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人当心!这些千万别吃

今天
七星关区发布重要提示
提醒市民不要随意采摘
野生菌、马桑果
预防误采误食中毒事件发生
关于预防食用
野生菌、马桑果中毒的提示
当前正值野生菌生长、马桑果成熟旺季,为有效预防误采误食野生菌、马桑果中毒事件发生,切实加强以食用野生菌、马桑果中毒为重点的预防处置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七星关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广大群众:
一、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不要食用马桑果,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超市、农贸市场、集市等严禁销售野生菌、马桑果;餐饮服务单位严禁采购加工野生菌、马桑果,一经查获将严肃处理,造成人身伤害,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学校食堂、幼儿园、旅游景区供餐单位、集体食堂、婚丧宴请、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大型会议、建筑工地食堂等群体用餐单位,严禁采购、加工野生菌、马桑果,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误食野生菌、马桑果后10分钟到48小时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情况紧急或者在等待就医过程中的患者,如果以上反应是在6小时内发生的,毒素仍然停留在胃里,还未被吸收到血液中,可以先采取催吐、导泻的方法(如喝大量的淡盐水或服催吐药物等)使毒素尽快排出体外。
特此提示
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5月25日
2020年4月下旬到6月上旬,贵州省各地发生了多起儿童采食马桑果中毒事件。除黔东南州外,其他8个市(州)均有报告,其中毕节市报告事件数最多。从暴发地点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毕节市黔西县和织金县、铜仁市沿河县、安顺市西秀区。
图片
如何正确辨识马桑果?
马桑果为马桑科马桑属马桑的果实。马桑全株有毒,嫩叶及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果实每年5-6月份成熟,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呈红色或紫黑色,多肉多浆,味甜略涩。我省多个市(州)均有分布。由于儿童或野外作业者辨识能力弱,容易与可食用果实(桑葚)混淆,被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
图片
误食中毒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马桑果主要毒性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和羟基马桑毒素等,一般在进食后0.5—3小时发病,初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涎、胸闷、乏力、腹部不适、腹痛等,偶有腹泻,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瘙痒,严重时可出现频繁抽搐、癫痫持续状态、高热、昏迷、脑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多因呼吸衰竭、心跳骤停致死。
每年6—10月
贵州进入野生毒蘑菇中毒高发时期
毒蘑菇中毒是引起
我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死亡的主要原因
蘑菇中毒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和治疗方法
最好的防控措施
就是不要随意采食和买卖野生蘑菇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或畜禽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已超过500种。贵州省发生较严重的蘑菇中毒多为鹅膏属物种引起。鹅膏是大型真菌的一个大类,其中剧毒种类的主要特征是菌柄上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
图片
△ 典型剧毒鹅膏的示意图(黄盖鹅膏)
除了上述长有“菌盖、菌环、菌托”的鹅膏类蘑菇可能有毒,无“菌盖、菌环、菌托”蘑菇也可能有毒。因此: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绝对不要采食“头上戴帽(有菌盖)、腰间系裙(有菌环)、脚上穿鞋(有菌托)”的野生蘑菇!
发生野生毒蘑菇中毒时怎么办?
进食野生蘑菇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有其他不适,要高度怀疑野生蘑菇中毒,野生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2、在等待救治时,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对神经精神型的中毒患者进行束缚,防止其伤人或自残甚至跳楼等举动。
3、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把进食蘑菇的照片提供给专业人员救治参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4、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蘑菇中毒的医疗条件,医院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公示!毕节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上榜毕节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图片
来源:微七星关 贵州疾控
编辑:史无双 责编:龙 媛
编审:杨小旗 监制:王方雁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