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世间珍宝的古地图,神秘的文字指向广西?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世界地图学史上罕见的珍宝。

它绢底彩绘,成图于公元前168年以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几幅地图之一,绘制的是西汉王朝诸侯封国长沙国南部的地形。1973年,考古人员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它。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经过对地图复原、比对,研究者发现,《地形图》上所标注的文字中,位于南部的“封中”二字非常特殊。它是《地形图》上除了水名和“帝舜”之外唯一没有圈加任何符号注记,在史书中也无其它记载的地方。它是一座城池、一个要塞,亦或是一片区域?长期以来,其真实的含义成为“历史之谜”。

“封中”,究竟在哪儿,又蕴藏了怎样的秘密呢?

1996年4月的一天傍晚,广西贺州八步区铺门镇三元村一对夫妇,在他们耕种了20多年的山坡上翻种花生,结果从土里翻出了一些红砖。夫妻俩看着这些红砖挺结实的,数量还不少,就把能搜集的红砖都挑回了家,准备用来搭建猪栏。

夫妻俩挖到红砖的事在村里传开,当地文物收藏爱好者顾世南赶紧找到他们家,发现这砖上竟然还有文字。顾世南意识到,这是古墓的墓砖。

【贺州市封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顾世南 当时这个砖丢在土地旁边 我们就去捡回来 我们封阳砖它是有明文标识的 三个字的 封阳县三个字 从我们整个潇贺古道这几个县来讲 目前还没发现(类似的砖) 】

只可惜当时古墓已经被盗空了,这墓砖也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重视,直到2017年,广西组织文博专家到铺门镇开展“古道”调查,当墓砖摆到专家面前时,大伙儿都惊呆了。

专家们根据砖上的纹饰推测,这是东汉时期的墓砖,而墓主人很可能是当时封阳县的一位官员。

砖上的“封阳”二字地名,最早见于《汉书》卷二八下记,“封阳,应劭曰:‘在封水之阳’”。封水,就是贺江。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于公元前111年设置封阳县,其管辖范围,东至今天广东怀集县,西至广西苍梧县一带,是当时苍梧郡十县之一。在此之前,这里属南越国南海郡管辖,但没有设县。

刻有县名的文字砖,在广西绝无仅有,它让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封阳县拂去历史尘埃,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而封阳县,是距离《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上“封中”二字最近,且以“封”开头命名的古代行政区域。

“封中”是否就是“封阳”呢?

经过研究,学术界有几种观点。其中,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认为,“封中”就是指当时与长沙国接壤的南越国封阳地区。只不过因为地图的成图时间要早于封阳县命名的时间,才出现名字对不上的情况。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封中”的意思是交界处,它指的是长沙国和南越国交界的地方。

【贺州市博物馆馆长 胡庆生 封 在过去就是一个边疆的意思 长沙国沿着边界设有很多的封 一个封就是一个守卫边疆的一个军事机构 但这个机构控制一大片区域 那么由于当时在长沙马王堆这个地图是由长沙国来绘制的 南越国是它的敌国 它是没法进这边南越国这边来进行来绘制地图的】

虽然关于“封中”具体是哪里,学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从地图上的标注可以看出,长沙国对“封中”这片区域非常重视。

铺门镇文物收藏爱好者顾世南从1993年起便开始接触文物收藏。2017年,贺州市文物管理所要在铺门镇建立一个文物工作站,顾世南得知后便提出,将工作站与自己的收藏品结合,同时把他家的老宅——一座四合院腾出来,建设成为民间博物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

2019年,封阳文化博物馆挂牌并免费对外开放,文物工作站也正式设立,顾世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多年来为了解开“封中”之谜,他一直在做着研究。

(汉代封阳县县治高寨古城)

【贺州市封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顾世南 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就是原先的封阳古城的主城区 】

这片位于铺门镇河东村北的区域,如今被茂盛的花生、玉米等农作物覆盖,高高堆砌的土台,还留着人工雕凿的痕迹,若不是如此,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座古城遗址。

自汉武帝设置封阳县后,高寨古城就作为县治,直到北宋开宝四年才降为乡,历时1082年,长期是联通湘桂地区潇贺古道上的商埠要津。

(金钟一号墓墓址)

1980年,考古人员在高寨古城附近抢救性发掘一座大墓,将其取名“金钟一号”墓,并在墓中发掘出一枚印章,上面刻篆有“左夫人印”四字。

(左夫人印 贺州市博物馆馆藏)

这个发现让考古人员感到惊讶,因为根据《汉书》记载,当时只有皇帝的妾室或列侯的妻子方能称为“夫人”。

【原广西博物馆副馆长 研究馆员 蓝日勇 以前北方汉族没有称左的 汉族夫人没有分左右的 只有西北匈奴那边文字有记载的 夫人才分左右 少数民族人王的老婆分左右夫人是一样的】

研究者认为,“左右夫人”是身为中原人的南越王赵佗仿效秦汉制度,融合南方少数民族部分传统而定下的礼制。

而“金钟一号”墓中杏形金墓目、扣金变形夔纹玉环等稀有文物的相继出土,更加让考古队确定了墓主人是南越国王侯一级的人物。

高寨古城附近南越古墓群的发掘,又证明了在汉武帝设置封阳县之前,高寨城址已经存在,而且极有可能是一座诸侯王城址。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 封阳石城)

在今天的广西贺州八步区铺门镇,不仅有规模宏大的汉代古城遗址,还有浑然天成的军事要塞。

位于铺门镇中华村内,与高寨一江之隔,直线距离4公里左右的石城,被认为是高寨古城的卫星城。它因四周石山环抱,仅南北相对有天然的豁口而得名。它扼守着高寨古城上游,抵挡在长沙国与高寨古城之间。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 封阳石城)

作为军政重镇,同时又是潇贺古道关键节点,长沙国对封阳地区的重视,并在地图上进行对应的标注,也就不难理解了。

汉武帝收复岭南的控制权后,封阳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联罐、五联罐,在贺州铺门镇的汉代古墓中屡屡发现。这种生死两用的器皿,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岭南文化的典型器物,秦汉时期在岭南地区和北部湾西岸地区流行。

实际上,类似的联体陶器在商周到三国时期在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以及在地中海地区都有出现。相关研究认为,汉代岭南地区与滇、黔、巴蜀地区存在交流关系,海外贸易也已经开启。四联罐、五联罐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增多,并成为主流,证明它们不是岭南地区原生的器物,而是一个选择并适应的过程。

对于这种联体陶器的用途,研究者的观点也不同,但都与封阳本地粮食产量稳定、物产富饶有一定的关联。

贺州市封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顾世南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农业农户的荣誉,比如连续5年的种植大户交的税比较多,那么他过世之后就有五联罐这种荣誉。

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认为,五联罐和四联罐说明我们古代广西贺州人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它里面装的是不同的香料,或者是厨房用的调料调味料,因为南方产香料很多,容易采集。在饮食这一块,资源丰富。

封阳,北连荆楚,南接桂粤,促进五岭南北文化融合的重要走廊,到秦汉时期是中央王朝维护岭南稳定,保证国家版图完整的一条重要交通线,后来又发展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秦汉雄风千年浩荡,丝路风帆万里远扬。封中之城——封阳,在构建华夏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会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