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泸州篇】泸州市突出“三大建设” 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

近年来,泸州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以服务中心大局为工作导向,强化机制建设、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

2021年9月14日下午,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杨林兴出席会议并讲话

突出机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健全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和商会制度,季度政企恳谈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民营企业家建言资政以及市领导每月“企业接待日”等工作制度8项,每年定期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等,及时传达市委决策部署、及时研究问题、协调安排工作。

二是健全组织机制。

推动泸州市工商联(总商会)成立综合党委,归口领导和管理24个市级直属商会党建工作,协助建立15个异地农民工党组织,在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中设统战联络员85名,指导企业做好人才招引、企业发展等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掌握需求、解决问题、推进工作。2021年5月,泸州市关于加强工商联(商会)组织建设的相关经验做法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是健全调研督导机制。

开展“泸商大普查”,市区县统筹联动,通过电话联系、网络联系、座谈交流等形式,掌握泸州籍在外民营企业家的地域分布、企业规模、主营业务、返乡意愿等情况,建立详实数据库。将非公经济统战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纳入在全省首创的基层统战工作“三维”评价体系,制定异地商会考核和奖励办法等,有效提升工作质效。

2022年4月1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堂兵一行到江阳区华阳街道龙驰领秀小区调研统一战线服务社区基层治理等有关情况

突出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工作支撑。

一是做实政策服务。

印发《全市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助力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十八条措施》《全市统一战线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负面清单》《“泸商回引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及时整理汇编中央和省市支持非公营经济发展政策,主动送政策上门,强化统一战线对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支持、指导和宣传。

二是做实人才服务。

制定《泸州市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实施“133”工程,加强对领军型、成长型、骨干型企业家人才的培育培养,计划到2024年培养100名行业领军企业家、300名成长型企业家、3000名经营管理骨干人才。推动在重庆、深圳、金华等地设立3个人才工作联络站,新成立青海、南宁、南京、海南等异地泸州商会5个,建立市区县属直属商会171个,异地商会25个,商会会员9200余个,工作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

三是做实保障服务。

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个民营企业家法律服务站,在异地商会设立法律援助站、农民工服务站,在各区县创新设立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推动川南临港片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泸州仲裁委员会、市工商联共建服务保障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出台《“酒城同心金融速贷”方案》《有困难找工商联实施方案》等方案,建立高质量的重点支持企业库,加强与建设银行、泸州银行、兴业银行等合作银行精准推荐有融资需求、有发展前景、经营总体良好且诚信守法的企业,解决企业融资困难。近两年,累计举办惠企金融服务活动12场次,对接商会、小微企业500余家,帮助商会及企业争取信贷35.5亿元,有效激发了非公营企业活力。

泸州市工商联积极探索实践,在全省市州工商联中率先成立了泸州市法学会民营经济发展法律研究会

突出平台建设,推进作用发挥。

一是助力资源回引。

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各个园区发展重点,建立泸商回引投资项目库,定期向在外泸商发布全市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等方面信息,用好园区招引、总部招引、合作招引、商会招引四项措施,引进项目69个、资金7.8亿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2名,创办新型经营主体95个,回引农民工1.3万人。

二是助力服务大局。

印发《泸州市统一战线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高规格筹备全市泸商大会,号召全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酒城同心·助力开放合作”等七大系列行动。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千企帮千村”“援藏援彝”等行动,动员商会企业通过产业帮扶、“以购助扶”等方式深化省内对口帮扶工作。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非公企业家智力、资源、项目等优势,在全市探索优秀非公企业家担任“特聘村主任”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人才、资本、经验下乡,实现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方式有机结合。目前,在全市647个行政村选聘非公企业家“特聘村主任”390名。

(泸州市委统战部供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