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花荄镇联丰村村史馆——记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图片
参观“农旅融合脱贫奔康”展厅
“看,这个是流传下来的农具风车,过去我们将粮食从顶上的漏斗倒下,利用人力转动风板产生风,实现麦粒与麦壳分开。”4月15日,在安州区花荄镇联丰村村史馆里,70岁的老村干部彭双泉正向几位年轻游客讲述过去的故事。
旧时耕作用的各类农具、具有时代特色的搪瓷脸盆、“三转一响”,村庄历史发展大事记、村内新农人、创业明星展示……走进这座占地1700平方米的村史馆,馆内百余件藏品以及丰富的文史资料,都讲述着这个村庄的沧桑变迁。如今,这座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村史馆,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用彭双泉的话来说,这座村史馆既是我们的“充电加油站”,也是我们记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记录千年沧桑变迁村
史馆应运而生
走进村史馆,首先看到的是门口一块村史馆欢迎牌。“这还得从我们村的历史开始讲起。”联丰村党委书记彭林介绍,联丰村位于花荄镇东部,1958年,由若干初级社联合组成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取名联丰,是为“联合丰盛”之意,联丰村由此而来。联丰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古为羌族小部落冉駹国附国都和益昌县县址所在地。
“千年益昌见证了羌汉民族大融合,白鹤嘴清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联丰人,观斗庙、鬼王庙、卢家庙和山圣庙见证了联丰人最朴实虔诚的愿望。”记者看到,牌上重点展示了联丰村LOGO,上半部分是一座建有庙宇的山,代表观斗山和观斗庙;中间部分一条似彩虹状的曲线,代表花城果乡景区的旅游线路;下半部分一条河,代表哺育世代联丰人、安州人的母亲河——安昌河。LOGO最下方的“三产互联、物阜民丰”8个字,由“联丰”二字拓展而来,也是新时代联丰村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同时“联丰”二字也寓意“党群联心,民和年丰”。
据彭林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联丰村群众物资生活日益富足,精神追求也随之提高,对留住以前奋斗足迹和历程的渴望愈发强烈,村史馆建设顺应民意,随之提上建设日程。2021年底,在联丰村乡贤、名人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史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图片
“流金岁月美丽家园”展厅
百件展品千张照片
记录时代变迁
村史馆分为“流金岁月美丽家园”“农旅融合脱贫奔康”“乡村振兴再续华章”三个板块。
走进第一个展厅,这里存放展示着不少村民们压箱底的“宝贝”:“二八大杠”见证时代记忆,爆米花、露天电影、三轮车勾起童年回忆,杀年猪、石碾磨、竹编筐讲述着往昔生活的苦辣酸甜。“我捐出了家里用了几辈的弹棉花工具,希望存放在村史馆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生活印记。”和彭双泉一样,联丰村不少村民听闻村上要建村史馆,纷纷将家里的老物件捐出,用它们来记录生活的更迭。
沿着走廊走进联丰记忆展厅,记者看到一张张照片整齐排列,新旧对比下,村民生活的变迁、产业的发展、村容村貌的变化都被记录下来。
“不一样的芳华”展示墙上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注意,一位漂亮的新娘在婚礼上和亲友们合影。彭林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1992年,这位美丽的女士叫谢培娟,是联丰村走出国门的第一人。谢培娟在当年可以说是联丰村的“村花”了,她的丈夫是丹麦籍民航飞行员,他们现在定居于意大利,养育了两个儿子,生活幸福美满。也许正是“村花”谢女士远嫁海外的故事,刺激了联丰村的男孩子们,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把联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在,其他地方的女孩子都争相嫁到联丰村来。
联丰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女莫嫁猫儿沟,红苕芋子都难收,出门就是泥巴路,补疤衣服烂裤头。如今的联丰村,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人均年收入达31600元,成了人人羡慕的小康村。
在产业展厅的新农人展区前,展示了在联丰村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新农人、创业明星,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榜样。曾任联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杜少友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当过兵,外出经过商,回乡后一心改变村里落后贫穷面貌。2004年,杜少友当选村主任,带领群众让村里通上了水泥路。为更好地发展当地经济,他创办猫儿沟农家乐,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现在,作为离职干部的杜少友也一直为联丰村的未来更加耀眼而努力奋斗着。
联丰村的新农人、创业明星不胜枚举。身残志坚的高秀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创办生态养鸡场,年收入达20万元。还有彭林、王诚晨、陈文华、谢兵等一大批典型人物,为联丰村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如今的联丰村,依靠“旅游+农业+文化”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30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1600元,如今的联丰人过上了“联合丰盛”的好日子。
图片
记忆展厅记录了时代变迁
积极建设村史馆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前不久,全省乡村旅游工作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现场会在安州区召开,联丰村村史馆作为现场会的一个重要点位,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市、州140余名文旅部门相关专家的眼球,大家纷纷表示,这座村史馆为留住乡愁、留住记忆,充分发挥历史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安州的文旅建设增光添彩。
我市民俗文化专家安昌河见过甚至参与建设的村史馆不少,可当他参观完联丰村的村史馆后,却用了“震撼”两个字来形容。他说,没想到一个村史馆能有这么大的规模,里边展示的内容也足够丰富,参观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村史馆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与文化,是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村民心底最深沉的力量和精神源泉。”安州区文旅局公服股股长沈兴国说,安州区不少村落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和底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建设好村史馆,保护和传承好这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史馆的建设更为重要,当村民漫步在村史馆,欣赏这里的农耕文化时,不仅可以了解乡村的变迁,还可以激发热爱新农村的豪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安州区桑枣镇红牌村、齐心村,雎水镇枫香村等古村落都在积极打造村史馆,通过传统村落先民传承下来的生产生活影像记忆、村落发展历史、村里历代名人乡贤等,让后人记住传统村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点点滴滴,强化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
(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