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三微”服务实现警民“零距离”

据黔西南公安:
黔西南公安深入推进微警务、微服务、微治理“三微”社会治理,全面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打通社会治安防控“毛细血管”。
掌中“微警务”
4月3日23点,兴仁市新龙场镇龙场村村民陈某报警,“警官你好,我在手机上查看家里的视频监控,发现家里多了头牛,我现在在外面回不去,能麻烦你们帮忙去看看吗?”
值班民警随后在陈某家中牛圈找到那头牛。向寨邻调查无果后,只好将这牛牵回派出所,并配图文转发到102个微警务群中。
“警察同志,这是我家走丢的牛。”牛的主人在“新龙场镇龙场居委会青底组微信工作群”内回复。
掌中“微警务”寻人找物、解疑答惑不在话下,反诈宣传也有奇效。
“天上没有馅饼掉,反诈意识要提高。”
“疫情防护要做好,反诈知识要记牢。”
册亨县公安局者楼派出所民警转发一条反诈视频到“者楼村平安乡村群”内,群众纷纷围观、讨论和转发。
近年来,黔西南公安建立近7000个微警务群,警务工作与微信群的结合进一步延伸警务服务和平安保障触角,密切警民“微关系”,实现警民零距离。
身边“微服务”
在安龙县某居民楼,一位老奶奶坐在楼道口的板凳上,身后站着几人举着背景布。她的前方,一名民警躬着身子,手举相机,嘴里喊道:“封奶奶,您头往上抬一点看镜头。哎好,保持不动。”
近日,一男子到招堤派出所咨询:“警察同志,我奶奶98岁了,行动不方便,但身份证丢失,这该怎么办?”
“没事,我们可以上门办理。”
了解情况后,民警带上身份信息采集设备开展上门服务。“没有身份证很不方便,许多服务无法享受,手续也无法办理,你们真是帮了大忙。”封奶奶的孙子握着民警的手连连道谢。
除了上门服务,还有自助服务。招提派出所在老城区“小吃一条街”附近的龙顺警务站打造了一个自助服务区,可以办理驾驶证、行驶证换证补证、交通违法处理、驾考报名、体检等业务。
“怎么又退出来了?”赵女士有些纳闷,跟着机器的引导她操作了3次,但每次程序操作到一半便会退出。
“您好,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警务站值班民警发现了愁眉不展的赵女士,主动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民警发现因赵女士部分程序操作错误,仔细为其讲解操作方法后,赵女士成功办理业务。
服务群众在身边,“微服务”打通公安机关便民利民举措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多元“微治理”
黔西南公安聚焦矛盾纠纷类风险隐患治理需求,在130多个派出所及警务室、街面警务站设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室,因地制宜创新调解机制,及时介入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
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地处老城区,涉经济矛盾纠纷频发,签订调解协议后拒不履行的现象较多。除开展多元化调解、跟踪递进式调解外,该所还在2021年12月主动对接司法所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推出“司法终结式调解”,从行政调解向司法调解转变,全面提升调解公信力。
“司法终结式调解适用于涉及经济纠葛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公章后,民警会将协议书带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随即该协议具有等同于判决书的效力。”向阳派出所社区民警夏合国介绍。
3月底,向阳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一对男女正互相争吵拉扯。民警到现场后发现,原来两名当事人是情侣关系,因分手,男方要求女方将其在恋爱期间所花费用返还,女方坚决不同意,双方便争吵起来。
民警及时将两人分开,并带到派出所进行调解,经过一番“情、理、法”相结合的劝说,最终女方同意返还2600元。
在签订调解协议时,值班民警向双方讲解何为“司法终结式调解”,双方表示明白,在签订协议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纷纷离开……(刘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