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最是江南

为什么我们对绍兴念念不忘?

大概是因为这里“山常青,水常白”吧。

01.绍兴在哪里?

书圣王羲之这一生最爱做两件事,其一是写字,他有一支鼠须笔,人走到哪里,笔就带到哪里;其二就是到处“寄情山水”,王羲之去过的地方不少,但给他留下最佳印象的,只有绍兴

东湖景区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王羲之曾任职绍兴太守五年,在这期间,他徒步走过绍兴每一处山水。对于这座城市,他有着极为精髓的一句总结“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山阴,是绍兴在秦代的古称,城如其名,“山”是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特征

从地图上俯瞰,位于浙江东北部的绍兴,正好处于丘陵和平原、盆地的交界处,高大的会稽山脉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地界。

会稽山香炉峰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山的轮廓描绘出城市的骨架,随之也奠基着文化的脊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绍兴都是因山而得名的。

大禹陵铜像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大禹陵举行的祭禹典礼,“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传统方式。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史记》里讲“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说的就是大禹同诸侯开计功大会时,死在了这里,因为他被葬在了会稽山下,于是人们便以山命名这里。

这虽是已不可考证的传说,但在宋以前,“会稽”一直都是绍兴的名字。

02.行走在水上的王国

山是骨架,水则填充着眉眼。

曹娥江浦阳江在绍兴浩浩荡荡流过,两支江水庞杂的支流,连同城内开凿出来大大小小的河道,共同布织下密集的水网。水的冲刷首先带来了生命,随后便缔结出文明。

绍兴是越文化的发源地。迥异于远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越文化极为特别。在史书里,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可以说,越王国的历史,就是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曹娥江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早在周朝时,越王国向周天子进贡的方物(特产)便是船。当时在钱塘江的南岸,越国设立了专门造船的工场,因了这水的浮浮荡荡,越国所造的船只尤为轻便小巧。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翎已同蜀艇一起齐名天下。

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当中使用的独木棺形似一艘巨船。图源/柯桥文旅

乌篷船 图源/摄图网

水既带来了船,当然也会带来桥。目前,绍兴是保留古桥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现存古桥就有600多座。其中以八字桥为代表的古桥群,已被纳入国保名录。

八字桥 禹涵/摄

船行水中央,桥行水面上。而小桥、流水、人家又在后来构建出一幅经典的意象,在一个名为“江南”的梦里,这里成为了中国文人极为向往的温柔乡。

仓前直街 禹涵/摄

03.江南的涟漪

绍兴走向江南文化的过程,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过程。

第一个带着越文化走向北方的,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已道出这位君主的雄心。在苦心经营多年后,勾践逐鹿中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这是南方文化走向北方的一次尝试,随后更多的,是北方的文明同南方的不断碰撞。

兰亭鹅池 图源/绍兴兰亭景区 陈舸/摄

公元3-6世纪,由于胡人占据了北方,不少汉人南渡。东晋南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作为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绍兴曾是世家大族的聚居之地。当时,谢安隐于会稽山东,策划东山再起;而王羲之在兰亭会集,群贤毕至。魏晋的风流,为绍兴注入着崭新的活力。

公元1131年,宋高宗以“绍祚中兴” 之意,改年号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等到南宋建立,绍兴又被寄托了复国的期望。绍兴这个名字,便是宋高宗起的,“绍”意味着继承,“兴”则期盼着复兴。

虽被赋予了这样的重托,宋高宗最后还是把首都选在了杭州,若干年后,人们只在残存的大善寺塔中和寂寞的宋六陵里找寻着宋朝留下的只言片语。

大善塔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宋六陵鸟瞰图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至此,绍兴在政治地位上退居幕后,但却始终在文化里影影绰绰:

杏花、春雨、乌篷船,撑着伞的人从古桥上走过;一杯绍兴酒、一把霉干菜,咸菜大汤黄鱼味道;风里吹过来一丝丝潮气,窗外两只麻雀站立,听到越剧里反复一句女声唱“青青柳叶蓝蓝天”。

风物与印记,为绍兴搭建出一种典型的江南布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04.时代的风骨

绍兴是江南的,但却并不仅仅是江南的。

这里的山与水都是柔婉的,满足着我们对于江南的一切幻想;但居住在此处的人却传承着一种侠义,在时代激烈变革的时刻,来自绍兴的风骨曾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中国

青藤书屋,是“明代三才子”徐渭从小生长的地方,他自号青藤老人,可见对此处眷念之深。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我们首先想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绍兴装填着他在童年时分的美好回忆。生活在这样一座慢悠悠的小城里,他却能以罕有的洞察力,冷酷地撕开人性的伪装。

三味书屋 图源/摄图网

夜晚的鲁镇。鲁镇原本是鲁迅在书中虚构的小镇。后人根据鲁迅小说中的描写,在绍兴柯桥区重建了一个鲁镇。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阿Q都“生活”在这里。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从三味书屋里走出了鲁迅,在笔飞弄里住着的则是蔡元培。这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长,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科学民主的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蔡元培故居 禹涵/摄

当然,巾帼是不让须眉的。秋瑾也是绍兴人,绍兴是她的家乡,也是她最后的就义之所。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后,秋瑾用热忱的鲜血,回报以她一生所追逐的信念。

秋瑾故居 禹涵/摄

05.去绍兴看哪里?

千年的历史积淀,为绍兴带来了立体而复杂的风景。

属于绍兴的A面是同越文化相关的,卧薪尝胆,王谢风流,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绍兴都不曾缺席;绍兴的B面,则是被包裹在江南文化当中的,古桥、流水和乌篷船,让我们对于江南的一切幻想,都有了具体而细微的感触。

我们向你推荐八处好风景,跟随这份清单,我们翻开绍兴一页。

1)吕府

地址: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吕府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吕府 禹涵/摄

吕府是明代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吕夲的府第,共建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整座建筑彩绘清晰,用材硕大,结构简洁,制作规整,风格朴素宏伟,是绍兴城区一处有代表性的明代古建筑。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绍兴大善塔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解放北路城市广场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大善塔 图源/摄图网

大善塔原建于大善寺内,后寺毁塔存。此塔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4年),屡兴屡废。今塔为明代建筑,高40米,为砖木混合楼阁式。清咸丰年间,塔刹、腰檐、楼阁均毁于兵火,仅剩塔身。

3)绍兴古桥群

地址:绍兴市区和柯桥区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上图:八字桥(左),广宁桥(右);下图:太平桥(左),题扇桥(右)。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绍兴古桥群包括12座由宋到民国期间建立的古桥,包括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泗龙桥、太平桥、谢公桥、题扇桥、迎恩桥、拜王桥、接渡桥、融光桥和泾口大桥。这些古桥历史悠久,结构精巧,于2013年被整体打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犭央犭茶湖避塘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灵芝镇犭央犭茶湖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图源/越城文旅

犭央犭茶湖避塘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原是为船只避风而设的大型水利设置。全长约3.5千米,呈南北走向。避塘南段约2千米,在1969年围湖造田时已成为堤岸;北段约1.5千米仍两面临水,保持着原本的形状。

5)古纤道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518号绍兴柯岩风景区鉴湖景区内

开放时间:8:00—16:30

门票:100元/人(鉴湖景区为联票,包含柯岩、鉴湖、鲁镇三个景点)

图源/柯桥文旅

绍兴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它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因其所用材料皆为青条石、青石板,又有“白玉长堤”之称。

6)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柯岩风景区内

开放时间:8:00—16:30

门票:100元/人(联票,包含柯岩、鉴湖、鲁镇三个景点)

柯岩造像及摩崖题刻 左图:禹涵/摄,右图源/浙江文物

柯岩原是古代绍兴的一处采石场,因工匠凿山取石不止,遂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柱、石壁等景观,当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柯岩造像(天工大佛)。这尊石佛高27.3米,底部周长约50米,气势雄浑。柯岩摩崖题刻,则有10多处,多为清代雕凿。

7)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人民西路117号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

开放时间:7:00—17:30

门票:50元/人

图源/新昌文旅

大佛寺石弥勒像镌造于南朝齐永明年间(486年-516年),经僧护、僧淑、僧祐三代僧人历时30年雕凿而成,世称“三生圣迹”,为现存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石窟大佛

千佛岩造像则为东晋僧人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创建,初名为元化寺。因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窟造小佛千余尊,改称“千佛院”。2013年,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崇仁村建筑群

地址:绍兴市嵊州市崇仁镇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

崇仁村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镇,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包含了从明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古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存得尤其完整。

各种建筑类型丰富,既有传统的宗祠、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院、祠所,也有完整的近现代乡镇政权管理机构,例如法院、公所、警署等,完整地体现出社会体制嬗变的历史。2006年被纳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或许曾无数次幻想江南水乡是怎样的光景。

但绍兴的水乡不是梦,是生活的常态。这里的烟火是历史,而这里的水乡也存于城池。

图源/摄图网

林立的商厦与乡土共存,纵横的水网与民居交织。

这片土地上的名人无数,但都未远去;这座古城中的幽梦常在,但都藏匿于粉墙黛瓦。

绍兴的故事,值得我们一再探寻,而绍兴的余韵,也在这江南中愈久弥香。

-END-

撰文|艺旅文化 荷包蛋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