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健康天津
2021年天津市中医药工作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国中医大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完善中医药法制保障和顶层设计
《天津市中医药条例》由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9月27日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1年9月印发《天津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大力提升中医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
2021年1月,张伯礼院士及我市3名中医康复专家赴石家庄抗疫一线指导疫情防控救治,协助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累计为全市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提供中医康复指导和诊疗服务108人次。
组建124人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和市、区两级中医应急医疗队。
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辅导类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名单。
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纳入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项目。
天津市南开医院纳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
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一)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和巡查工作
我市全部14家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完成2021年度国家绩效考核工作。
完成4家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巡查工作。
(二)系统搭建中医康复和治未病服务体系
市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进中医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津卫中〔2021〕627号)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
(三)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
65岁以上老年人体质辨识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宣教项目覆盖率达到70%;
河北、河东、河西三个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复审。
(四)推进中医药质控体系建设
成立天津市中医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和天津市中医医院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目前我市已建立10个中医药专业质控中心。
(五)完善中医药资金绩效管理
2020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医药资金绩效自评工作获得“优秀”评价等级。
深入推进中医药便民惠民举措
深入推进“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便民惠民举措。2021年共组织433名中医药专家,开展“名师讲中医”活动1611场;组织中医师义诊服务898场次,受益人数达4.68万余人次。
印发《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业(夜)诊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公立医疗机构灵活拓宽门诊服务时间。2021年度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开展业(夜)诊服务的医疗机构19家,出诊医师601名,接诊患者34671人次。基层国医堂开展业(夜)诊服务的共104家,出诊医师276名,接诊患者21136人次。
持续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2021年共派出中医药支援人员220人次,服务门、急诊患者45527人次,开展住院手术1020台次,会诊3897人次。培训受援机构人员525人次,协助开展新适宜技术104项、新项目53项。组织中医药巡回医疗队,完成甘肃省甘南州为期1月的巡回医疗任务。
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推进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作单位拓展至187家。
依托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2021年实验室研发的宣肺败毒颗粒获批上市。
实施中医药古籍保护项目,完成300余册中医类古籍数字化。
2021至2022年度天津市中医中西医结合课题立项233项。
实施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在滨海新区、静海区、蓟州区建设3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扎实推进
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打造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中医药骨干人才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四级人才培育体系。
高秀梅、郭义入选第三届天津市杰出人才;李新民入选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新增岐黄学者人才支持项目人选2人,新增中医药创新团队2支。
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8人顺利结业,遴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人选13人。
启动首批天津市中医经典传承高级人才研修项目、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共招收80名学员。
2022年纳入市政府工作
报告的重点任务
全面学习贯彻《天津市中医药条例》。配合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
强化医疗卫生供给。发挥我市名中医聚集优势,试点推进名医堂工程建设,鼓励名医团队入驻。
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西医协作,加快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
推进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建设。
落实《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推进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建设。
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来源:天津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