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话廉】兰州:滔滔黄河水 廉音永不息

关陇门户,河湟锁钥,兰州自古为丝绸之路重镇。在2000多年的经营发展中,经久不息的驼铃声背后留下的是永恒的廉音。进入新时代的兰州厚积薄发、乘势而上,正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清廉兰州建设,通过夯实清廉思想基础、锤炼清廉干部作风、提升清廉善治能力、营造清廉干事环境、引领清廉社会风尚,在滔滔黄河两岸大力营造海清河晏、乾坤朗朗。
图片
在白塔山上俯瞰兰州城市风光
黄河明珠 廉韵悠远
兰州古称金城、皋兰,位于甘肃省中部,南依皋兰山,北枕白塔山,黄河穿城而过,山衔水抱,大河中流。千百年来,兰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黄河而生,也因黄河而兴盛。
黄河文化深深浸润了兰州,造就了这座城市包容天下、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无论是彩绘鲜艳的马家窑彩陶、宏富精妙的《淳化阁帖》、简远雄迈的《金城揽胜图》,还是庄重古朴的黄河铁桥、撼天震地的兰州太平鼓、悠悠旋转的黄河水车,以及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杂志、享誉全球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舞剧和仪态万方的黄河母亲雕塑,都见证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成就了兰州人由来已久的文化自信,也涵养了这座城市清正刚毅的廉洁文化。无数先贤名士就是在滔滔黄河水的滋养下,为后世留下了千古清廉美名。
彭泽(1459年—1567年),是明朝兰州人位至三公的第一人。他一生清忠正直、廉洁自律、刚正不阿,且以父正子贤的佳话流传千古。在徽州知府任上时,彭泽因为女儿待嫁,于徽州购置漆器数十件,遣人送至兰州老家。其父彭锭以“瓜田李下”有贪污之嫌,怒将其所购漆器全部烧毁,徒步赴徽州,见到彭泽提杖便打,打过即昂然归家。彭泽深受教育,从此谨小慎微,严以自律,治政清明,百姓为之建祠。
在兰州五泉山的山门前,原来有座戏楼。戏楼上有副对联,上联写道:“邹兰谷扬言而后,开忠义先声人皆侧耳,韵何远情何深,廊庙为忧,万古河山留绝调。”此联写的正是以参倒严嵩父子而青史留名的诤谏御史邹应龙。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残害名臣良将。一些忧国忧民的官员多次弹劾严嵩父子,但因嘉靖帝昏庸,对弹劾严嵩者动辄廷杖、流放,甚至杀头。于是百官互相告诫,缄口旁观。而邹应龙不顾个人安危,数次冒死上书弹劾宰相严嵩及其子严世蕃等,终于使得嘉靖帝下诏将严嵩革职为民,将严世蕃斩于北京西市。
清代以降,已为西北重地的兰州,书院兴盛,秦维岳、刘尔炘等陇上名士都曾在书院担任教职,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以身作则弘扬清廉之风。秦维岳(1759年—1839年),虽贵为翰林,但生活清贫,朝服破了用宣纸粘补,然后染上蓝色。在他因守制回到故乡兰州的二十年里,带头捐银创建五泉书院并担任山长。在长期教书育人过程中,他严格要求学生“先品行、后文学”,培养出张廷选、陆芝田等一大批有为之士。刘尔炘(1864年—1931年),曾主讲五泉书院,创办了兰州第一所小学校——两等小学堂,还主持和举办了一些学社、讲习所和专修馆。兰州坊间,至今还流传着他严于自律的廉洁故事。相传在修建五泉山时,工头到刘宅请示事项,见刘尔炘吃饭就坐在台沿上,就悄悄送了小炕桌。次日,刘尔炘吃饭时见饭菜皆放在小炕桌上,遂大怒,直奔工场训斥并辞退了工头。刘尔炘的“不近人情”,使得他经营的实业社团中人人自警,如履薄冰,从未发生过贪腐丑闻。
图片
刘尔炘亲自督导重修五泉、再造名山,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现为五泉山公园。
胸怀家国 清风高古
如果说霍去病和李息是兰州城的缔造者,那么左宗棠就是近代兰州的“激活者”,兰州人称他“一个人激活一座城”。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时留下的清廉故事,既见证了其经营西北的艰难,也见证了他“无愧此心,不负所学”的远大志向。
清咸丰同治十余年间,兰州城屡遭战火,疮痍遍地。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秋之际,陕甘总督左宗棠统领湘湖子弟及三陇健儿,经过六年征战,平定关陇,进驻兰州城。此后九年时间,左宗棠统领西北军政要务,兰州成了他运筹帷幄的枢要之地,也是他在西北期间驻节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左宗棠坚持实业兴邦,先后创办了机器制造局、织呢局、火药局等近代工业,西北近代工业化从此起步。左宗棠进而携带兰州制造局生产的枪炮,舁榇出关,荡平天山南北,歼灭阿古柏侵略军,将新疆收回祖国版图,成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在西北期间,左宗棠放赈款,奖垦荒,修道路,植杨柳,办工厂,兴学校,大力开发,名垂青史。
左宗棠上任伊始,即开始考察整饬甘肃吏治。他发现甘肃虽瘠苦,但“甘肃之军,不能卫民,反以扰民;甘肃之官,不能治民,反以激民之乱”。在这种风气的鼓荡下,甘肃官场生态整体流于侈靡。左宗棠认为:“要振作政风,先要上官能正躬率属”“吏治之振兴,全在上司精神贯注”。左宗棠布衣蔬食,以身作则。在兰州总督衙门,他“常亲自灌园种菜,以蔬食为美味。”光绪五年,左宗棠的儿子要来兰州探望他,人还未到,严格的要求却已制定:“在督署住家,要照住家规模,不可沾染官场习气、少爷排场,一切以简约为主。”据当时甘肃地方官员陶模给友人的信中说,左宗棠这种俭约的作风,确曾矫正了甘肃以往官场的“淫靡之风”。
左宗棠反腐败,不仅重视整治官场风气,更有铁腕在后。按照左宗棠经营西北方略,筹粮是第一要务。他派人带着银两四处购买粮食,同时对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进行救济。从一品记名提督周东兴不顾老百姓苦难,仗着官威按照市场价的半价购买粮食,不愿售粮给他的,还要按照全价退回粮款,起名“赔头钱”。老百姓忍无可忍,告到左宗棠那里。左宗棠很快查出周东兴借采办军粮以少发多收、贵出贱收等手段盘剥百姓,在赈灾粮款上弄虚作假,用贪污所得在当地娶小妾包养娼妇等罪状。左宗棠当即奏请朝廷,建议将其军前正法,很快朝廷就奉旨照准,从而震慑了贪官,遏制了腐败之风。
红色基因 永续传承
兰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号,静静地矗立着一座普通的旧式四合院建筑,这里就是抗战烽火中成立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所在地。
1937年5月至1943年11月间,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开展营救被俘流落的红军西路军将士、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接待我党往返苏联人员、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周恩来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因为办事处设在兰州,人们也习惯将其称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
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只棕色的旧皮箱。当我们打开这只旧皮箱,一段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的往事如在眼前。1937年7月,“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正是手提这只皮箱,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代表的身份从延安来到兰州,领导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工作。谢觉哉生活非常俭朴,不吸烟,不饮酒,每月仅有五元的津贴,也常常用来资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谢觉哉刚到兰州时,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曾为他购置了一套蓝布大褂和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双皮鞋,但他也仅仅在外出办公务和重要场合才舍得穿一下。离开兰州时,他还把这双皮鞋擦得亮亮的,作为公共财产留给后来的同志。曾担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处长的伍修权,也在此留下了勤廉佳话。出生于湖北武昌的伍修权不习惯北方的土炕,办事处人员就从附近的兰州福陇医院为他找来一张病床。为不占用地方,伍修权就把铁床摆在了炕上,休息的时候先上炕再上床,有时候就坐在炕上,把铁床当作桌子工作。这种别具一格的布局,也成为办事处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兰州市积极用好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兰州战役纪念馆中再现“西北小萝卜头”、原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的女儿罗力立故事的“童年囚歌”展区,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谢觉哉的皮箱、彭加伦的眼镜、深嵌日机弹片的木门等,张一悟纪念馆中这位甘肃党组织创始人生前使用过的书籍和物品……一件件珍贵的物品,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沧桑而不改的初心,体现着兰州红色资源中丰富的清廉基因。兰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立足本地特色,深入挖掘城市蕴含的廉政基因,从思想源头抓起,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营造不想腐的思想自觉,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助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清廉之风吹遍金城大地。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兰州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今天,兰州人民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赓续红色精神,推进清廉建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甘肃省作协会员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