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今日直播|考古大家杨泓新书分享,钤章本限量发售!

近日,著名考古学家杨泓先生的两套新书上市:《杨泓文集》和《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
图片
杨泓先生1958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在是社科院考古所的资深研究员,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泓是宿白先生的亲传弟子,他主攻魏晋南北朝考古。杨泓还是中国美术考古的创始人,开创了中国古代兵器考古研究,外号“兵器杨”。同时,杨泓在佛教考古、中国古代艺术方面也很有研究。杨泓先生今年已经87岁
图片
《杨泓文集》一共5卷6册,是作者 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分别是考古学、古代兵器(分为上下册)、美术考古、艺术史、考古文物小品,全书230多万字,配有2000多张精美插图
图片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收录了杨泓的29篇文章,分为文化篇、艺术篇两部分。文化篇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艺术篇则引导读者去欣赏青铜器、玉器、画像砖、雕塑、绘画等。
两套图书都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杨泓新书分享会”直播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给大家第一时间分享新书的精彩内容,文博圈将联合文物出版社、北京博文书社推出了“杨泓新书分享会”线上直播活动
活动将邀请到杨泓先生(线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线上),文物出版社编辑郑彤、马晨旭、卢可可,他们将为大家分享关于两套图书缘起、亮点、编辑、装帧设计等各方面的精彩内容。
直播时间
4月23日下午
16:00-17:00
直播平台
文博V视预约直播入口
小鹅通直播入口
同时,在直播期间,我们还将首次独家限量发售盖有杨泓先生钤章的新书,其中《杨泓文集》全套钤章版10套,《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钤章版20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套钤章版,8折限量10套,限时开抢!
原价:1240元
限时:992元
(单册购买无钤章)
《杨泓文集》简介
杨泓文集封面用的是特种纸(飘雪银砂),布面书脊,书名都是烫金的。正文用的是100克米白全木浆,这种纸张颜色柔和,不刺眼,用手摸起来十分光滑,阅读起来非常舒服。这套书的印数不多,印刷精美,具有收藏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里一共收了200多篇文章,把杨泓60多年来的重要作品全部收录进来,大约有230多万字。有的当年发表时还有错漏之处,这次全都做了订正。
当年杨泓的文章发表时,由于年代早,图片质量很差。这次出版全集,特别为这书配了新的线图和照片,插图一共有2000多幅,而且都经过修版。其中有些图是很珍贵的,平时我们根本看不到。所以,这套书还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杨泓文集•考古学
本书收录了杨泓从事考古60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文章,既有他为《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等书所写专题文章,也有他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葬俗演变、城市规划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书目录
高句丽壁画石墓
邓县画像砖墓的时代和研究
新中国的考古收获• 魏晋南北朝
吴、东晋、南朝的文化及其对海东的影响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与中外交通有关的遗物的发现和研究
三国考古的新发现——读朱然墓简报札记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魏晋北朝墓葬
从考古学看唐代中日文化交流
北朝文化源流探讨之一——司马金龙墓出土遗物的再研究
关于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考古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 魏晋南北朝考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 隋唐时代考古
谈中国汉唐之间葬俗的演变
汉唐之间城市建筑、室内布置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北朝至隋唐从西域来华人士墓葬概说
冬寿墓再研究
邺城规制初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兼谈两汉“莫府”图像和模型
杨泓文集•古代兵器
(全两册)
本书是杨泓多年来兵器研究的精选集,分为上、下册,配有500余幅精美插图。书中既有中国古代甲胄和骑兵、马甲的介绍,也有刀、剑、戟、弓弩等冷兵器的研究;既谈了中国甲胄对日本的影响,也有古代东西方铠甲系统的比较研究。此外,作者还对中国古代的战车与车战、水军和战船进行了研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书目录
北朝的铠马骑俑
关于铁甲、马铠和马镫问题
中国古代的甲胄
战车与车战
骑兵和甲骑具装
剑和刀
水军和战船
《孙膑兵法》反映出的战国时期兵器和战术的变化
汉魏六朝的军乐——“鼓吹”和“横吹”
汉魏的武库和兰锜
魏晋南北朝将领在战场上的轻便坐具——胡床
日本古坟时代甲胄与中国古代甲胄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戟
弓和弩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古代兵器
汉代兵器综论
骑兵和甲骑具装二论
战车与车战二论
中国古代甲胄续论
汉代兵器二论
中国古代马具装铠对海东的影响
搬指和火药袋
中国历史上的马和战争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铠甲系统——参观“秦汉—罗马文明展”札记
考古学所见三国时期的城市和战争
古兵札记三题
北朝铠马骑俑——甲骑具装研究
秦汉武备与汉匈之争——兼谈东西方武备之差异
中国古代兵器考古及有关问题
杨泓文集•美术考古
本书收录了作者60多年来美术考古研究的主要文章,既有对美术考古学的学科定义和发展回顾,也有对画像砖、壁画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书中的最大特色是佛教美术考古,包括石窟寺考古、佛教故事雕刻、石刻佛教造像、佛教舍利容器、佛教艺术中国化等专题,堪称中国佛教美术考古集大成之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书目录
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
云冈第六窟的佛本行故事雕刻
南朝的佛本行故事雕刻
关于我国石窟寺研究的几个问题
汉代的壁画墓
东晋、南朝拼镶砖画的源流演变
北朝陶俑的源流、演变及其影响
宋代的马珂之制
——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宋画及日本 的“唐鞍”谈起
美术考古学
北朝石刻造像
汉俑楚风
南北朝墓的壁画和拼镶砖画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的窟前建筑
跋鄂州孙吴墓出土陶佛像
百济定林寺遗址初论
四川早期佛教造像
山东博兴出土的北朝石雕菩萨立像
中国佛教美术考古半世纪
什么是美术考古学
中国古代佛教舍利容器艺术造型演变 ——再谈佛教美术的中国化
一个中国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从事美术考古五十年的体会
观陕西汉唐墓室壁画札记
青州北朝佛教石造像研究
反朴归真 见山是山 ——漫谈与中国美术考古学有关的问题
漫话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以佛塔为例
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建立
杨泓文集•艺术史
本书是杨泓的艺术史文集。作者通过出土文物,对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人体造型和动物造型艺术、墓室壁画、古代书画、陶俑和动物模型、陵墓石雕、传统工艺美术、居家用品等进行研究,其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作者将考古学与艺术史融会贯通,为读者描绘出一幅中国古代风雅画卷。本书文字通俗,配有600余幅精美插图,兼具可读性和资料性,适合考古专业和各类人士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书目录
漫谈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花纹带装饰部位
记古代滇族动物造型艺术
沉寂三世纪 壁画又复兴 ——北京机场壁画三题
鱼••蛙•鸟 ——中国原始艺术札记之一
门外谈画 ——漫话历史画、历史复原画和历史题材的画
中国古文物中所见人体造型艺术
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家具史的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 明清硬木家具
战国绘画初探
西汉俑的造型特征
隋唐造型艺术渊源简论
异彩纷呈的传统工艺美术
漫话唐俑 ——按楯甲胄武士形貌镇墓俑到天王形貌镇墓俑
陵墓雕塑(上) ——地上神道雕刻(汉至明清)
陵墓雕塑(中) ——墓室内和葬具雕刻(先秦至明清)
陵墓雕塑(下) ——墓室内随葬俑群雕塑(先秦到明清)
“锄头掘出的艺术史”讲座提要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漫谈
漫话考古学与艺术史的交汇
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
骏马奔腾 ——中国古文物中关于马的艺术造型
席地起居 ——先秦至汉魏的家具
高坐跂踞 ——南北朝至唐宋家具
屏壁生辉 ——古代居室装饰
灯和熏炉 ——古代居室日用品
中国古代壁画和艺术史研究
考古学所见汉代艺术
谈历史画 ——中国历史画的源流和创作原则
说床
杨泓文集•考古文物小品
本书分为三个版块,包括考古文物小品、考古文博忆往、书序以及前言。其中考古文物小品收录杨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各大期刊、报纸上发表的文章,通过对出土文物的介绍,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其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考古文博忆往则回忆了作者本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其影响较大的多位良师益友,揭示这些考古大家鲜为人知的一面,故事生动有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书目录
一 考古文物小品
人像的复原
古代的砲——发石机
夜半钟声
从老虎守门到狮子守门
从门神到新门画
椅子的出现
地下星空
漫话屏风
帐和帐构
增灶和減灶
红莲朵朵出“化生”
古文物图像中的相扑
车战的悲剧
是何意态雄且杰——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骏马
骆驼艺术
中国古代的名片——爵里刺
“影塑”和“塔柱”
日本古代的埴轮艺术
宋代市民游艺——京瓦伎艺
亥年话猪
铜博山香炉
七子镜
降魔变绢画中的喷火兵器——探寻古代管形射击火器发明时间的新线索
汉代小型雕塑
天马和障泥
中国的扇子
中国画像砖艺术的轨迹
跳跃的玉兔——漫话殷代小型动物玉雕
金棺银椁瘗“舍利”
蓟县独乐寺辽塑十一面观音像
海东文物话寄生
三星堆铜像
丝绸之路由中国向日本的延伸
瓦当
“屏风周昉画纤腰”——漫话唐代六曲画屏
马舞与舞马
从唐墓三彩驴谈起
步舆·平肩舆·步辇
“画鱼捕獭”和三国漆画
山东北朝墓人物屏风壁画的新启示
从卫贤《高士图》谈“举案齐眉”
雷公怒引连鼓辨
宁夏五塔
青瓷羊的启示——漫话六朝青瓷羊和百济古坟出土的青瓷羊
天降仙猿
车马坑和殉马坑
汉玉新风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七祖墓塔披露的禅宗秘史
一唱雄鸡天下白——漫话有关鸡造型
中国青铜兵器装饰艺术
说坐、跽和跂坐
犬文物漫谈
威严和权势的象征——钺
镜奁·镜盒·镜台
记柿庄金墓壁画“捣练图”
东周的剑椟与剑鞘
虎贲·虎符·虎节——与古代军旅有关的虎纹文物
龙舞晴空
二 考古文博忆往
引导我走上考古研究道路三位老师
夏鼐先生对中国科技史的考古学研究
步上新阶梯——忆刘慧达先生
我认识的阎述祖先生
响堂山石窟随想
我与中国古代兵器研究
忆夏作铭师
安志敏先生教我们学习中国新石器考古学
中国美术考古史——我的研究历程和对未来的展望
忆佟柱臣先生
忆王世襄
梦中的王府大街九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三 书序以及前言
《地下星空》后记
《古代兵器史话》前言
《文明的轨迹——从考古发掘看中国文明的演进》后记
《中国古代兵器图集》序
《文武之道——中国古代战争、战略思想和兵器发展》前言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序
《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序
《藏传佛教众神》序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序
《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序
《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序
《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后记
《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前言
《甲胄复原》序
《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以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为中心》序*
《唐代胡俑展》序
《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序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前言
《西安文物精华•佛教造像》序
《中国古兵二十讲》前言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序
《四川土南朝佛教造像》序
《盛唐风采——唐薛儆墓石椁线刻艺术》序
《商代青铜兵器研究》序
《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前言及后记
《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后记
《中国古兵器集成》序
《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序
《中国刺绣》序
《古物的声音——古人的生活日常与》开头的话
《束禾集——考古视角的艺术史》后记
《格物致知 文房之乐》序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杨泓的29篇文章,分为文化篇、艺术篇两部分。文化篇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艺术篇则引导读者去欣赏青铜器、玉器、画像砖、雕塑、绘画等。这些短文就像一根魔法棒,将冷冰冰的文物激活,让它们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而透过文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畅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而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下星空,转瞬千年,让我们跟随杨泓先生的脚步,开启一场奇妙的文物之旅。本书全彩,精选约250幅照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目 录
一 文化篇
地下星空
针的功夫
威严和权势的象征——钺
从老虎守门到狮子守门
古文物图像中的相扑
虎贲·虎符·虎节——与古代军旅有关的虎纹文物
铜博山香炉
中国的扇子
漫话屏风
马舞与舞马
椅子的出现
古代的砲——发石机
宋代市民游艺——京瓦伎艺
镜奁·镜盒·镜台
二 艺术篇
鱼·蛙·鸟
三星堆铜像
中国青铜兵器装饰艺术
瓦当
中国画像砖艺术的轨迹
汉玉新风
“画鱼捕獭”和三国漆画
亥年话猪
一唱雄鸡天下白——漫话有关鸡造型的文物
犬文物漫谈
天降仙猿
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骏马
骆驼艺术
有凤来仪
龙舞晴空
钤章版,限量20套!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