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岭移民搬迁后的村子,路边石碾盘长满青苔,还有栋无人土屋

石船沟,既是一条山沟的名字,也是一个村子的名字,这里属于蓝田县葛牌镇,离葛牌古镇不太远。
图片
知道这个地方,纯属偶然。大概是去年年底,我了解到葛牌镇大约有六成人口是清代南方移民的后代,官方资料称之为“客家人”。其中,石船沟村就是葛牌镇“客家人”村落的典型代表,这个村子只有“齐”、“张”两个大姓,都是两三百年前从安徽迁居秦岭的南方移民的后裔。
图片
出于对“客家村落”的好奇,今年2月底,我第一次探访了石船沟,沿着那条溪边的水泥公路,进沟3公里,一直来到了公路结束、最后一户人家的地方。
图片
我看到山谷还没有结束,前面还有一条小路蜿蜒进山,当地村民说,沿着这条小路走两小时,可以翻到山梁上,上面有一块侧翻的石头,样子很像一艘“石船”,石船沟的名字便是因它而来的。
图片
因为当时天气不好,春寒料峭,这里海拔又在千米以上,四处都有积雪,那次便没有进山。
惦记着那条山沟的美景,尤其难忘那里清澈的山溪水,今年4月初,天气刚一回暖,我便又再度进入秦岭,第二次探访石船沟。这一次,我如愿以偿地踏上了那条溪流边的小路,进入山谷深处,往里走了一个小时,一直走到山谷分叉、前路不明才停下脚步。
图片
虽然没能翻到山梁上,只走了半程,但一路的风景没有让我失望。这里有数百岁的红豆杉古树、清澈见底的瀑布、清潭,虽然比不上那些知名景区,但走在山路上的那种惬意放松的心情,却又是景区所不能给的。
图片
路是很好的,一看便是经过精心整修的。近水的地方砌了石基,狭窄的地方搭了栈桥,坡道砌了台阶。短短一小时,我甚至还路过了两处小亭子。
图片
路这么好,是因为山里曾经有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是石船沟村的村小组,当地人称之为“一队”。为了方便“一队”的村民进出山,当地政府专门出资整修了山道。虽然,去年肆虐的山洪对山道造成了一些损坏,但通行无碍。
图片
“一队”人住在石船沟最深处,他们是这个村的“外来人”,据说是从商洛商州一带过来的。当地村民说,大约三四年前,一队村民搬去了山外的平原区,现在,山里已经没人住了。
因为事先知道山谷里有过村子,所以,即便孤身一人,我也没感到害怕。
然而,在山路上曲曲折折走了许久,我还是没看到有任何村子的踪影,狭窄的山谷,两边山林,中间一道溪流,实在不像是能容纳村子的样子。最狭窄的地方,路是从两块巨岩底下钻过去的。简直有些像牛背梁下面的峡谷段了,哪像是有人住的地方!
图片
直到爬了几道小坡,拐一个弯,仍未见我想象中的村落。路边却出现一个苔迹斑斑的石碾盘。难不成这就是村子了!!
图片
放眼四望,狭窄山谷里看不到一座房子,哪怕是断壁残垣的遗迹。只有石头垒起的石坎透露出一丝人为的气息。也许,石坎上的长满荒草的小片平地曾是村民的房基?亦或是土地?
图片
图片
村子荒废得这么彻底,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如果事先就知道所谓的“一队”是这样,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胆子走进山来。
环顾四周,没有找到任何房屋的线索,却看到平地与山连接的边缘有处处“隆起”,仔细一看,原来是坟墓。村民搬迁一空,没留下什么,唯独已经过世的先辈们无法带走。
也许正是这些先辈,披荆斩棘,把荒谷变成家园,而今,他们也将永永远远地停留在这条山谷里,与山风溪水为伴。
图片
一座墓前立有石碑,墓主人姓韩,看来,“一队”的村民的确和下面以“张”、“齐”两姓为主的“客家人”后代不是“一家”。
再往上走几步,视野转而开阔,原来,这里是两条山沟交汇的地方。走到这里,山沟一分为二,左边一条,右边一条,通往不同的方向。山沟交汇处,形成一片相对宽阔些的“盆地”。难怪,这里会有村子,此处的地形条件在这条山沟里已经算是比较优越的了。
图片
这里的海拔近1400米了了,平原区桃红柳绿,花都快开败了,这里的春风才刚吹到。
伫立“盆地”,四野无人,我实在没有胆量再往前走。何况前面又是分岔路,不知哪条才是通往“石船”的路。正打算原路返回,却看见右边那条山沟里有一栋小小的土屋。
走了一小时了,这是唯一一栋屋子
图片
莫非村里还住有人?我心里升腾起一些希望。走近屋前,才发现,屋子早已废弃,大门洞开,野风出入。一侧房顶坍塌。不知哪来的胆子,我竟走进门去,打量起这无主的宅院。
图片
什么都在,屋主人曾赖以生存的一切——梯子、灶台、火炕、竹筐、瓮、柜子、墙上张贴的画、悬挂的灯绳……许多的碗摞成一叠叠的,装在一个筐里。火炕的旁边,柴火被收拾成小截小截的,还没有烧完。
图片
图片
图片
屋主人一副“去去就来”的样子,转身,却把这栋老房子遗忘在山谷里。他们都已经有了更好的新生活了吧。
图片
在秦岭大山深处,一个村子的消失,就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这些渺小的事情,没有人会在意。渺小的我,突然来到这条山沟,记录下这些。
我是黄小黄,一个湖南人,已经定居西安。80后女性。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小城镇、乡村和植物爱好者(业余),喜欢一个人旅行,也喜欢分享旅行经历和攻略。
文图版权归“黄小黄走陕西”所有
承接旅游推广、采风体验、各类文稿撰写等与旅游及文字有关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