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创客遇“桑”三服务 家庭农场数字化“葚”是美好

“哇,这里除了紫红色的桑葚,还有白桑葚,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白桑葚,没想到这么甜......”进入五月,在临安区於潜镇绍鲁村皮园家庭农场的20多亩桑园里,每天来采摘桑葚的游客总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图片
虽然疫情持续影响,但这个桑葚丰收季,皮园家庭农场生意仍是红火。农场主韩华文统计过,五一假期每天可以销售出300篮桑葚。他也表示,如今的农场之所以生意那么好,除了强化落实防疫举措,更重要的是於潜镇“三服务”的持续助力,让皮园家庭农场搭上了数字化的快车。
图片
六年前,怀揣着田园梦的韩华文告别了都市白领的生活,从杭州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青创客。流转土地、种植果蔬、养殖畜禽……在韩华文的用心经营下,一个涵盖采摘、娱乐、餐饮等多功能的家庭农场逐步发展起来。去年,韩华文打算加大投入大干一场,没想到天公不作美,让他遭遇了“滑铁卢”。原来,当时农场的果树都是露天种植,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减产减收。如何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韩华文一时没了办法。
图片
去年五月,於潜镇“三服务”团队的到来无疑成了破解困局的“及时雨”。通过在皮园的现场问需,“三服务”团队为韩华文支起了招,提出通过设施化加数字化栽培果蔬,并介绍了相关政策。在镇“三服务”团队的支持下,去年皮园家庭农场迅速搭建起设施大棚,并联系镇农办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就这样,今年五月初,皮园的果桑和樱桃迎来了大丰收。特别是在桑葚大棚内,枝头上挂满了不同颜色的桑果。据统计,今年皮园的果桑品种达到了6种,亩产值比露天种植多4倍以上,整个采摘期也将延长至6月中旬。
通过“三服务”的一线帮扶,韩华文建起的数字大棚,也成了皮园招揽游客的亮点。30亩的数字大棚内,各色瓜果正在培育期,而农作物生长的各类数据早已经过数据终端综合分析发到了韩华文的手机里。只要点一点手机,就能控制大棚的湿度、温度,实施精准施肥。
韩华文说:“桑葚大丰收后,接下来还有桃子、李子、梨、猕猴桃等水果会上市。因为设施化和数字化,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影响收成了。感谢‘三服务’,为我提供了更多发展的路子和方法,也让我坚定了走设施农业、数字农业道路的信心。”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周丹丹 何江桥 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