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玉明:基金行业的四个机遇和两大挑战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常务理事、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近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上表示,中国基金行业从1998年诞生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21年11月末行业总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在基金销售维度,中国的基金销售在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客户渗透率两方面全球领先;在基金投资管理维度,我国主动管理基金相比大盘指数实现了长期超额收益目标。
展望未来,基金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一是居民的财富仍在高速增长,而我国人均保有基金规模较低,有较大上升空间;二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和第三支柱养老金落地,明显提升长期投资和权益投资的性价比;三是虽然过去基金整体业绩很好,但投资者的盈利体验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四是基金公司投资管理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未来,基金公司应立足中国实践,学习海外先进经验,更加强调团队化、研究驱动型和纪律性的投资流程,搭建严谨的流程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体系。
以下为发言实录。
CWM50常务理事、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
我从个人视角出发,结合从业经历,谈谈基金行业、基金销售和基金投资在过去取得的成绩,以及金融开放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从业者,我很欣慰地看到中国基金行业从1998年诞生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行业总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成为财富管理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看到,过去无论是基金销售还是基金投资管理,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具体来看,从基金销售上,我认为中国的基金销售在规模增长速度和客户渗透率两个方面全球领先。根据银河证券基金中报和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统计,截至2021年6月,居民保有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2.58万亿,客户数至少超过7亿。也就是说,我们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我们看美国的发展历程,美国共同基金的渗透率从14%上升到44%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中国实现大致同比例的上升只用了4年时间,可以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从中国的基金投资管理来看,以公募基金业绩为例,偏股基金截至2021年底,过去十年间也大幅战胜了市场。沪深300指数涨幅是111%,年化收益率是7.96%。万德偏股基金指数同期涨幅达到278%,年化收益率达到14.64%。也就是说,我国主动管理基金相比大盘指数实现了长期超额收益这一目标。
展望未来,财富管理行业,特别是基金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居民财富仍在高速增长,无论是BCG还是麦肯锡的预测,也包括行业和我们公司自己的看法,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未来几年仍将有希望维持10%左右的增速。二是资管新规2021年底正式结束过渡期,我们认为长期投资和权益投资的性价比更明显地提升,基金行业有望获得更高速的增长。三是中国基民的渗透率达到50%,但人均保有基金规模,特别是人均保有非货币基金规模还是比较低的,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四是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落地对整个行业也会非常有促进作用,让居民真正拥有自己专属的养老投资账户。这四点都会推动整个行业持续的增长。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基金销售和基金投资管理面临的两大挑战,未来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迎来真正高质量的增长。
一是虽然基金整体业绩很好,但是投资者的盈利体验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说“基金赚钱多,基金投资者赚钱少”,这种现象过去确实是存在的。根据我们的统计,即使到现在,基金行业整体收益率仍然比客户实际获得的收益率每年要高4%,甚至5%。这是为什么?从财富管理行业各机构承担的角色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基金销售渠道和资产管理人之间的投资顾问角色做得还不够完善。基金投资者本身对于投资理财知识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投资顾问帮忙,面对市场短期的波动,投资者确实容易造成恐慌或者亢奋,产生一些短期的买入、赎回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过去主要是销售机构来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但是这些销售机构的投资顾问有的可能专业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一定就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正确的投资理财方法,这也加剧了投资者一些短炒行为。我们认为这些短期的投资不能长期持有基金,追涨杀跌是造成客户最后盈利体验不够好的主要原因。
近两年,国内开始推动基金投资顾问这一行业的发展,但是我们认为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以中欧的财富管理子公司为例,中欧财富作为首批基金投顾牌照持有者,展业也有两年多时间,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困惑,正在摸索如何能够做好投顾工作。这些方面海外同行的经验比我们丰富,随着金融的开放,海外的财富机构进入中国,我们也希望他们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理念,更好地做好投资顾问工作,切实改善客户在购买基金产品后的盈利体验。
二是要不断练好内功,基金公司要把投资管理能力扎扎实实进一步提升。虽然过去公募基金行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开始遇到整个行业的投资优质产能不足的问题,在管理大规模的资金方面有压力,我们认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年初我们统计了市场上规模最大的100只主动权益基金,其中30%的基金存在着限购的现象,这就说明作为产品提供方在优质产能供给上遇到了一些压力。如果未来不能突破这个瓶颈,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持续的高增长就会出现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看到海外机构的经验相对丰富,以Capital Group为例,这家公司和中欧一样主要专注于主动投资,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8万亿人民币,其中大的一只基金规模规模超过2万亿人民币。反观国内目前单只基金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还没有超过千亿,可以说和海外先进水平比还是有差距。从这点上我们也更坚信中国的未来,作为资产管理者可以提升的空间非常大。
为什么国内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变大过程中会遇到业绩的压力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基金投资更多强调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这些基金经理在个人投资的时候类似一些投资方式更偏艺术,而不是科学的投资方式,有一些自发性、偶然性、独特性。这样的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投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产生不少天赋异禀的明星基金经理,但是我们认为也会出现大家更依赖市场短期博弈,依赖个人能力的一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它是无助于解决持续扩大基金规模,同时把业绩做好的目标。
未来,我们希望不断学习海外先进经验,立足于中国实践,做到既能够承接客户需求的涌入,又能够把大规模的基金管好。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未来包括中欧基金在内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更加强调团队化、强调研究驱动、强调更严谨的投资流程、纪律性的投资,实现整个投资管理方式。过去通俗讲“牛人大本营”,未来做成“黄金战队”,一个通过专业分工,更好协作,合作在一起的团队,把基金做的业绩又好,规模又大,长期业绩更加稳定,建立我们公司的壁垒。
我们看到,在这方面海外财富机构经验非常丰富,管理着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和超过万亿的养老金,他们这些年投资过程中积累下的关于基本面的投资理念,更加严谨的流程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体系,都值得本土的资产管理人借鉴和学习。中国财富管理空间很大,国内无论是资产管理人还是销售机构、投资顾问,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我们会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我们也期待着海外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资管机构不断进入市场,虽然短期会面临挑战,但是我相信正是他们的进入,让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一起把市场做得更好。最终我认为我们行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让中国的万千大众获得更好的理财服务,让他们的资产不断保值增值,为中国的共同富裕这样一个国家未来的长期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