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陈毅的妻子”现身江西农村,于都紧急为其落实红军待遇

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原名蔡咸熙,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图片
赖月明
1985年,病中的蔡畅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西农村的信,写信的人叫赖月明,自称是“陈毅的妻子”。读着信的内容蔡畅不由潸然泪下,赖月明在信中有着这样的大致述说:
我也曾经有过放弃寻找陈毅的想法。我们为了革命、为了爱,结成夫妻。同样也是因为革命、因为爱,我们夫妻分离。又因为没有彼此的信息,重新组建了家庭,就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对方。
……
现在,我已是70 岁的老人,农村的清贫生活我毫无怨言,我也不想得到和其他同志一样的待遇,我只希望,在风烛残年,能见见蔡畅大姐,能让我见见陈毅同志的亲人,年岁越大,思念战友和同志,思念亲人,心情越来越急切,我有很多的话要说,压在心里几十年,要向亲人和同志倾述。
图片
蔡畅
图片
随后,信被转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蔡畅口授了自己的处理意见:解放后,我没有向中央提一个要求或解决个人问题,但这件事希望中央重视并尽快解决。这段被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就这样被轻轻开启了,而此时,陈毅元帅及其夫人张茜已经去世多年。
01.情况属实,于都县委紧急为其落实红军待遇
很快,一封这样的信被送到了于都县委。
中共于都县委:
你们好!我们受蔡畅同志的委托给你们写这封信。
蔡畅同志最近接到你县赖月明同志的信(信附上),信中所讲她于1929 年至1934年在中央苏区参加革命工作,并与陈毅同志结过婚这段历史,蔡畅同志说她是了解的,情况属实。赖月明同志后来虽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革命队伍回到了家乡,但只要她没有做什么不利于革命的事,我们对她还是应该给予热情关怀,肯定她那段历史。因此蔡畅同志希望你们抽空派人前去看望她。和她谈一谈,在政治和待遇方面,请按照党的有关规定,予以研究,适当帮助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她感受到党的温暖。如果她能够提供一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也请予以协助。
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
时间是:一九八五年五月七日
收到这封信,于都县委非常重视,县领导当天带领党史办和民政局的同志,前往赖月明家中,进行慰问。随后,于都县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落实赖月明的生活待遇问题,并于当日形成文件,专门向北京汇报。
针对“赖月明请求党能恢复她的党组织关系,使她早日回到党的怀抱,希望把自己在1929 年—1934年参加革命的经历向组织汇报,并向组织提供她所知道的历史资料”的问题,文件说:在此之前,县民政局曾收到相关同志的证明材料,证实了赖月明同志的革命经历。“民政局根据他们的证明材料,于今年四月给予赖月明同志定期补助每月8 元,从85年元月起发给”。
文件还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赖月明同志的其他情况,经县委研究,拟从1986 年元月起提高给赖月明同志的定期补助金额。今年,除现发的定期补助外,还打算在下半年发给其50元生活补助费。鉴于赖月明同志参加革命较早,且曾一度是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同志的伴侣,县委要求党史办去征集翔实的党史资料。
听到消息,已经71岁的赖月明激动万分,乡亲们说她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走起路来带着一股风。85年下半年,经县委再次研究,决定从1986年起,政府给赖月明的生活补助,每月30元。这在当时是红军级别的待遇。
图片
02.苦难童年,被父亲送给别人又被后母要了回来
兴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东南与于都县相邻。位于兴国县东南部的杰村乡有个叫白石村的地方,是赖月明出生的地方。白石村有个山高路险、森林茂密叫中迳的小盆地,有数十户赖姓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1914年赖月明就出生在中迳的一户赖姓人家,她的父亲叫赖来仪。
相对来说,赖来仪家的生活条件在中迳还算不错,所以,孩子的出生让赖来仪很是兴奋,用一长串响亮的鞭炮告诉了乡亲们这个好消息,并为孩子取名赖三娇,大约是想过度爱护这个柔嫩的女孩,并希望她能够美丽、可爱。然而,三年之后,赖来仪的家庭却发生了不幸的变故,赖三娇母亲张氏因病离世,为照顾孩子们赖来仪开始考虑续弦。
对方是一名姓刘的女子,被娶进门来时,赖来仪才发现刘氏为人刻薄,把他与张氏的孩子根本不当一回事,甚至将赖三娇当成了眼中钉,动辄打骂。赖三娇小小年纪便受到了后母的虐待,被逼做一些家务,身上也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赖来仪高小毕业,在当时算是个文化人,但家里发生这种事,男人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赖三娇的童年开始与泪水相伴。
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得不到父亲的关照,总被后母打来骂去,时间一长,乡亲们看不下去,就将这事儿反映到了赖三娇的外婆蔡老太太那里,蔡老太太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将儿子叫了过来,哭着说:“我的那人孙女子可怜啊,年经小小没妈了不说,还遇到了个狠心的后妈……我一个老太太了,没能力,但你这个当舅舅的不能不管啊!”儿子很理解母亲的心思,就说:“妈,要不我去趟中迳……”蔡老太太止住哭声,说:“去看看娃儿,他们要是不要了,你就给我领来……我养!”
就这样,赖三娇在外婆的关照下,与舅舅一家生活,舅舅家经商,是当地的大户,祖上在清朝时还出过五品的武官,生活相对富裕。舅舅家由外婆主持家务,舅舅经营一家杂货铺,生意很红火。外婆见到三娇想到自己去世的女儿泣不成声,随后将三娇送到了村里的私塾,让她断文识字。因为舅舅家里孩子们都年长于三娇,三娇在被外婆当成“掌中宝”的同时,也能得到表哥表妹的额外关照,开始了告别泪水,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然而七八年天气过后,外婆过世,后母刘氏又开始打赖三娇的主意,她想,赖三娇长大了,要是能将她嫁人,一定能得不少彩礼,而这份彩礼应该是属于她的。于是,刘氏拿出农村女人的泼妇劲儿,开始成天来张家哭闹,说是张家“抢”走了自己的女儿,自己心痛了很多年,哭天天不灵、哭地地不应,张家人的良心大大地坏了,她得把女儿要回去。
张家人没办法,只好将赖三娇托付到其他人家寄养,刘氏打听到消息后,又跑到那户人家一哭二闹三上吊,整得张家和寄养的人家都没办法,硬生生地将赖三娇给要了回去。之后,刘氏开始为赖三娇找“下家”,很快就把赖三娇卖给了杰村圩一户姓谢的人家做童养媳。
图片
03.参加革命,她和陈毅有了一段姻缘
谢姓人家有十多口人,本来依靠着几亩水田还能勉强度日,但因为这赖以生存的几亩水田被当地恶霸看中,强行占有,谢姓人家的生计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作为童养媳赖三娇此时的生活已经可想而知。好在杰村乡是兴国县革命最早建党区域之一,1927年成立杰村里丰、曾田党支部。1929年四月,从井冈山突围而来的红四军,在赣南以纵队为单位,在于都、兴国、宁都等地分兵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
当时,陈毅率1纵队在兴国社富、杰村一带,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当地建立赤卫队和红色政权。因为部队官兵平等,纪律严明,一心想着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拥护,很快,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拥军热潮,妻子纷纷送郎当红军,母亲争相送儿上前线。又因为部队中有不少女兵,看着她们一个个穿戴整齐、有说有笑、漂亮帅气的模样,赖三娇突然想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加入红军呢?
很快,赖三娇的心思被少共杰村区委书记谢月明看在眼里,找她谈心,并介绍她光荣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赖三娇被任命为少共杰村区委妇女部长,成为少共区委的重要成员。同年秋天,杰村苏维埃政府成立,组建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赖三娇因为革命热情高,性格开朗,聪明能干,又能识字,被妇女们推选为主任。这一年,她不到十六岁,因为参加革命,改名为“赖月明”。
图片
在动员村里姐妹们走出家门尽力为红军做一些诸如缝补、洗衣、做鞋、做衣的工作之外,赖月明还动员号召姐妹们加入农耕生产,助力前线打胜仗。当时,江西一带的农村人认为,妇女下田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会遭雷劈,但赖月明就是不信邪,还将妇女们参加农耕劳动的编成了歌谣:
苏区新开一枝花,妇女带头学犁耙。
盘古开天第一次,织女下凡种庄稼。
因为歌词通俗易懂,简单好记,姐妹们在劳作间隙都很爱唱,如此一来,赖月明在当地渐渐变得有名气了起来。为了进一步支援红军,赖月明还动员姐妹们将家里的果蔬采摘下来,摆地摊儿,以此挣得微薄的铜板弥补红军经费的不足。
1932年4月,因为表现积极,组织送赖月明去瑞金师范学习深造。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40多天,但赖月明十分珍惜这次机会,通过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结业后被分配到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任干事。也就是在这时,她结识了时任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的蔡畅,并通过蔡畅大姐的谆谆教诲,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妇女干部。
1932年8月,红军取得粤北南雄水口大捷,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的江西省军区部队回到宁都作短暂休整。宁都老百姓敲锣打鼓、杀猪宰羊,热烈欢迎红军凯旋,少共江西省委决定,为红军组织一场慰问演出。赖月明因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准备的节目被安排成了“压轴戏”。她在台上唱,台下掌声雷动,她唱完了,掌声还没有停下来。她要谢幕,却见台下坐在前排的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首长大声喊道:“再来一首好不好嘛?”
伴随着首长的声音,官兵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赖月明只好再唱,再次赢得如潮掌声的同时,也牢牢地记住了台下的首长——江西省军区总指挥陈毅。这是赖月明和陈毅的第一次见面。
图片
第二天,赖月明用自制的乒乓球拍和同事打乒乓球锻炼时,没想到,陈毅出现了:“田螺妹子,打得不错嘛,昨晚的歌也唱得不错!”“田螺妹子”是赣南山区对姑娘的一种称谓,据说当地每到春季插秧的时节,天气转暖,水田里有很多的田螺,而乡下姑娘喜欢结伴摸田螺,人们也便这么称呼她们了。没有任何贬意的成分,包含着活泼可爱、漂亮勤快的赞美。
听陈毅这么一说,赖月明不知说什么好,陈毅哈哈大笑:“要不,我陪你打几盘?”因为十分紧张,几盘下来,赖月明全都输了,陈毅笑着走了,她和同事一起回到了宿舍。同事说,你紧张什么呢?赖月明说,这是自己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首长,没想到还和首长打了球。
接下来,就有人前来“说媒”,动员赖月明嫁给陈毅,但赖月明觉得那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个童养媳出身的人,怎么可能嫁给那么大的首长呢?所以,认为这不过是别人拿自己心开,也便没有将此事放到心里去。直到蔡畅亲自出面当“月老”,赖月明才把这事当成了真的。
1932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九,陈毅和赖月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蔡畅亲自担任主婚人。赖月明向陈毅提出了一个条件:结婚后要帮助她提高文化。
图片
04.生离死别,他们都曾在人群里苦苦寻找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这首诗题为《兴国旅舍》,是陈毅在1937年写的,诗中的“明月”指的就是赖月明。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陈毅率赣南红军编入新四军。下山后,他几次派人到兴国寻找赖月明,但都未见踪影。后来,他得到了这样的消息:赖月明回家乡后继续坚持斗争,不幸被捕,国民党一个姓方的乡丁看中了她,硬要强娶,赖月明宁死不从,跳崖自尽了。
革命的岁月不可能风和日丽,总与硝烟战火相伴,也总有着太多的生死离别,与赖月明相处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但此刻她已经“牺牲”了,陈毅十分悲痛,怅然慨叹,于10月4日晚饱蘸浓墨,写下了首凄清悲凉的诗。
离别是在1934年,红军长征后,赖月明担任石城县妇女部长,当时陈毅腿部受伤,赖月明留下来照顾陈毅,陈毅却动员赖月明回乡打游击战。10月中旬,陈毅率一万多人转到于都宽田,为使部队作战能更加灵活机动,陈毅想要把部队和家属分开,他试探着问赖月明:“我想将家属疏散,你有什么想法……”
赖月明一听忽地站了起来:“你这是想赶我走?!”
陈毅说:“谁让你是我陈毅的妻子呢……如果你能带个头……”
赖月明说自己就是不同意,并抓起手枪要陈毅打死她,陈毅丢掉拐杖说这是组织的决定,赖月明看到陈毅腿上的纱布被崩开渗出了鲜红的血迹,忍不住扑向陈毅嚎啕大哭,随后又喃喃地说:“我就是不想离开你……”
陈毅说:“兴国老家离这里不远,你回到地方可以继续工作……”
赖月明一直哭着,但却不能不服从组织的决定,两人就此分别。
穿过敌人的封锁,在敌人的搜山里,赖月明一路躲躲藏藏,眼看着就要到自己的老家中迳,但一想到后母,她就不想回去了。想来想去,她决定前去投靠附近的一位堂姐,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她被地主“还乡团”一位姓肖的保长给捉住了。当时,她化装成了砍柴人,但还是被认了出来。谁知见她年轻漂亮,那个姓肖的保长竟然动了娶她做小老婆的心思,将她送回家。
姓肖的保长骑在高头大马上,向赖月明的父亲赖来仪“提亲”,只给赖来仪三天时间,要赖来仪将女儿嫁给他,并称,赖月明是共产党,现在落在他的掌心里,跑不到哪里去,如果赖来仪不答应,就是窝藏共党,全家都得被杀光。赖来仪被吓得直哆嗦,姓肖的保长大笑着叫他“老丈人”,还热情地同他说了“再见”。
无奈之下,赖月明想到了当年那个救她于水火的舅舅,经过舅舅的打点,姓肖的保长才打消了要娶赖月明为妾的想法。按理说,这时的赖月明应该能在中迳隐姓埋名地生活下去,甚至在敌人的清剿行动过去,还可以联系到组织,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沾染上了鸦片的父亲竟然与后母一起在背地里策划,将她卖给了于都的一位鞋匠。
一个柔弱的女人,在这场阴谋里的反抗成了无谓的、没用的,当天,她就被鞋匠家派来的人强行拉走,逼迫与鞋匠成婚。她的后母与她利欲熏心的父亲,数着因她而得的钱财,开始向外界散布假消息:赖月明已经跳崖自尽。陈毅派人前来寻找赖月明,得到的也都是这条消息,他们向禀报说,赖月明被捕后,为抗拒逼嫁,跳崖自尽了。
更为不幸的是,在陈毅悲痛的《兴国旅舍》里,赖月明从传闻中得知陈毅被反动派挖了心肝……1934年情深义重的离别,就此成为世间难以弥补的永别。
图片
05.一张报纸,让她察觉陈毅还活着
时光的车轮来到1954年,当年11月,赖月明背着5岁的儿子,走出山村来到镇上买东西。要买的东西仅仅是几块糖,几块她可以奖励给孩子,让他们不哭的糖。此时,她的人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在与鞋匠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七八年婚姻之后,鞋匠突然不知所踪,她的生活陷入困顿,又与流落于都的一位腿部受伤的老红军方良松结了婚。
步入商店,买得了糖块,赖月明背起孩子打算离开,但就在那个时候,她看到一张皱皱巴巴的旧报纸,上面写着一行粗黑的大字“陈毅副总理接见外宾”,再看下面配发的照片,那个与外宾站在一起的不正是她日夜思念的陈毅吗?!她激动得抖了起来,双眼含泪,几乎喊出了声:“他、他……他就是我的丈夫!”
看着赖月明的样子,商店觉得她是疯了,陈毅怎么可能是她的丈夫呢?在有几分嘲讽的笑声里,她抓起旧报纸,一口气走回了家。之后,她把报纸递给了方良松,并向方良松述说了自己与陈毅的那段婚姻。方良松反反复复地说:“我只知道你以前是红军,可你从来没对我说过这事儿啊……”
赖月明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找她……”
方良松沉默了很久,说:“不好吧……陈毅副总理现在已经结婚了……你也已经结婚了……”
孩子们听说赖月明要走,纷纷上前抓住她的衣袖:“妈妈,别走……妈妈,别走……”她愣愣地站在那里,很久之后,才发现孩子在哭,之后抱起孩子,和他们一起大哭了起来。
图片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赖月明从村里的高音喇叭里得到这一消息,泪如雨下,焚香遥祭。之后,卧病在床,长达半年之久……1985年,赖月明老人也71岁了,觉得也应该把往事向后人有个交待了,于是,便让儿子代笔,向蔡畅写了前文中写到的那封信。
在信里,赖月明老人除了说:“我们为了革命、为了爱,结成夫妻。同样也是因为革命、因为爱,我们夫妻分离。又因为没有彼此的信息,重新组建了家庭,就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对方。”还说——
我的第二次婚姻完全是父亲和后妈一手策划的。第三次婚姻,现在的丈夫老方也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过血,他为人正直、厚道、本份,身有残疾但勤勉地为集体和社员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家共有七个孩子,因为丈夫身体原因,孩子的成长、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大部分落在我的肩上,我走了,丈夫和孩子们怎么生活……在革命的路上道一声“珍重”吧,这是最好的爱。
“月明”还活在人间,只可惜陈老总已不知道了。被恢复红军的待遇后,赖月明在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洋田村上朱脑那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开了一家酒馆,1989年春,74岁的她接受了传媒记者的采访,她和陈老总的那段婚姻从此真相大白,而在自家的酒馆前,也多了一个向孩子们讲故事的老人——陈老总的第二任妻子。
1995年8月11日,赖月明在家中去世,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今,她离开我们已经有20多年了,但家乡的人们依然记得,她在自家的酒馆前向孩子们讲述的那些故事,以及她在革命和爱的道路上,说出的“尊重”和“珍重”。这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点赞和传颂!
图片
本文参考了赖月明之子赖昌明、方军寿《母亲往事》一书,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