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快评】黎晨:充分发挥香港的财政韧性

财政能力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它决定了政府履行其常规职能和应对意外冲击时所能调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财政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制度安排和经济结构的制约。财政能力建设与在健全制度和提升经济竞争力方面的公共投资密不可分。
香港拥有高效和低税率的税制,以及成熟的行政和法律制度支撑,有能力维持稳健的财政基础。过去两年香港经济在疫情之下面临着巨大挑战,但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再次展示了香港的财政韧性。
预计香港2021-22年度的财政盈余约为189亿元,到今年3月底,香港的财政储备约为9,467亿元。2022-23年度的财政收入及支出总额,预计分别为7,159亿元及8,073亿元。教育、社会福利及医疗的经常开支约占总开支的60%,其中医疗开支增幅最大。中期来看,2023年至2026年期间,香港实质经济增长率有望实现年均3%,预算均可录得财政盈余。至2027年3月底,香港财政储备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28.9%。
图片
图源:网络
按全球标准衡量,香港财政状况非常良好,有相对充足的财政资源,用以支持抗疫和实施逆周期财政政策。新预算预备了逾540亿元用于抗疫工作,包括加强检测、疫苗接种、检查、卫生服务和相关设施建设。政府将继续提供一系列经济援助措施为市民和中小企业纾困,包括多种形式的税费减免、新一轮发放消费券计划,以及通过防疫抗疫基金(AEF)提供临时失业支援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香港缓解新一波奥密克戎感染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冲击。
新的财政预算案也强调了政府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进行更多长远投资的重要性。2020年,政府已决定从未来基金拨出部分资金建立“香港增长组合”,针对可以提升香港长期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项目进行战略性投资。新财政预算案将追加100亿元拨给香港增长组合,其中50亿元将用于设立新的“策略性创科基金”,其余50亿元则将用于设立聚焦大湾区投资机会的“大湾区投资基金”。
在促进创新方面,政府特别将战略重点放在生命健康领域,预留100亿元资金支持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包括硬件、科研人才、临床试验和数据应用等各方面。政府亦将再拨出100亿元,升级和扩充本地大学的医疗教学设施。此外,政府亦会向“低碳绿色科研基金”追加拨款2亿元,资助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及全民减废等优先领域的项目。此外,政府还将追加15亿元,促进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安装。
图片
香港科学园内的绿景楼(图源:网络)
保障土地和房屋供应对香港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多元化至为重要。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是解决香港土地供应瓶颈的关键举措。北部都会区将提供大量可供创科用途的土地。政府会从未来基金的累计收益中拨出1000亿,成立专款支持北部都会区的土地、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措施表明香港政府已经开始探索和实施一个轮廓日益清晰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框架,发挥其财政韧性,利用各种金融化的政策工具和渠道来支持其战略性投资。这些中长期投资还有广阔的公共需求和提升空间,有望在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当前环境下,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不仅是抗疫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促进经济复苏和提升竞争力也十分重要。一方面,香港长期坚持量入为出、审慎理财的原则,这是香港的优势和美德;另一方面,香港现在面临的特殊挑战亦需要突破常规思维和采用大胆的政策措施。积极有为、灵活精准、与时俱进的财政举措是香港应对疫情冲击并在后疫情时代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本文原载于香港文汇报,经作者授权编辑转载。
作者黎晨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礼任研究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资深会员。
编辑: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