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闪亮的坐标】热血青春向未来——2022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反响热烈

青松翠柏抚慰的绿荫,就像你们为后世创造的幸福生活
青青墓草不屈的生命,正如你们在革命年代的坚韧不拔
金黄的菊花在阳光下更加耀眼,好似你们如火一般炙热的青春
……
图片
这个清明,热血青春向未来——2022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活动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和江苏新闻广播的节目,以及荔直播、我苏、荔枝新闻、大蓝鲸等网络平台同步举行。
现场祭扫活动以雨花台内工作人员代为祭扫和开通网上祭扫服务平台的场内外结合方式,在展示“代祭扫”“云祭扫”新风尚的同时,满足了烈士亲属和社会各界祭奠英烈、致敬缅怀的意愿。
图片
场内“代祭扫” 英烈亲属“隔空”寄哀思
图片
清明节的南京春风和煦,雨花台烈士陵园内青青的墓草将金黄的菊花围绕,青松翠柏环抱为英烈殉难处和墓园遮上绿荫。
图片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手捧鲜花首先来到了烈士就义群雕处,轻轻地将鲜花放到了群雕下对应的9个花岗岩铸成的花环上,并鞠躬、哀思。
随后他们分别到陵园内的丁香园纪念地、西殉难处、东殉难处、知名烈士墓和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代表烈士亲属和社会各界祭奠了恽代英、邓中夏、孙津川、成贻宾、吴振鹏等革命英烈。
图片
“代为祭扫是这几年的新风尚,此前便有开展,今年由于疫情防控需求,更显重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赵永艳在丁香园纪念地前介绍,在亲属们不能亲自前来之后,雨花台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都会折些丁香花寄给丁香烈士的亲属。
图片
雨花英烈亲属们通过《热血青春向未来——2022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特别节目在线观看了代祭扫。
烈士陶家齐的儿子陶和寿在家“隔空祭扫”时说:“今年不能亲自到雨花台为父亲祭扫,在网上填写了寄语,方式虽然不同,不变的却是怀念,我还是很想念父亲。”
图片
去年三月份,陶和寿在南京市博物总馆再次见到了被珍藏的《陶家齐日记》,这也激励着这位老人继续寻找父亲的其他资料,将父亲为民族独立、为“人民早脱苦海”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永世传承下去。
图片
为了更好地传承,雨花英烈吴振鹏的侄子吴升赋自发建立了吴振鹏烈士生平陈列馆。这座陈列馆以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全面展示了吴振鹏烈士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吴升赋在与特别节目连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让吴振鹏烈士的光辉事迹和精神风骨传遍中华大地,让烈士风骨感召后人,让信仰之树万古常青!”
大众“云参与”,当代青年“折菊”诉衷肠
图片
在代祭扫的同时,《热血青春向未来——2022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特别节目的播出吸引了上万名网友的观看和参与,很多英烈家属、网友在祭扫H5界面表达哀思,向英烈献花、留言、祭奠。
“发扬雨花英烈精神,做球场上的英雄。”
“向你们学习,把青春的汗水留在为国争光的绿茵场!”
图片
在江苏省江宁足球训练基地内,江苏青年女足的姑娘们围坐在一起,集体参与了云祭扫。
在今年女足亚洲杯上最终夺冠的国家队中有6名球员来自江苏,一直在球场上践行着拼搏、坚韧、团结的女足精神的她们,同样用热血的青春影响着很多人。她们在通过H5了解了雨花英烈的事迹后,十分感动。
图片
身披红色3号战袍,在亚洲杯决赛第91分钟用一次“舍命”封堵给全国球迷留下深刻印象的王晓雪在接受连线采访时表示:“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责任和使命,先辈英烈们在那个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用自己的全部青春探索出了新中国的道路。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铿锵玫瑰’的一份子,我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留在绿茵场,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为国争光!”
图片
东南大学与雨花台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校史上一共有13位雨花英烈,都在该校的四牌楼校区学习、生活和斗争过。
1952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泰斗杨廷宝院士主持敲定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纪念碑、水池以及纪念馆的位置。杨廷宝院士过世后,他的学生、同样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齐康院士继续完善了他的设计,最终在1989年竣工。
图片
“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涌动青春力量,我们永远在路上。作为东南大学的学生,我们还要继续参与建设蒸蒸日上的国家。”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学生李文倩说,雨花英烈精神一直烛照着东南大学的每一位学子,接受雨花英烈精神的感召与洗礼,学生们不仅在清明节缅怀先烈们,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展现着新时代的精气神。
和东南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沐浴在雨花英烈精神下的青年学子,还有来自南京10多所高校的“小雨滴”志愿者们,他们依托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馆内义务讲解的同时,积极推动雨花英烈精神进社区、进学校。这些志愿者也参与到了留言祭扫中,他们在表达对革命英烈缅怀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在时代的呼唤下,当代青年担当民族振兴责任义不容辞的精神面貌。
在祭扫H5上,以手绘连环画加实拍形式呈现的系列手绘短视频《热血青春向未来》再现了革命年代青年们用生命践行信仰,为国家与民族带来希望的事迹。
“雨花英烈不只是历史资料中的一段段文字,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我们通过画笔、短视频、让他们的形象更立体、更丰满。”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社会教育部部长郭琦介绍说,“手绘、短视频是现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用他们的方式去感受那段热血岁月,也能与那个时代发生更好的碰撞。”
图片
“盛世太平、如您所愿。”“幸得有你、山河无恙。”很多网友在参与祭扫时打开讲述革命先烈事迹的视频,留下对雨花英烈光辉事迹的致敬,表达为祖国奉献青春的心声……
“云祭扫”掀起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南京雨花台实验小学孙津川中队的少先队员陈钰博:“ 作为新时代好少年的我们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加强社会实践,长大后报效祖国。”
@我苏网友:“看到系列手绘短视频,不仅了解到雨花英烈的光荣事迹,更了解到他们的思想是怎样一步步觉醒,踏上为国奉献的道路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奋勇向前!”
图片
4月5日上午,江苏省级机关各个单位的青年们收看了直播。“以青春之你我,奉献青春之中国。”在这场青春与青春的碰撞中,广大青年人受到雨花英烈精神的感召,纷纷留下了自己将用实际行动向先烈们学习的志愿。
江苏省政协机关团委书记范宇熙在电脑上观看了特别节目,他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年代,大有作为的舞台,要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前行力量,以新时代奋进者的姿态,扛起光荣使命、谱写新的篇章。”
图片
@十年:“亲爱的张应春先辈,通过对您事迹的了解,无限敬佩您共产党人的风度气节。吾辈必将继承先烈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实工作。”
@涛涛牛:“亲爱的革命先烈,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青年向你们致敬,新时代的我们定会不忘初心,请你们放心,强国有我!”
《热血青春向未来—2022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活动由江苏省广电总台新闻广播、我苏网、荔枝新闻、荔直播、大蓝鲸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共同实施,多样化产品吸引了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人踊跃参与。人民日报、央视《国家记忆》栏目等上百家媒体平台报道、转发。
截至4月5日中午,全网关注量近4000万人次,其中特别节目期间在线各平台观看总人次450万,相关报道、产品、话题和H5阅读量超过3000万,单条报道阅读量最高一千万,上万名群众在云祭扫H5中留下心声寄语。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