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作战、五大打法,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根据最新消息,俄罗斯已经全面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乌东方向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已经被俄军控制,军事重镇哈尔科夫相继沦陷,俄海军已经在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和马里乌波尔完成登陆,乌东和南部被破之后,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的乌克兰大草原,至此,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普京手中。
新闻的播报简明扼要,一线传回的视频惊心动魄,但均不足以展现俄罗斯的战术运用和军事策略,难以发掘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俄罗斯此时的军事成果看似风轻云淡,实则经过了多方的布局和精心的谋划,要知道,乌克兰是欧洲地区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时还是苏联第二大军事遗产的继承国,在一小时之内瘫痪其空军和海军,一个半小时之内占领首都基辅,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战术和打法,在军事领域将是又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战役。
图片
纵观俄罗斯的战术,可以说是海陆空三栖联合作战,东面、南面、北面三路齐头并进,集网络战、登陆战、攻坚战、心理战、外交战于一体,结合大量先进制导武器的运用,全方位突破了乌克兰的各个防线。
在陆路方面,俄罗斯从别尔哥罗德地区向乌东的哈尔科夫发起进攻,该地区是乌克兰的军事重镇,乌克兰第302防空导弹团、第203航母训练旅、第92机械化旅在此驻守,俄军先发制人,首先通过精准制导的火箭弹和导弹迅速摧毁了哈尔科夫市的军事设施、军事机场和弹药库,随后俄军地面坦克部队展开地面进攻,数百辆T-82和T-80坦克突破乌克兰边境防线,以极快速度进入了哈尔科夫境内,几乎没有遭到抵抗。
俄军地面部队同时突进第聂伯河,和顿巴斯地区的民间武装里应外合,攻占乌克兰发电站、军事基地和军事重镇,两路人马攻破顿巴斯和哈尔科夫后,坦克洪流顺利进入乌克兰大草原,乌克兰已无险可守。
图片
在海路方面,俄军选择从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和马里乌波尔出击,由俄黑海舰队承担进攻任务,该舰队是俄罗斯四大舰队之一,拥有各类军舰90艘,舰载机50架,兵力2.3万人,而敖德萨是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乌克兰第四大城市,发起进攻前,同样利用精准制导武器袭击,第一时间摧毁了乌克兰海军舰队。
乌克兰可怜的13艘军舰还未来得及开炮,便被俄军击毁或俘获,这13艘军舰是乌克兰全部的海军实力,至此,乌克兰海军名存实亡。
在空军方面,2月24日凌晨,俄罗斯通过大规模网络和巡航导弹攻击,在猝不及防之下,摧毁了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乌空军指挥系统几近瘫痪,大部分重型和中型防空系统无法运转,同时依靠精准制导武器袭击乌克兰空军,乌克兰机场未起飞的战斗机在俄军伊斯坦德尔导弹面前,犹如一个个活靶子,乌克兰空军全面丧失战斗力。
图片
没有了防空系统和战斗机的威胁,俄罗斯空军甚至没有打开降落伞,待平稳着陆后,大摇大摆地从基辅机场走下了飞机,乌克兰在极短时间内,海陆空三军就丢了两军,战争还未开打,就直接进入了巷战模式,基辅基本被俄军占领。
从宏观上看,俄罗斯利用地面部队从东面进攻顿巴斯、哈尔科夫,利用海军从南面进攻敖德萨和马里乌波尔,利用空军借道路白俄罗斯进攻基辅,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在最短时间内对乌克兰完成了合围之势,这是俄军的军事策略,但仅仅依靠这些,远不能称之为“教科书”级别的战争,俄罗斯的“亮点”不全在此处,还有诸多可取之处。
图片
首先是“外交战”。俗话说,兵不厌诈,在美国宣称俄罗斯将“进攻”乌克兰时,俄罗斯多次予以反驳,并以撤离部分军队的方式打破了拜登的说法,同时积极和法、德等欧洲国家进行外交斡旋,和美、英等国进行外交接触,前期俄、法、德、乌等国甚至签署了“停火协议”,极大地迷惑了美欧,尤其是乌克兰,泽连斯基多次声称“局势仍在掌握之内”,不相信俄罗斯会进攻乌克兰。
就在俄罗斯出兵顿巴斯的前一天,俄驻美大使还对美国政府和媒体保证:俄罗斯绝对无疑攻击乌克兰,俄罗斯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外交战”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这一仗打得漂亮。
图片
其次是“心理战”。在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袭击和出兵之后,普京多次鼓励乌克兰军队放弃抵抗,称“我敦促你们立即放下武器回家,所有放弃抵抗的乌克兰军人可以自由离开战区,回到家人身边”,俄罗斯此举产生了很大效果,大批乌军放下武器、丢弃阵地,俄罗斯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完成了对许多军事基地的占领。
随后是“网络战”,据媒体披露,在俄军对基辅发动攻击的前一天夜里,乌克兰遭遇了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乌克兰外交部、国防部、国民警卫队指挥部系统被攻击,许多依靠电子系统运转的武器系统被瘫痪。
图片
再者是“阻击战”,乌克兰不是俄罗斯的对手,这点不用质疑,俄罗斯忌惮的是谁?无疑是美国,尽管拜登多次声称不会派遣军队到乌克兰,不会同俄罗斯作战,但俄罗斯显然不放心,在俄海军出兵之际,俄罗斯派出三艘巡洋舰,堵在意大利东部的亚得里亚海,防止美国在地中海的“杜鲁门”号航母驶入黑海、驰援乌克兰。
最后是对“精准制导”武器的运用。该类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据了解,俄罗斯的“精准制导”武器主要以伊斯坦德尔导弹和巡航导弹为主,比如伊斯坦德尔-M系统发射的“9M723”导弹,有效射程近500公里,弹药载重达500公斤,P-500巡航导弹的射程也为500公里,打击精度可以控制在10米范围内。此外,俄罗斯的激光制导炸弹和电视制导武器,都大大提升了打击效率。
试想,10米误差的打击精度,在攻击军机、机场、弹药库等大型目标时,可谓是百发百中。
图片
再看看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对比。在兵力上,俄罗斯现役部队人数超100万人,乌克兰只有255000人,几乎是乌克兰的四倍;空军方面,乌克兰战斗机有67架左右,俄罗斯有1531架,乌克兰的军用直升机有34架,俄罗斯为538架;乌克兰拥有坦克约2430辆,俄罗斯为13000辆,装甲车乌克兰有11435辆,俄罗斯为27100辆;海军方面,俄罗斯有四大舰队,军舰约214艘,乌克兰只有13艘。
不看同类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仅仅从账面数据上来看,俄罗斯已经对乌克兰形成了碾压之势。
再看经济方面,俄罗斯经济虽不算十分发达,但也远超乌克兰,在去年,俄罗斯GDP约为1.77万亿美元,乌克兰去年的GDP不到两千亿美元,俄罗斯是乌克兰的八倍还多。不论是经济、军事实力的对比,还是目前的战局发展,在没有外部势力的介入下,这场战争已经成为定局。
图片
在美、欧、俄、乌的四方博弈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乌克兰输了,欧洲也输了,前者很好理解,乌克兰本想利用美国和欧洲对抗俄罗斯,结果被无情抛弃,在俄罗斯攻击乌克兰之际,拜登除了对俄罗斯进行谴责、为乌克兰“祈祷”之外,再没有看到任何实际行动;欧洲除了制裁俄罗斯几百个军政要员外,也没有实际行动,而乌克兰不仅失去了顿巴斯,基辅当局何去何从还是个未知数。
欧洲也是输家。在美国号召的对俄制裁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全面暂停了“北溪二号”的审批程序,前总理默克尔的一番心血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欧洲各国在失去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后,将不得不购买美国昂贵的页岩油和天然气。
除此之外,欧洲的安全环境被破坏,大量资本外流,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在俄罗斯的“威胁”之下,欧洲不得不加大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欧洲自主化”遥遥无期。
图片
在这起事件中,美国的面目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对乌克兰的“见死不救”将会对美国造成更为严重的信誉危机,届时无论在亚太还是欧洲,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日韩,都将对美国的“保护”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不过,在该事件中,我们最希望敲醒的,还是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