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无障碍

7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童年阴影|我们会忘了僵尸片吗?

僵尸电影在80年代是香港最受欢迎的片种之一,代表作是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
僵尸片不仅是很多80后、90后的成长符号,更是made in HK,代表着香港电影蓬勃发展时期的原创精神。
我们今天聊聊僵尸片的部分历史和趣闻。
一、香港僵尸电影的最早起源
1954年杨工良拍摄的《万里行尸》,该片描写革命党以行尸掩饰身份对抗军阀。1957年王天林拍过一部《湘西赶尸记》。
图片
1959年周诗禄拍摄了一部《僵尸复仇》,结局时是以铁钉贯心杀死僵尸,显然参看了1958年英国电影《吸血僵尸》而创作的。
1974年,「混种」僵尸电影出现,英国的「僵尸大本营」咸马电影公司(Hammer)与香港邵氏公司合作,炮制一部《七金尸》,于是西洋僵尸及天师云集中国湘西。早期香港的僵尸电影局面基本就是这样了。
二、片种诞生皆因洪金宝
在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僵尸片之前,「僵尸电影」在香港的恐怖片中属非常罕见的品种,更没有「片种」一说。
那形成潮流的僵尸片,究竟从何处开始的?
僵尸片鼻祖之一钱小豪曾在访问里提到僵尸片种的诞生:「要说僵尸这个片种是如何诞生,其实最主要原因是三毛大哥(洪金宝)。」
图片
1980年自导自演了《鬼打鬼》的洪金宝,确实是80年代僵尸片的第一位推手。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看出端倪,为什么僵尸片的发迹源自一位动作演员? 答案呼之欲出: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
自从七十年代末期香港的功夫片受挫,动作片失去主流,陷于极度混乱。洪金宝就想在接下来的作品引入一些新元素,于是在拍摄《鬼打鬼》时,他找了林正英、钟发、午马等一班演员,一起研究如何把鬼片转型,结果就有了「僵尸」的模式。
图片《鬼打鬼》剧照
因为《鬼打鬼》中那一段尸变场面受欢迎,洪金宝得到启发,他就监制了《僵尸先生》。
于是,功夫片的情节模式和师徒关系等,全都在这个新品种里头换成另一种形式出现,特别是功夫片里那个大反派,结局时要联手打他半小时才可杀掉,现在则由一只无坚不克的僵尸代替。
在最初的《僵尸先生》中,除了林正英是有「卡司」之外,钱小豪、李赛凤、王小峰、楼南光等都是新人,就连许冠英也还算不上大牌,但没想到电影出来的效果那么好。
图片
僵尸片在香港、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地区一夜间爆红,观众的反应大大超出大家的最初预期。
可以说,这个片种完全是本土原创,没有先例可参考,僵尸片也体现了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原创精神。
三、「停止呼吸」大骗局
僵尸片中,有不少情节都非常经典,例如遇到僵尸要闭气,连当年《僵尸先生》在台湾的译名都叫做《暂时停止呼吸》,那到底这些桥段是否真有其事?
图片
钱小豪为大家解密:「全都是假的!好像用糯米来退治僵尸这些方法,我都忘了是怎样想出来,『糯米治木虱』就听得多。」
还有贴上符就不会动和不要呼吸,也都是当年电影主创们一起创作出来的,但拍出了一道风味,久而久之大家信以为真,最后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但其实戏中很多情节都没有科学根据,纯粹搞笑。
图片
尤其是遇到僵尸就闭气这个方法,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小孩子的思维。小编还记得自己童年时每每看完僵尸片,晚上就会躲在被子里,害怕得一直闭气。
原来这其实是钱小豪他们几个顽皮仔在酒店玩游戏想出来的。
当时大家在酒店里关了灯拉上窗帘玩捉迷藏,因为伸手不见五指,不想被捉到就要忍住呼吸不出声。
大家玩过之后觉得很有趣味性,就想办法加入了电影之中,结果就出现对着僵尸要停止呼吸的桥段,这样一个偶然得来的小动作,却成为了经典。
图片
四、僵尸为何都穿清装?
我们看到的僵尸片里的僵尸,基本都是穿着清朝官服,原因有两个。
第一,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都是深蓝色,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
除此之外,还有清朝民俗、清朝人民情感等的原因,使得影片中僵尸形象固化。
图片
第二,当然还是因为……向来以节省出名的香港剧组,一个道具用几十年不在话下。
一部清朝僵尸设定的题材火了,干脆之后拍的僵尸全都用清朝的,既符合港片一贯什么火了拍什么的跟风形象,同时十分节约成本。
五、新世纪僵尸片的成功
麦浚龙于2013年执导的电影《僵尸》,成功将港产片其中一样经典——僵尸题材重新演绎,而麦浚龙更诚邀初代版演员钱小豪、陈友、钟发演出,让电影添上一份原汁原味。
图片
《僵尸》以钱小豪的半自传形式创作,故事讲他是昔日电影明星,但际遇不顺,成为被遗忘的过气演员,更要入住旧公屋度余生。而其实他根本没有心情入住或重新适应,他只想在屋内上吊自行来个了断。将现实跟电影接轨,是让人看得疑幻似真的设定。
电影在当年大获成功,也成功入围金像奖和金马奖。
「僵尸片」再掀热潮,不仅是对我们集体回忆的一种延续,更能反映当时香港电影的状况。
图片《僵尸》剧照
2013年的香港电影正陷入进退失据局面,合拍片虽然可攻大陆市场获厚利,但对创作的限制则令片种十分单一化,连带内地朋友都嫌港片失去应有的特色。
而此时本土电影却正处于一个业界小阳春,《志明与春娇》、《低俗喜剧》,连同《僵尸》的成功,正代表观众对香港电影这三种特质仍然是钟爱的。
图片《僵尸》剧照
六、我们会忘了僵尸片吗?
外国人看香港僵尸片会认为中国僵尸一定是这个样子,他们至今还非常津津乐道,但反而香港的僵尸电影就出现了断层,近20年来好像已经被我们遗忘了。
要不是麦浚龙在2013年拍了《僵尸》,可能大家连钱小豪是谁都不记得吧。
僵尸片是否会随着林正英、许冠英等这一辈经典人物的离开,而渐渐远去?又或许僵尸片也可以像当年功夫片一样,在某一天找到自己借尸还魂的契机呢?
我们无法在当下的拍片环境中做出回答,但相信香港电影人绝境求生的能力,是永远没有变的。
图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一个字头的诞生,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后发表评论~
已显示所有评论

热门应用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QQ浏览器
QQ浏览器
4亿人的AI浏览神器
点击下载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