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天时地利人和,什么叫天时?天时就是一个上天赐予、改变整个局势的战机。战机没到的时候,你心里再憋屈,都得先忍着——连朱元璋、勾践都能忍,你又有什么不能忍的?
最近京畿某市出现了大批手持身份证举报的受害者,我们作为网友无法核实他们说的真假,但是他们就是等到了一个好时机,可以不惧报复地进行实名举报,终于忍到了这一天。
我们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吧,说越王勾践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又是送西施,又是送煮熟的种子,最终灭亡吴国。
但事实可不是这么回事,送西施也好,送煮熟的种子也好,都不是关键因素,如果不是吴王夫差自己作大死,穷兵黩武去中原诸侯争霸的话,越国是没机会的。
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太湖打败越王勾践;前486年,夫差开凿邗沟;公元前484年,吴国与齐国艾陵之战(济南市莱芜区),吴鲁联军大败齐国。
然后在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鲁哀公在黄池会盟,吴晋争强,结果晋国击败吴国,等到吴王夫差退兵会苏州的时候,发现老巢已经被越国偷了,太子也被杀了。
来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
越王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报仇雪恨,当时吴王南灭越国,北胜齐国,会盟黄池的时候,越王只能恭顺,给他八个胆子也不敢反水;但是晋国大败吴国之后,越王勾践的机会终于来了。
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当我们身处一个无从发力的困境时,只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保证自己的核心技能不落伍,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总能等到一个改变人生的时机,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在柳暗花明之前,身处困境的人能做的,就是一边努力,一边隐忍,一边等待。这就是三起三落的总设计师给后辈留下的宝贵经验。
所以,这一次打人事件,还有之前的毒教材事件,就像突尼斯那个自焚的小贩,还有美国被跪杀的弗洛依德一样,在发生之初,没人能预测出这件事会导致整个局势的改变。
所有的大事件,都是在各方实力合力的推动下发生的。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有类似《琅琊榜》里面林殊这样神机妙算,预判了所有人的预判,所有对手都按照他的布局去表演这种事。
《琅琊榜》的一个极大局限性,就在于所有没名没姓的角色,都是只会无脑执行上级领导命令的NPC。但实际生活中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妻儿老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会评估胜率,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而关键时刻,一两个人就能改变事件走向。
中国古代真的有个梁朝,也就是南梁,下辖区域大约就是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一带,跟琅琊榜的大梁很像;真实的南梁有一场著名内乱,也就是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就死在这一役中。
当时的南梁,全部军力接近50万,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方守备部队(鱼腩部队),萧衍是开国皇帝,文治武功在历史上也排的上号;但是侯景仅仅以8000残兵就能直接作乱,导致梁武帝身死。
比如侯景之乱里,萧正德是萧衍的侄子,原来也是可以当太子的,后来没当上,心怀不满。后来被太子萧纲分配镇守宣阳门,萧正德可不是个NPC,转手就把侯景的军队放了进来。
侯景的部队进京后,还要攻破皇城,可是羊侃坚守皇城,久攻不下;围攻从十月二十五日开始,一直围困到第二年三月,侯景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四面猛攻,于是两个小人物董勋(书佐,即秘书)和熊昙朗在三月十二日引侯景部队从西北角楼攻入台城。萧衍Game Over。
在现实生活里,再小的工具人,也是会看风向下注的。比如《扫黑风暴》里面的徐小山,作为服务员,是个标准的小人物吧?
但是他听到了孙兴的自言自语,就能兴起敲诈孙兴的心思,孙兴让派出所长胡笑伟抓了徐小山,本来可以了事,偏偏逼奸了徐英子,徐英子跳楼自杀,结果又惹出来林浩跟他死磕,最后孙兴Game Over。
机不可失
大家都要等时机。我国对印对越两场反击战,等待的不也是一个国际局势的良好时机么?
试想一下,河北某市的市委书记/市长骆山河、公安局长何勇在2021年到任,你觉得骆山河和何勇真的能够马上收拢人马如臂指使么?体制内的领导没有100%的人事权,想一言九鼎,是真的挺难。
比如大公司总喜欢空降高管,可能是领导认为只要空降高管并且给人给钱给权,高管就能带领着原班人马迅速形成战斗力,但「迅速」二字就太难了!
高管首先需要先召集自己的旧部中层,来确保命令可以被执行;同时还需要逐步消除新团队原领导的影响力;还需要从新团队中发掘、提拔愿意跟高管干的人;
然后还要招兵买马,丰富自己的班底;但在这个阶段,整个部门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必须要等到某个时机到来的时候,要么获得极大的功劳,要么清算掉某些元老,然后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
这下子时机到来了,又是异地办案,那何勇就能真正调动组织和团队的力量,进行扫黑除恶,把原来的势力连根拔起,剩下的基层上面没人罩着,也就兴不起风浪了。
这就是天时。
绿藤市恢复朗朗乾坤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