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世界·书香大理|今日共读《提升幸福力》之自我控股给自己的人生标价

你有多久没静下来看一本书?你是否在忙碌生活中感到迷茫,一缕书香气最抚凡人心,让我们一起用书香点亮人生,抚慰你疲惫的心灵,带你探寻一片诗意的灵魂栖息地~
共读好书——北辰《提升幸福力》
图片
作者简介:
北辰是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主持人、明星私人心理医生、国内14所高校客座教授、畅销书作家,著有《提升幸福力》《你要活成一束光》《守候黎明》等作品。
图片
该书是一部有一定专业性的实用心理学作品。作者根据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结合一系列心理学效应,分析多年积累的详实案例和问题解决方案,给读者提供一些通用的心理思维模式,直击情感、婚姻、职场、友情、亲子等困扰我们的人生课题, 给当下急需改善人际交往、缓和家庭矛盾、提升幸福力的人们全面、中肯、易操作的幸福指南。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这本书第三章成长篇当中的文章“自我控股给自己的人生标价”,一起来认识心理学关键词:凡勃伦效应
自我控股,给自己的人生标价
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图片
故事
禅师想启发学生,于是给了他一块又大又美的石头,让他去菜市场卖掉,并告诉他:“只是观察大家的表情,不要真的卖掉石头,回来告诉我他们出的价。”
徒弟回来说:“菜市场里很多人看这块石头,想着可以给孩子玩,愿意买。甚至有的人说能当秤砣,愿意出几个铜板。”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同样不要卖掉它,光听听问价。”
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徒弟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乐意出到1000块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市场那儿,低于50万不要卖掉。”
珠宝商从5万出到30万,他一直没卖,最后50万卖掉了这块石头。
他回来后,师父说:“如果你不要更高的价钱,就永远不会得到更高的价钱。”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1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810元,却总有人愿意买810元的。很多名店里的奢侈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其实这说明了自我标价的重要性,也就是你需要给自己的人生标价,而且标价越高,越容易激励自己,同时越容易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自我控股。自我,很容易理解,就是你自己;控是掌控和控制;股,是股份和权益比重。这是我原创的概念。在人生的所有阶段、所有事件和关系中,我希望你是拥有控股权的,不是被动的、妥协的、被操控的。这个理念要述说的道理显而易见,是让你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比如在学习阶段,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选择的专业;在婚姻里,你不会丢失自己;在社交中,你不用讨好他人;那么你的人生是你自己拥有控股权和话语权,暮年回首,你才不至于抱憾终生。
图片
所谓成功的人生,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和多高的地位,而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了无牵挂,没有遗憾,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所有的荣辱都是自己的决定,没有被牵制和左右。那么要做到自我控股,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自我认知。
相对准确并客观的自我认知是实现自我控股的基础。我们常说:“认识世界不难,认识自己不容易。”
案例
咨询者琳达来到我的工作室的时候,垂头丧气,目光黯淡,才三十岁的她几乎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光彩。她说她几乎从出生就不被重视,自己是女孩,从小备受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轻视;长大后成绩一般,相貌一般,几乎从自己身上找不到什么亮点,是放在人群中不可见的那种。因为自卑,没考上理想的学校,毕业后也没有稳定的工作,至今没有男友,甚至没有知心的闺密,不知道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你不难发现,听完这样的阐述,连你似乎都置身在黑暗之中,感觉内心压抑。是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一个人的人生似乎无望了。可这一切都是琳达的自我认知,她给自己贴上了低劣、廉价、失败的标签。说到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个非常有趣的经济学和心理学都常用到的效应。
我们刚才的案例中的琳达,就是给自己标注了最低的底价——对刚出生的自己都给予最低的标注——然后这和自我认知就神奇般地恶性循环,甚至用同样卑微的眼光及心智去猜测和寻找别人的嫌弃、厌恶。所有的负能量汇聚在她身边,导致自我价值持续偏低。后来我们通过多次交谈,发现大多数负面信息是她自己臆想出来的。对她的出世,老人是有过些许遗憾,但是没有嫌弃她,而更多的人觉得她乖巧、懂事,长得也清秀,虽不算美女,但是让人很舒服。至于后来的上学、社交、求职,甚至恋爱不顺利,完全是因为她的自我认知出现了问题,她活生生地把自己和幸福绝缘了。那个把她打入谷底的人,其实就是她自己!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朋友圈中的你与真实的你是不是很不同?你是不是也觉得社交网络上的自己很假,却又忍不住这样做?其实很多人有类似的感觉。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自我”,是会愈演愈烈的,甚至已经挤压了真实的你可以存在的空间。
图片
方法论:自我认知的正确路径
我是谁:
《道德经》中“自知者明”讲的就是“要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自省——是一件一直要做的事情。就像我们照镜子看清楚自己一样,心里也要经常照镜子,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等当下的样子。
我从哪里来:
你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对自己能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这更像是能力的自我评估,你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我想怎样:
自己怎样做,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我想怎样”。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才能确立目标。本着什么初心去做事,为什么而做,这也可以理解为寻找做事的动力和原发心态。
我要去哪里:
既然你知道了目标,那么就要想应该去哪里,应该怎么做。清楚了目标,那你就不会迷茫和慌张、无助。
我如何去那里:
确定目标以后,你就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达成目标,这就是执行层面的方法论。
我们举个小例子来说明:我是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为了满足心愿从东北坐火车出发去北京登长城。
很简单的一句话,上面提到的所有关键词都交代了:因为知道我是谁——六十五岁的老人——就会给自己配备相应的物品,比如心脏药、拐杖等。我从哪里来?从东北去北京——那么会考虑到气候等的变化。我想怎样?满足心愿——这就是最大的动力和初心。我要去哪里?登长城啊——目标明确。我如何去?会从东北坐火车到北京站,再从北京站坐长途大巴去长城。所以你就了解了,其实无论我们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按照这几个程序进行一个清楚的自我认知,我们对自己、对事情就无比清晰,做事就会事半功倍。
图片
四种自我认知层次:运用咨询常用的四象限思维工具
第一类人:不明白自己不知道
即所谓的“无知者无畏”之类的人,这样的人构成社会底层的绝大部分。比如在选秀的舞台上,经常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选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五音不全,忘我演唱,贻笑大方;或者在某个论坛现场,某人说出可笑幼稚的观点,惹来一片哗然。
第二类人:明白自己不知道
就是很清楚自己不会、不懂、不知道,也就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你拒绝了公众演讲,是因为你知道这是自己的弱项,因为你的表达能力欠缺,所以就不参与了。这就是第二种情况的人。
第三类人:明白自己知道
这种人一般是第二种人在苦苦思索后终于开悟转变过来的。
第四类人:不明白自己知道
所谓“不明白自己知道”,就是说,这种人的知识结构已经超出了自己意识认知的范围。这种人和第三种人的区别是,第三种人往往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但是很木讷,不懂变通。
你是哪一种人呢?你又想做哪种人?
你不难发现,当你完成了清晰的自我认定时,就会变得通透。看清楚自己,才便于向世界宣告主权;明白要什么、不要什么,人生不走弯路,内心不会迷茫。
人生犹如一趟列车,自己掌控方向、速度,就不是失控的人生。愿你实现自己的人生控股。
一句箴言
自卑时:你要对自己说,其实你比很多人强。
自满时:你要对自己说,也许别人不比你差!
——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