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抗战中的“灯塔”
从1935年到1948年
13年时间书写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这里是中国革命圣地
也是人民文艺的重要出发地
80多年前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
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和艺术家奔赴延安
与长征而来的文艺战士
和陕北红军中的文艺战士
共同吹响了抗战文艺的前进号角
1942年5月
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
毛泽东在第三次会议上作了总结报告
提出了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著名论断
为文艺工作者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他们开始走出文艺创作的自我中心圈
以崭新的思想
走向农村、奔赴前线、深入生活
一边学习一边创作
小说、诗歌、绘画、木刻、歌舞、戏剧等
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文艺作品
如雨后春笋般争相破土
鲁艺师生创作的《兄妹开荒》
引领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新秧歌运动
有力推动了大生产运动
大型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成为中国歌剧史上的里程碑
是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典型代表作
往期荐读
责 编 | 吉 洁 编 辑 | 高 飞
来 源:根据新华网思客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