刚过半数,但其中34.5%的人对此表示强烈同意,占比超过三成,显著高于做其他选择的人。这一研究2022年1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具体到国家而言,在绝大部分样本国家中,人们总体上同意“自私的富人”这一说法,主要是在南美洲、非洲、欧洲南部和亚洲的一些地方,比如印度、巴基斯坦等49个国家。相比之下,在北美、北欧等地区的11个国家,人们总体上不同意这种说法,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和加拿大,当地的参与者在调查中更强烈地反对“自私的富人”这一论断。
中国也在该项研究的样本国家之列,参与者的态度总体上居中,略倾向于同意“自私的富人”的说法。对比周边一些国家,俄罗斯人同意的程度大幅高于中国人,韩国人同意的程度也明显高于中国人,越南人总体上也略倾向于同意“自私的富人”的说法,但程度略低于中国人。比较特别的是日本,日本人总体上与北美人的想法类似,较为强烈地不同意这一说法。由此,围绕“富人是否更自私”这一人性话题,不同国家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而最新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并不止于此。通过引入腐败等指标,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对“自私的富人”的同意程度与当地的腐败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抽样调查数据还表明,同意“自私的富人”说法的人也更有可能同意“富人比穷人更可能为了个人收益去违反法律进而卷入犯罪”。也就是说,总体上,在非法经济活动多的地方,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同意富人凭借自私变得更有钱。
“政府应该致力于去构建强大的制度,以防止一些人靠攫取社会其他人的资源而变富,同时支持那些有益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努力和投资。”参与最新研究的挪威经济学院教授伯蒂尔·通戈登(Bertil Tungodde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研究展示的人们对富人的看法,对人们如何考虑公平和再分配问题至关重要,而这些对一个国家里人们之间的信任和社会资本的情况可能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互矛盾的研究
通过引入经济流动性的数据,最新研究还展示了制度、信任和共享的机会如何改变人们对富人的看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经济流动性更好、普通人凭努力有更多上升机会的地方,人们不太会认为富人得靠违法犯罪赚更多的钱。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有良好制度护航的发达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并且,除了不同社会之间的差异外,同一个国家里,人们的想法也可能迥然不同。数据分析显示,虽然相当多的人同意“自私的富人”的说法,但同时,在几乎所有国家里都发现了明显的极化现象,在内部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使得强烈“同意”和“反对”的比例都不算低。甚至在21个国家中,“强烈同意”及“强烈不同意”正是五个选项里比例最高的两个回答。
而不同的回答背后,关联着个体不同的特征,最明显的是收入情况。调查发现,收入排名靠前的更富有的人,会更倾向于不同意“富人因为自私才变得有钱”。样本国家中,这种负向关联最突出的就是美国。此外,受教育更多的人也更倾向于不同意。相比这两个负相关特征,性别和年龄可能也在起作用,只是作用稍小。男性、年龄更大的人,这两类群体里人们对“自私的富人”的说法更加同意。
这是否意味着“更自私所以更有钱”背后确实反映出某些人类自然的天性呢?迄今为止,相关研究的结论仍然存在冲突,甚至相互矛盾。一些研究人员在调查中确实发现,富人会有更多的自私行为。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富人与穷人在自私程度上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穷人反而比富人更自私。考虑到世界范围内富人相对来说都比穷人有更大的公共政策话语权,这使得很多研究聚焦于此。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经济系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们通过在荷兰的行为实验,专门观察过不同财富状况的人的反应。研究人员有计划地向一些家庭投递错误的信件,这些信件是半透明的,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收件人的名字,以及内含钱若干等信息,因此,收信人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这是一个错投的信,并且动动手就可以归还信件。在连续数周的观察中,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家庭归还信件的情况,随后以加密的方式从统计部门获取了这些实验选取家庭的财富情况。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去分析经济收入情况和行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联。
结果他们不仅没有发现更富有的人会有更多自私的行为,相反,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富人更可能归还信件,体现出不自私的亲社会行为。这一研究2021年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不支持“富人更自私”的论断。
图片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视觉中国/图)
自私与道德的悖论
其实,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来看,“自私”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及其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二百多年前就已经有过讨论,还引出人们关于经济学究竟讲不讲道德的争论。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在书中,他阐述了人们通过诉诸别人的自利之心,以劳动分工和买卖交换的方式,推动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体现出利己主义的立场。一些经济学家后来指出,他在更早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把人类行为归结为利他主义,因而与利己主义的“自私”言论存在矛盾冲突。这被称为“斯密悖论”。
那么人类的行为到底是为了利己还是利他呢?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如何看待富人在财富积累的时候是否更自私的论断。在最新的全球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富人更有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比穷人更加自私,将自私视为导致财富更大积累的一个自然的原因,但另一方面,调查也发现,持这样观点的人也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不平等在道德上是不公平的,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
“这项研究也表明,人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自私的偏见,比如富人就不太同意自私的富人这种说法,”伯蒂尔·通戈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相信自私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的动力,但是我也坚信,人们同时也有道德的动力。因此,总的来说,我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被理解为自私和我们所做的道德考量之间的一种平衡。”
而正是这样差异化的平衡结果,可能会对不同社会里富人和穷人的关系产生影响。关于这点,马克斯·普朗克集体财产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行为实验曾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发现。他们在非洲纳米比亚的一个比较穷的社区里选择对象开展修订版本的独裁者博弈游戏,每个人有两种选择来分配60纳米比亚元(当时约合5美元),一种是更自私的分法,给自己55元,给当地红十字会5元,一种是各给30元。由于当地近九成的家庭月收入不到117美元,所以这5美元相比日薪来说也不算一笔小钱。
作为实验干预手段,研究人员通过多轮实验,在部分当事人做选择前告知其别的富人社区的人的主要分配方式,或自己社区的人的常见分配方式,最终对比大家所作出的选择。可以看出,实验游戏中的分配选择类似现实社会中财富的积累和分配,而部分人接收到的别人的信息则类似于现实世界里人们感知到的社会创富现象。
结果显示,当穷人社区的参与者听说富人大多采取给自己55元的自私的分配方式时,他们选择自私分配的情况显著更高了。然而,听说富人采取慷慨的分法或者穷人采取任何分法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这一发现2021年发表在《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实验的结果表明,富人的自私行为很可能会在穷人中产生传染效应,使他们变得更自私。按照社会公道,穷人原本以为富人会更慷慨,当发现现实并非如此时,也随之采取更自私的行为。由此,富人的自私行为及因此构建的贫富关系对社会整体的自私转向,危害很可能是翻倍的。
富人的社会角色
在这项最新抽样研究中,全球层面上多数人对“自私的富人”的认同,以及与所在社会环境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贫富之间这种并不太良好的互动关系。虽然人们在观念里觉得富人自私并不意味着富人实际生活中真的自私,但研究人员确实发现,在富人亲社会行为更少、表现出更多自私行为的国家,人们对“自私的富人”的同意程度显然更高。
这种对比在新冠全球大流行期间也很突出,就业数据显示,大流行之初的2020年4月,美国失业率一度升高至14.7%,创下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截止到2021年10月份,当地政策研究所发现美国亿万富翁的财富总量在大流行后的这一年多里却增长了70%,从不到3万亿美元大幅增加到超过5万亿美元。
尽管不同国家的人对不平等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衡量不平等的限值。然而,作为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公共政策的落脚点,贫富差距的调节从全球来看都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关键。最新的全球调查即发现,认同“自私的富人”论断的人,更可能会支持政府去采取再分配等措施,以降低社会不平等的程度。
“更广泛地讨论富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富人们自己也应该花时间去反思和证明自己是如何为国家发展带来积极好处的。如果富人在生活中凭借比其他人更自私而变富,那么大部分人就会觉得应该对他们征更高的税。”伯蒂尔·通戈登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对于不平等来说,讨论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聚焦于澄清什么是公平的不平等,什么是不公平的不平等。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讨论只是围绕不平等本身,但是既然大部分人都认为一些不平等是公平的,那么这样的讨论很难富有成效。而究竟什么是公平的不平等,对如何衡量来说也非常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一个社会里不公平的不平等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