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势银能链整理发现,该政策具有以下十大亮点——
1.重视工业领域氢能替换示范应用
《意见》提出,探索工业领域氢能替换示范应用。
势银能链认为,碳中和情景下,工业领域的氢能应用蕴含巨大发展机遇,如炼油、氨生产、甲醇生产、炼钢等都需要实现减排,而氢能就是最优解之一。
目前,大多地方政策仍集中在道路交通应用,因此武汉将工业领域氢能替换示范应用放在《意见》前列,是该政策的一大亮点。
2.引导氢能企业聚集,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意见》提到,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引导氢能相关企业实现园区聚集,集中安排项目用地、报建审批、规范管理等工作。
势银能链认为,将企业集中起来并集中审批项目,对园区内的企业而言可缩短相关审批时间,利于项目实施落地。
3.给予武汉本地企业高额资金支持
《意见》指出——
对于本市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含)以上的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每年按照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2%-5%的比例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超额累进制阶梯奖励。
对燃料电池乘用车、中轻型客货车、大重型客货车车型累计销量达标后分别给予6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一次性奖励。
在市内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在省内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推广汉产核心零部件车辆2000辆。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意见》对武汉本地企业发展氢能燃料电池非常支持,无论是车企,还是零部件企业。同时补贴力度在国内也是属于偏上范畴。
4.创新融资租赁模式
《意见》指出,支持社会资本组建燃料电池汽车融资租赁平台,通过融资租赁、大批量采购等方式降低燃料电池汽车购买成本。
势银能链认为,相对于其他商业模式,融资租赁具有筹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财务风险小等优势,是实现氢能汽车市场化、规模化运营的有效方式。
5.探索非化工园区氢气制取项目
《意见》提出,探索在非化工园区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区域开展能源型氢气制取项目。
势银能链了解到,由于氢气处于危化品范畴,因此以往的制取项目都需要在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园区域展开。此次武汉提出探索非工业园区发展制氢项目,将会让当地制氢项目的落地实施变得更加顺畅。
6.明确油氢合建站建设比例
《意见》提出,鼓励油氢合建站建设,新建加油站按照50%的比例预留加氢设备安装空间,按照10%的比例建成合建站。
据势银能链了解,目前国内对于油氢合建站多地都在支持,但像武汉这样明确提出预留50%比例加氢设备安装空间、10%比例建成合建站的政策实属少见。
7.突破加氢站选址限制
《意见》提出,探索在城市建成区建设加氢站。
目前,由于考虑安全等综合因素,国内加氢站基本都在市区以外的地方建设。武汉突破性提出在城市建成区建设加氢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有力推动当地加氢站的规模化发展。
8.促进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意见》提出,对站内制氢设备投资额外给予设备购置成本50%、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补贴。
势银能链注意到,当前多地政策对加氢站的补贴主要在建站和运营两方面,而单独提出对站内制氢设备进行补贴的政策比较少见。同时,对站内制氢设备进行补贴,或将进一步推动武汉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建设。
9.给予20万元/分的财政奖励
《意见》提出,对在本市上牌的符合国家相关奖励要求的燃料电池汽车,参考国家积分核算办法核算本市生产的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积分,给予车辆购买企业20万元/分的财政奖励。
《意见》给予1积分20万元奖励,是继上海市之后又一明确地方补贴政策的城市。
10.放宽燃料电池货车路权
《意见》指出,除限行桥梁、隧道以外,燃料电池货车在市内行驶不受现行货车限行路段、限行时段的限制。
势银能链认为,《意见》对燃料电池货车的路权进行放宽,将有利于当地燃料电池货车的规模化运营。
文章来源:势银能链
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