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泸州篇】泸县:创新举措打造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新样板

近年来,泸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全面推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建设工作,促进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力。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相关重要论述及《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两个健康”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争创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创新示范县试点建设的意见》,完善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明确每位县领导重点联系企业,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21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走访企业超200余家,受理办理用地、用电、用工等问题50余个。
图片
泸县召开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县建设工作推进会
图片
泸州市园区统战暨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现场会在泸县召开
图片
四川省探索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市县建设启动会议在成都召开,泸县被确定为首批省级试点市(州)县(区)之一,并作交流发言
二、推进组织建设,提升民营经济人士聚合力。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强化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建设,全县非公企业中单独建立党组织153家,联合建立党组织57家,选派党建指导员138名,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在全县4个园区全覆盖设立统战工作部,在商会、企业建立统战工作站30余个,落实企业统战工作联络员60余名。强化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安排,推荐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135人,通过建言资政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时,按照“四好”商会标准,推动统战工作有效覆盖“1+6+19”县、镇、行业商会体系,指导各级基层商会创建省级或国家级“四好”商会。2021年,1个直属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2个乡镇分会升级为直属分会。
三、夯实要素保障,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源动力。
出台《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驻外人才工作站9个,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名和硕(博)士286名,落实各类人才安家补贴、岗位激励、体检、慰问等关心关爱措施,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设立“金融服务、投资咨询、税务服务、维权投诉、法律援助”五个中心,完成20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分类设置“4+X”便民服务功能区,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个性化定制“就近办”服务,构建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着力推进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创建泸州首个“互联网+”泸县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设立“龙城兴园贷”,2021年帮助企业融资84.3亿元,为民营经济减税降费7.3亿元。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盘活闲置土地2.3万亩;推行电价市场化和直供气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四、打造服务平台,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
建立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受理办理工作机制,联合县法院成立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提供便捷法治服务500余人次。在全县“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律师、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中选聘“营商环境观察员”20名,调研收集企业诉求、问题320余个,提出建议260余条。发挥县人大“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县政协“有事来协商”等平台作用,持续开展向民营企业家“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活动,鼓励企业家多渠道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营造风清气正、交往有道的良好政商环境。
五、拓展社会服务,提升民营经济人士贡献力。
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职责。“新冠”疫情期间,泸县民营企业累计向泸县红十字会捐款捐物1560多万元,深圳、佛山、成都等异地泸州商会协助购买防疫物资5000余万元,其中,四川景宏实业集团荣获全国工商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泸县“9.16”地震发生后,泸县各级商会、民企捐款捐物3.72亿元,组织商会志愿者队伍1240余人,为抗震救灾贡献了正能量。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百企联百村”行动,累计捐款捐物或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300万元,打造产业项目10个,帮扶贫困群众就业900余人。其中,泸县嘉禾四季生态农业专合社的双稻双虾产业项目被列为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实践村试点,30家民营企业自愿结对帮扶甘孜州乡城县10个镇乡57个村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泸州市委统战部供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