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早期版本《文艺问题》

今年5月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八十周年。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毛泽东主席出席了5月2日和23日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即后来整理成文的“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这是此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我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划时代经典文献。而我手头这本泛黄的《文艺问题》,则是《讲话》早期版本之一,弥足珍贵。
图片
解放社《文艺问题》书影
这本《文艺问题》,是怎样一种版本呢?它的封面是灰色土纸,只有书名“文艺问题”四字,是竖写的毛笔行书体,里面扉页共四行,横式从右读到左,第一行“文艺问题”,第二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面第三行“1943 .10”,第四行“延安解放社出版”,四行字的外面加了长方形的花边框。正文全部繁体字竖排,也是从右读到左。最后封底前是版权页,从右到左共分五行,有“文艺问题”“著作者毛泽东”“出版者解放社”“售价五元”“一九四三年十月出版”,上下各以花边装饰。全书除封面和封底,内页共二十页四十个页码,扉页和版权页各占一页两个页码,正文占三十六个页码。三十二开本,以土纸印刷。拿在手上,绵软轻盈,又十分朴实。从出版专业来说,它具备了书籍出版的基本标准,是一本完整并符合面世的正式出版物。
图片
毛主席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拿在手上细看,发觉这是一册难得的抽印本,颇感惊喜。何谓抽印本?它是从一部较大著作中,选取一个篇章或一部分内容,用原书的纸型板单独印刷出版的书。这册单行本正是这样一本书,它的正文页码不是从“1”开始,而是从“317”起始,至“352”结束,共三十六个页码。
这就说到了延安整风运动和《整风文献》。从1941年起,延安开展了两大运动,一是大生产运动,一是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中,专门出版了《整风文献》,《讲话》是《整风文献》(订正版)的最后一篇压轴文章,从“317”页开始,至最后一页“352”结束,这与《文艺问题》的页码是吻合的。解放社在当年10月,正是利用这册《整风文献》的铅字纸型板,特地抽出最后一篇《讲话》,另加封面、封底和扉页、版权页,因带有试印性质,装饰设计颇为简单,并以书名《文艺问题》投入抽印本的印刷。可以说,这是一种既快又省的简便印刷方法。
图片
解放社《讲话》书影
有不少史料说,解放社在1943年当月利用《解放日报》排报间排好的现存版面,采用“通改报版”的方法,正式印刷出版《讲话》第一个版本,即“解放社本”。这样的说法传播较广,容易以讹传讹。从常理看,在手工作坊式的铅字年代,报纸的铅字排式与书籍的铅字排式是不一样的,尤其在印刷水平较为原始落后的延安岁月中,一个个拣出相应铅字,排成字句甚为不易。看过铅字排字房的人都知道,书籍和报纸两者版式大小和字数都不一样,是无法改动通印的。延安《解放日报》是大报,刊登一篇长文,铅字排版要分栏,短文章分两三栏,整版文章可分五六栏,这样排版才显疏朗。但报纸的铅字纸型,是没法改印书籍的。这个印刷技术问题,如果放到现在的电脑排版,易如反掌,但在那个年代是难以解决的。所以,“解放社本”的《讲话》,是以《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为蓝本,重新按书籍开本排字,方能上机印书。它改进了《文艺问题》的一些不足,前面多了《解放日报》编者按语,设计了套色封面等,这样更为美观。因为是重排铅字,有两处排错了,此书发行时,附有一张“勘误表”。这样,其印刷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些。虽然版权页上,两书都是一九四三年十月,但因《文艺问题》是抽印本,从印书籍的铅字纸型板中,直接取来印刷即可,不需重排铅字、人工校对等。虽在版本上略显粗糙简单,但时间上更迅速了。也因为是抽印本,此书印数不会太多。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和北京国家图书馆,都藏有这个版本,并注明:“1943年10月延安解放社版”。所以说,解放社在当月《解放日报》发表《讲话》后,仅用十余天的时间,就很快印刷出版两种内容相同、书名不同的版本,其工作效率是相当高的。
图片
上海解放初新华书店《讲话》(沪版)书影
当年《讲话》正式发表后,在各解放区被广泛翻印,山东《大众日报》社、西北抗战书店率先印出单行本,以及淮中新四军《淮海报》社等先后有三十七种版本的单行本。在国统区的《新华日报》社,以《文艺问题》为书名出版此书。1946年2月,香港灯塔出版社翻印此书时,也取了《文艺问题》为书名。这个简洁的书名,与解放社的抽印本书名完全相同,有着一脉相承的因缘哪!(韦 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