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贵州岑巩:党建引领合作社 护好农业“希望种”

贵州岑巩:

党建引领合作社  护好农业“希望种”

周燕 陈昆 李昌焯

初夏,贵州省岑巩县龙田镇总院村总院坪组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条条梯田蓄水充盈,波光粼粼,如明镜般在山野闪烁。30多名村民忙碌在田间地头,秧田起秧、搬运秧苗、移栽父本,大家各司其职,忙而有序,共同织成了一幅“初夏抢农时、田间插秧忙”的夏耕夏种繁忙农耕图。

基地的主人朱永辉是龙田镇总院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合作社负责人,也是龙田镇最早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人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近年来,利用村合作社流转来的土地,朱永辉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有了“田保姆”,加上制种公司的全流程服务保障,稳粮促增收一直无后顾之忧。

“去年种了300余亩,赚了10多万块钱。”朱永辉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土地是村合作社流转的,产业发展中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合作社自己去协调解决。同时,制种公司有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建有风险赔偿机制,并以保底价订单收购,收益有保障。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岑巩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每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岑巩县龙田镇是该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重要种植区,近年来,龙田镇坚持把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以党建引领合作社为抓手,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上,利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组织方式,由村合作社统一规划流转土地,将农村“一户一块田”分散的土地资源“化零为整”,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基层党建与种业发展互促共进,切实护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火种”,使党支部、党员与村合作社发展同频共振,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多方共赢,

“今年,我们的220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共需付给村合作社管理费8800元,需要用工2000余个,共需支付工人工资20余万元。” 朱永辉说,由于村里有很多人外出务工,加上很多田地小块分散,村里很多田都闲置了。村合作社把土地集中流转过来承包给我们大户种植,我们除付给农户土地租金外,每亩还要付给村合作社40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产业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率,也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58岁的总院村村民荷芝兰,她家的土地租给村合作社后,她成为了租金按年领、工钱按天结的“双薪”产业工人。

“在家里没事做,就来给他们栽秧,一天也挣得100元的现钱。”荷芝兰熟练地插着秧苗,言语间带着爽朗的笑声。

目前,龙田镇有村级合作社8个,今年,龙田镇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262亩,涉及7个村26户(20亩以上),龙田镇以3个200亩以上坝区为杂交水稻制种种植核心区,有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4户,其中党员种植大户6户,产业可带动2万余人次季节性务工。

总编:杨光明

运营:罗永正

编辑:田应龙 胡洁

视觉:龙代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