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核心观点集(2022年6月13日–6月19日)

一、本周要点

刘锋(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现代化基建需加强软基建

未来我国基建投资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再单纯地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要更加注重“补短板”领域的投资,通过“新基建”“软基建”提升资源整合效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在看病就医、社保体系、养老体系等领域的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但对应的管理方式和配套服务相较于硬基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软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导致效率较低,需要花大力气投入和改造。在投资的边际产出效率不断递减的当下,建议在运用财政工具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思路,以“补短板”领域为核心,展开广义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所谓广义的国家基础设施,不仅涵盖狭义基础设施所代表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包括住房供给、公积金与养老金制度、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机制、公共卫生与应急体制机制、基础和职业教育、现代金融体系等一系列软性基础设施。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疫后“三思”:经济的“天花板”?

相较2020年,当前物流、人流恢复相对较慢,或拖累供应链和消费等修复进度。疫情集中爆发时点、地点、防控难度等不同,带来的物流、人流等影响不同,例如,尽管物流已开始修复、但5月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较2020年同期下降近8%;城市商圈客流量总体恢复不明显、5月平均只有2019年的40%左右,而2020年3月客流量已开始逐步修复、4月已恢复到2019年的50%左右。经历两年多疫情反复,微观主体报表更加脆弱、信心明显弱化,修复难度加大、结构分化。工业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4月接近40%、与2020年大体相当,但经过一轮“爬坑”之后、企业资产负债增长动能或趋下降;以休闲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营收持续收缩。企业经营低迷,推升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进而影响消费、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历史新低,高频数据显示,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品增长均乏力。当务之急,减少防疫“一刀切”,科学防疫的同时,加快人流、物流恢复。变异毒株特性等,导致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进而影响跨地区人员流动,民航客运量持续回落、4月创历史新低;人员流动受阻,进一步影响了物流畅通,快递、重卡等水平均未回到疫情前。坚持“动态清零”下,眼下地方或需因地制宜、优化防疫措施,保障人流、物流畅通基础,或才能加快相关消费、供应链等修复。

盛松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二季度大量房企的美元债到期 人民币贬值增加房企的风险

在不改变去杠杆政策目标下,适当延长去杠杆的周期。对三道红线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在维持当前指标六个月不上升的前提下,继续提供贷款。贷款集中度管理,对各银行的达标时间可以考虑往后推迟半年或一年。支持房地产项目收购。在确保资金用途合理的情况下,适度降低预售资金冻结比例;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房企预售资金可以跨项目调剂。

二、经济前瞻

刘锋(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现代化基建需加强软基建

未来我国基建投资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再单纯地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要更加注重“补短板”领域的投资,通过“新基建”“软基建”提升资源整合效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在看病就医、社保体系、养老体系等领域的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但对应的管理方式和配套服务相较于硬基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软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导致效率较低,需要花大力气投入和改造。在投资的边际产出效率不断递减的当下,建议在运用财政工具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思路,以“补短板”领域为核心,展开广义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所谓广义的国家基础设施,不仅涵盖狭义基础设施所代表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包括住房供给、公积金与养老金制度、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机制、公共卫生与应急体制机制、基础和职业教育、现代金融体系等一系列软性基础设施。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内需企稳回升——2022年5月经济数据点评

随着全国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稳步推进,5月多项经济数据企稳回升。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工业生产重新回正,消费出现较大反弹,投资尽管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基建投资仍有所加快。6月,在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的带动下,供需两端会继续改善,各项经济数据的恢复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当前,在“稳增长”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下,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政策力度,二季度后期和三季度前期增量政策工具推出及其力度、提前量和冗余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廖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随疫情好转明显反弹

在防疫措施大幅放松的预期下,考虑积压释放效应,6月可望出现一个比5月份强劲得多的报复性反弹,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复苏至6%左右。则2季度和上半年的GDP增长速度将分别为1.3%和3.3%左右。下半年,防疫措施大幅放松和宏观经济政策宽松加码的效应将全面释放,促使经济复苏实质性地加速,初步预计GDP增长5.5%左右。 鉴于此,预计2022年我国GDP增长4.5%左右。

李宗光(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稳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强化

1)5月份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已经非常接近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供应链的强大韧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政府的务实高效,将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较好地兼顾起来;2)随着稳定经济大盘33条的落地,以及防疫措施的科学优化(比如卫生部门的九不准),经济复苏的势头还将加速;3)同时,我们看到,线下消费、服务业复苏势头相对滞后,线下消费商户困难较多。下半年,稳增长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刺激消费上,比如地方主导的发放消费券等活动;4)房地产的改善仍有较大空间,也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如何在房住不炒大前提下,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需求层面,要抓住合理需求、改善性需求牛鼻子;供给层面,改善民营地产商融资环境和信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启动房地产行业这个“周期之母”。5)随着新冠药的成功研制,疫情防控措施可以与时俱进地改善、优化,利用科学力量,以最小代价控制住疫情,实现“疫情防控”与“稳增长”的更好兼顾。

汪涛(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全球滞胀风险和应对政策分析

全球滞胀风险具有异质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欧洲国家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高。二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出现了增速放缓和通胀高企的现象。三是亚洲各国的表现较为突出,滞胀风险相对较低。当前的通货膨胀现象是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需求侧效应在美国可能更显著,这是因为美国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另一方面,我们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供给冲击,也不应忽视某些背景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减碳的努力和去全球化力量都推高了商品价格,并且这些因素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当前形势下,合理的应对政策应思考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是否应采取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第二,大幅收紧政策可能带来经济衰退。通胀和经济停滞哪个更需要避免。第三,考虑到通胀的供给和结构性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比原来较高的通胀率是否对经济更有益。第四,考虑到通胀的多种成因,完全依靠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是否合理。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繁荣的顶点?美国“硬着陆”风险讨论

疫情期间的供给冲击,让经济更易“滞胀”、政策陷入“两难”;货币政策“慢了一拍”、财政政策“有心无力”,加大了本轮周期“硬着陆”的风险。持续的高通胀,已成为影响美国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宏观变量;慢了一拍的货币政策,只能“赶作业”式的收紧,持续保持高强度的收紧。与过往周期相比,财政政策更被动的处境,使货币收紧的同时,财政对冲有心无力,加大经济“硬着陆”风险。货币金融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地产链条、弱资质企业等领域或更早表现出脆弱性,其风险暴露情况也需要持续重点观察。2021年大部分时段,30年期按揭贷款利率在3.0%附近上下浮动;2022年初以来加快上行,截至4月中旬以来持续保持在5%以上;其他期限的利率水平有类似特点。地产、汽车、弱资质企业等领域,相应经济活动对利率的敏感度较高,利率快速上行的影响,或更早体现。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28年来最大加息,抗通胀的经济代价有多大?

美联储的加息路径成为最大风险来源,左右下半年经济预期和市场走势。警惕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四大副作用,或引发衰退风险。一是房地产销售走弱。美联储加息后利率飙升,抵押贷款需求锐减,销量下跌;全球建筑商协会NAHB指数新低,开工活动低迷。二是失业率反弹。美联储当前的预测已显示,允许加息后失业率上升以实现通胀降温。往后看劳动力继续修复的动能已明显放缓,就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减弱。三是制造业投资转差。美联储加息后抑制了需求,制造业PMI景气度下行,投资意愿不足。四是居民消费低迷。美联储加息难以解决供给短缺所引发的通胀,高通胀使得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信心和消费倾向下行。资产价格怎么看?大类资产衰退交易不断演绎,在“滞”与“胀”之间切换。预计美债摸高3.5%之后,或将进入区间震荡。美股短期有修复的空间,但是中期三重承压,尤其是成长风格受冲击更大。预计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全球加息周期继续升级,欧央行等非美经济体货币紧缩追赶美联储,美欧利差收窄引发美元回调。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追回的经济

环顾周遭,微观主体整体预期依然低迷,但用电量等表征的经济环比增速已趋改善,金融市场也给予积极反馈。但与过往不同,也许是出于对动态清零下现有病毒高传染性及疫情反弹的顾虑,本轮峰值后管控放松速度明显偏慢,压制了经济环比修复的弹性。疫情并没有阻断基建投资等年初既定的资金流和项目储备量,叠加近期政策增量,实物工作量脉冲式的反弹显而易见。真正值得担忧的是,国内疫情持续严控下人员流动的长期缓慢、消费服务业的深度低迷,以及海外管控放松下我国出口份额的收缩性趋势。展望未来,疫情峰值后经济“自然回补”和政策“主动发力”的逻辑延续,投资及整体经济三季度有望达到阶段性高位。核酸常态化下大规模疫情复发概率降低,但经济能否回归常态依然受制于疫情管控。若无增量政策,随着外需回落,四季度经济可能边际回落。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疫后“三思”:经济的“天花板”?

相较2020年,当前物流、人流恢复相对较慢,或拖累供应链和消费等修复进度。疫情集中爆发时点、地点、防控难度等不同,带来的物流、人流等影响不同,例如,尽管物流已开始修复、但5月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较2020年同期下降近8%;城市商圈客流量总体恢复不明显、5月平均只有2019年的40%左右,而2020年3月客流量已开始逐步修复、4月已恢复到2019年的50%左右。经历两年多疫情反复,微观主体报表更加脆弱、信心明显弱化,修复难度加大、结构分化。工业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4月接近40%、与2020年大体相当,但经过一轮“爬坑”之后、企业资产负债增长动能或趋下降;以休闲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营收持续收缩。企业经营低迷,推升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进而影响消费、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历史新低,高频数据显示,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品增长均乏力。当务之急,减少防疫“一刀切”,科学防疫的同时,加快人流、物流恢复。变异毒株特性等,导致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进而影响跨地区人员流动,民航客运量持续回落、4月创历史新低;人员流动受阻,进一步影响了物流畅通,快递、重卡等水平均未回到疫情前。坚持“动态清零”下,眼下地方或需因地制宜、优化防疫措施,保障人流、物流畅通基础,或才能加快相关消费、供应链等修复。

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消费和服务业修复在望 市场并未充分预期

多维政策推动 制造业投资成前5月数据最大亮点;基建投资全年增速预计在7%-8%之间;传统宽信用主体已基本没有扩张区间 应尽快切换目标;结构性工具仍有很大政策空间;通过宏观审慎考核提升结构性政策效果;突破附加条件美联储加息75BP符合预期;美联储紧缩政策下半年将趋缓 对国内政策牵制逐渐降低;纳斯达克仍有机会 黄金大概率上涨;下半年疫情好转可重点关注消费板块。

盛松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二季度大量房企的美元债到期 人民币贬值增加房企的风险

在不改变去杠杆政策目标下,适当延长去杠杆的周期。对三道红线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在维持当前指标六个月不上升的前提下,继续提供贷款。贷款集中度管理,对各银行的达标时间可以考虑往后推迟半年或一年。支持房地产项目收购。在确保资金用途合理的情况下,适度降低预售资金冻结比例;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房企预售资金可以跨项目调剂。

三、投资策略

李宗光(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中级别反弹已兑现,接下来呢?

短期内,指数在3280-3300点附近反弹基本结束,参与到这波反弹的朋友们,可以适当落袋为安了。考虑到这波反弹的动能较强,如果月中有MLF加量、降息动作,叠加新冠药(VV116)的出现,指数反弹到3340点,即120日线的位置也是有可能的。中期来看,我们并不悲观,对未来持开放态度,等待市场有一个二次回踩后,结合下半年风险因子演进再做判断。理想情况下,伴随相关风险因子持续改进,指数回踩3000点后,有望迎来反转性行情。当然,如果下半年海外滞胀加剧,多重约束下,经济出现“L”型复苏,那么不排除指数更长时间寻底的可能性。长期来看,我们对A股的前景无比乐观。最激动人心的机会仍在中国,清洁能源、医药、硬科技进口替代等机会层出不穷。泡沫挤干净后,未来仍将出现波澜壮阔的结构性牛市行情。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美股重挫影响A股短期走势 A股中期回升态势不变

由于过去十年A股和美股关联度并不高,所以美股近期下跌并没有对A股走势形成太大影响。A股市场仍然延续震荡反弹走势,一改以往A股表现疲弱局面,这在全球股市调整背景之下难能可贵。究其原因是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边际改善,这将会给投资者带来乐观预期。虽然短期之内受到疫情反复影响,部分地区恢复较慢。但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现在和4、5 月份相比已经有明显改善,消费股表现也有望接力新能源迎来前景回升机会,当然新能源属于景气度较高,受到疫情影响较小的板块,所以反弹力度较大。甚至一部分新能源龙头股创出历史新高股价,新能源汽车龙头更是突破1万亿市值大关,而消费反弹较为缓和,这也和景气度没有新能源高有关。整体来看,现在我国经济正在逐步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触底回升,而随着多重稳增长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后市将会有较好复苏机会。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大家可以继续抓住新能源龙头股或者清洁能源基金机会,布局碳中和受益的板块。而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也将迎来复苏机会,消费白马股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品种。

四、货币和经济政策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缩表: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结构以及政策工具出现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负债端逆回购协议、财政部一般存款的规模和占比明显提升,这使得缩表对于流动性的扰动可能相对较低。一是,从资产端来看,规模变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MBS占比下降,使得缩表的不确定性降低。二是,逆回购协议规模大幅上升、短端利率更接近利率下限,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比上一轮缩表开始前更为充裕,为缩表的流动性冲击提供了更厚的缓冲垫。三是,随着美国财政政策逐步正常化,财政部一般存款规模可能会在下半年缓慢回落至疫情前水平,进而向市场释放一定流动性,缓解缩表带来的影响。四是,常备回购便利工具的推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供流动性,并稳定市场信心,降低流动性短缺发生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缩表初期市场流动性或许不会受到过大扰动,但从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来看,美联储缩表的冲击依然不可小觑。自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来,10年美债收益率一度上行至3%以上,尤其实际利率从3月1日的-0.90%回归至5月10日的0.34%,即体现了市场在进一步计入缩表的影响。美债利率的攀升成为美股调整的重要催化。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当前财政政策仍需进一步放松

中央财政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一步发力:第一,将今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率由2.8%上调至3.2-3.3%;第二,在专项债之外,今年中央财政再发行1-2万亿人民币的特别国债,用来支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投资,以及给受到疫情冲击严重的中低收入家庭与中小微企业提供补贴;第三,适当放松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力度,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新一轮基建投资。在财政政策放松的同时,货币政策应该趁着国内通货膨胀率尚在低位的时间窗口,进一步降息降准,以保障充足的流动性与信贷供给。虽然美国长期利率正在上升,但只要中国央行容忍人民币汇率在较宽区间内的双向波动,以及保持适当的资本账户管制,国内长期利率仍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空间。 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增长压力非常严峻,稳住经济大盘离不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时发力,也离不开调整部分宏观收缩性较强的监管政策。财政放松、货币放松、监管政策调整三方面政策不可或缺,而财政放松在其中应该也必须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

邢自强(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警惕全球疫情后遗症,慎言中国赤字货币化

第一,中国在财政发力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协调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当前不必陷入纯学术理论的辩论,而且完全不需要走到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去一级市场购买国债这一步。因为中国接下来的全国两会可能会安排的财政政策力度将是适度的,相对而言,还有比较大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去配合提供长端低利率支持。譬如央行还有充足的常规性工具如降息、降准备金,降超额准备金的利息,注入流动性、窗口指导等,尚远未到零利率,或是存款准备金降无可降的程度。即便常规政策不够,还可以考虑设计某些向金融机构定向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其购买新发特别国债的机制,譬如过去曾经使用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以及用特别国债交付准备金等。所以我觉得不需要陷入赤字货币化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自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空间还比较大。只要加强财政和货币的政策配合。一言以归之,我们在全国两会后可以看到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之间加强协调配合,使得财政发债的发力对私人部门不至于产生挤出效应。赤字货币化之辩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沟通的艺术

一谈到非常规货币政策,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QE。其实,市场关于美联储“前瞻指引”的研究完全不够。简单而言,就是与市场沟通的艺术。这是建立在学术界对预期的重要性的研究基础上的,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如此强调政策可信度的原因。所谓“不要站在美联储对立面”,就是对美联储公信力的褒奖。实证中看到的许多政策的非对称性,比如QE和缩表对期限溢价的非对称影响,都叠加了前瞻指引的力量。6月FOMC会议在即,市场预期大概率加息50bp(CME官网为75bp),宏观预测(SEP)和鲍威尔的会后声明更为重要。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沃尔克时刻”昨日重现

超预期的宏观经济裂变总是会激发超常规的政策应对。6月16日,美联储FOMC会议加息75个基点落地,货币紧缩政策力度进一步加码,加息与缩表效应相互叠加,“沃尔克时刻”再度重现。此前,美国5月CPI同比增幅超出市场预期,消费者信心意外羸弱,美国经济深陷“滞胀”困局,再通胀压力与实体经济复苏困难期、政治大选角力期以及地缘动荡敏感期等特殊状态相互叠加,超常规加速加息是“滞胀”格局超预期固化的必然结果。我们预计,美联储今年全年加息300个基点左右。在“沃尔克时刻”的破窗效应与外溢冲击的相互作用下,全球政策当局短期仍需警惕加息缩表加快推进造成经济金融市场波动,长期则需侧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经济增长核心动能,唯有不拘一格、全力以赴,才能走出滞胀、行稳致远。

陶冬(瑞信董事总经理):联储超大码加息,市场稳住了,经济呢?

将基准利率从年初的零利率,在一年中拉升到3.5%,是一个巨大的政策冲击,对经济和对市场的打击是深远的,不确定性大增。但是错过了去年加息窗口期之后,美国对物价失控到了群情激愤的地步,联储没有太多的政策选择。中期选举的政治考量进一步压缩了政策当局同时保就业的选择空间,这次FOMC会议的讯息是,“不惜代价整治通胀”。然而,如此做法的代价是经济与市场可能受到重击,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近日已经跌到了零,同时政策风险大增。金融时报最近对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明年进入衰退。更可怕的风险是,通货膨胀未能调下来,经济增长却被摧毁了。美国出现滞涨的机会已经明显上升,其烈度可能不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至暗时代”,但是由于需要同时应对物价和就业两个政策目标,治理难度和时间长度都可能不同于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场景。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软着陆”梦未央——2022年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解读

当下,美国及全球通胀形势仍然严峻,美联储与市场似乎正在做“最坏的打算”。但另一方面,美联储和市场目前或不应过早放弃对“软着陆”的憧憬。正如美联储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的乐观预测所示。美联储决策需要保持前瞻和灵活,或应在判断通胀压力可控时适时放缓紧缩节奏,尽量避免“刹车”过猛。美联储会快速加息至2.5%左右的“中性水平”是较为确定的,但年内会否加息至3.5%以上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美联储的陡峭加息:缘由、冲击与应对

考虑到本次美联储加息与俄乌冲突两者相互交织,这两大冲击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重新面临滞涨的挑战。极其陡峭的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对新兴市场与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都不会小。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在外部冲击加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千方百计维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稳健的国内基本面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首要前提;其次,新兴市场国家应该避免出现过大的经常账户逆差,过大的经常账户逆差通常会导致本币面临很大贬值压力;再次,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允许本币对美元汇率具有较大弹性,汇率浮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释负面外部冲击的力度;第四,新兴市场国家应该保留适当的资本流动管制,以防范出现资本大量流出与本币贬值预期之间的恶性循环;第五,新兴市场国家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危机应对预案,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有可能调整赤字率吗?

和5月经济、社融数据一样,5月财政收入也有所好转、但降幅仍大,进一步指向经济还在底部,政策仍需全力稳增长,财政端有三大关注点:专项债项目落地等存量政策;发特别国债、调整赤字率等可能的增量政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速。1、一般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好转、但降幅仍大,留抵退税、疫情等仍是主要拖累;财政支出节奏在4月放缓后明显加快,交通运输等基建类项目是主要拉动。2、政府性基金收入续降,土地出让仍低迷;政府性基金支出加快,主因专项债发行与使用加快。3、往后看,财政政策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后续可关注三大方向:存量政策:按计划 6月底专项债将发行完毕,预示存量政策的财政资金已基本到位,后续紧盯专项债、留抵退税的执行情况,尤其是专项债项目的落地情况。增量政策:根据我们测算,年内资金缺口约1.2万亿。继续提示发行特别国债必要性上升、操作上也可行,但6月已不太可能发,需紧盯后续会议。此外,调整赤字率也是可选项。财政体制改革:6.13国务院印发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明晰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解析全球高通胀:根源、持续性、挑战与应对

全球通胀不会回到1970年代那样两位数的通胀水平,但可能由过去20年的3-4%左右上升至6-7%左右甚至更高一点的通胀水平。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的三重冲击,真实增长压力非常大。当前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继续果断放松,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稳住经济大盘。当然,在美国长期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国内利率水平的稳中有降,可能会加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一方面,我们应容忍人民币汇率的适当贬值,因为这是市场供求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汇率贬值压力过大,中国央行可以通过暂时收紧资本外流管理的方式来稳住汇率。因此,我们不能以保汇率为由,就拒绝继续放松货币政策,这无疑是舍本逐末。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猪肉价格已经触底反转,在全球粮食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CPI同比增速可能从今年年底开始显著上升。因此,未来两个季度将是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时间窗口。如果现在不放松,未来一旦通胀快速反弹,货币政策放松就面临更多的掣肘因素了。

最新疫情追踪

国内方面,6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1例(山东10例,福建9例,上海6例,北京1例,江苏1例,湖南1例,广东1例,云南1例,陕西1例),含1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8例,福建1例,湖南1例);本土病例5例(上海3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房地产新闻一览

国家统计局: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降势,但降势趋缓,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有回落或降幅扩大,同比下降城市个数增加。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央视财经)

广东多市下调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据上证报,6月10日起,广东湛江、阳江、肇庆、汕尾、茂名等地市陆续下调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此次首付比例旨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湛江、阳江、肇庆、茂名的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5%下调至20%;汕尾首套房首付不低于25%,贷款未结清二套房首付不低于30%。(上证报)

雄安新区住房租赁政策出台实施:多形式培育住房租赁主体雄安新区管委会日前印发《关于雄安新区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和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一是多形式培育住房租赁主体,拓展租赁房源,有效增加市场供应,提高供给质量。稳定租赁关系,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完善住房租赁支持政策,落实住房租赁税收优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三是建立住房租赁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房源发布、房源核验、交易撮合、合同备案等便捷服务,强化合同备案信息在申领居住证、办理积分落户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四是规范住房租赁行为,实行人员、房源信息“双核验”,住房租赁企业(机构)、租赁合同“双备案”,适时发布租金参考价,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五是健全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体系,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管理服务职责,完善住房租赁企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财联社)

深圳5月新房住宅成交量下跌37%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数据,深圳新房成交整体疲惫。2022年5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为1877套,环比跌幅为37.28%;二手房住宅成交量2318套,环比涨幅24.62%,接近2021年7月份数据,今年首次超过新房成交。(每日经济新闻)

多地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4.25%刚需购房成本降至近十年低点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在利率调整前,首套个人住房LPR此前最低为4.6%,利率调整后,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4.25%。以100万元贷款金额、3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的按揭贷款为例,在利率调整前,首套个人住房LPR为4.6%,此时月供额为5126.44元。利率调整后,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4.25%,此时月供额为4919.4元。以此计算,月供额减少了约207元,贷款总利息减少约7.45万元。(澎湃新闻)

乌鲁木齐二手房首付比例降至两成新疆乌鲁木齐政府官网显示,乌鲁木齐出台9方面57项措施推动经济稳增长,其中提到,将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乌鲁木齐市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70万元调整为80万元,同时将住房公积金借款人(含共同借款人)贷款额度计算倍数由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0倍调整为15倍,支持居民改善性需求;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降低至20%。(澎湃新闻)

杭州无房职工家庭公积金最高可贷120万元6月15日,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就提高杭州市无房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职工家庭名下无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在首次购买普通自住住房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最高贷款限额标准上浮20%。其中杭州市区职工单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从50万元提高到60万元,夫妻双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120万元,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根据当地最高贷款限额标准调整。(杭州日报)

河南濮阳首套房首付最低两成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在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方面,《通知》明确实施“认贷不认房”。对已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商业银行执行首套住房贷款政策。同时,降低首付比例和商业贷款利率。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20%。执行全省首套住房、二套住房最低商业贷款利率的政策要求。(财联社)

基金新闻一览

发改委鼓励高质量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6月1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鼓励高质量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形成示范效应。鼓励民间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高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便利程度。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等方式盘活自身资产,鼓励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财联社)

年内仅25%私募产品正收益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成立满5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29008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年内的平均收益率为-5.99%,有7249只基金年内获得正收益,占比为24.99%。分策略来看,管理期货和债券成为仅有的实现正收益策略,年内整体收益分别为4.26%和1.26%。虽然股票策略5月大幅反弹,但年内依旧以-13.90%的收益排名倒数第二。(新浪财经)

今年以来84只基金清盘!迷你产品拉响警报截至6月16日,今年以来共有84只基金清盘,处于近年同期的高位水平。此外,全市场共有1585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成为面临清盘风险的“迷你基金”。1585只基金中有409只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其中有156只基金成立于2022年。(中证网)

同业存单基金紧急限购 低波动产品申报热度空前近期新发同业存单基金募集频超百亿元,存量产品则密集发布“限购令”,以控制基金规模;基金公司申报混合估值法债基的热度空前。业内称,去年以来不少基民投资权益基金出现了较大亏损,部分投资者转向购买低风险等级产品。(上证报)

细分化成“双刃剑”ETF市场洗牌山雨欲来近年来,ETF赛道成为公募基金“必争之地”,细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不过,同质化竞争和极致细分化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显现,部分ETF产品“困守”清盘边缘,ETF市场正面临一场洗牌。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今年以来共有12只ETF基金摘牌(A/C份额分开计算);另有100只左右ETF基金场内总市值小于5000万元,存在终止上市风险。业内人士认为,ETF赛道细分化、同质化难言利弊,或倒逼管理人优化产品设计和持有体验,重视“可持续投资”理念。(财联社)

经济新闻一览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要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各地要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创业投资。三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新华社)

两部门:各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水利部13日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水利建设金融服务,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创新产品、依法合规,切实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国有大行要发挥资金和网点优势,加大对商业可持续水利项目的信贷投放;中小银行要立足辖区实际,对有还款能力、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等中小型水利项目,给予必要信贷支持。要创新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产品模式,发挥部门合力做好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审贷、自担风险,守住合规底线。(财联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举措。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新华社)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55095亿元,下降0.5%。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61亿元,下降5.6%。(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家发改委:CPI能够完成全年3%左右预期目标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展望今年后期,国内CPI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能够完成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PPI方面,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扰动国际能源和粮食市场,但国内口粮自主自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需求,加之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预计后期PPI涨幅有望进一步回落。(央视网)

反垄断立法最新进展:将进一步明确平台经济适用规则反垄断法修正草案拟于下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16日在北京表示,提请审议的草案二次审议稿将进一步明确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具体适用规则。既有总扩性的规定,比如在总则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排除、限制竞争。同时也有针对垄断行为类型规定的细化规则,比如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章中规定了专门条款。(财联社)

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重磅方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对此,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证券报)

央行: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396.39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96.3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57.9万亿元,同比增长8.6%;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8.8%;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5.67万亿元,同比增长5.8%。金融业机构负债为360.27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32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5%;证券业机构负债为9.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保险业机构负债为22.85万亿元,同比增长6.1%。(财联社)

工信部: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4.13亿户14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保障有力的网络基础设施,5G实现全球引领。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建成5G基站达到161.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4.13亿户。技术产业实力显著增强。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38.2%,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央视新闻)

近7成经济学家预计美国明年陷入衰退在英国《金融时报》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中,近70%的学院派经济学家表示,美国经济明年有可能将陷入经济衰退。英国《金融时报》最新调查显示,在49名受访经济学家中,近40%比例预计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将在2023年上半年宣布经济衰退。《金融时报》表示,大约1/3受访者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经济衰退。(新浪财经)

吉利拟收购魅族科技79.09%股权13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案件公示。根据公示信息,星纪时代已与魅族科技以及涉及交易的股东签署协议,星纪时代拟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第一财经)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在14日上午的“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年来,我国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央视网)

瑞典5月通胀率创1991年以来新高瑞典中央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瑞典5月通货膨胀率为7.2%,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瑞典中央统计局统计学家卡尔·莫滕松在新闻公报中说,“食品价格上涨对通胀率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肉类、牛奶、奶酪和鸡蛋价格大幅上涨。数据显示,除食品价格外,电力、娱乐和文化活动价格上涨也推高了5月通胀率。中央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典3月和4月通胀率分别为6.1%和6.4%,连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财联社)

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5%;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2%。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9%。5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2小时。(国家统计局网站)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当地时间15日,北京时间1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6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声明。根据声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5%-1.75%之间。这是自1994年以来加息幅度首次达到75个基点,凸显美联储激进式收紧货币政策的紧迫性。(央视财经)

日本连续1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6月16日,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5月份贸易逆差为23847亿日元,创1979年有可比较数据以来的第二高,这也是日本连续第1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受能源价格走高和日元贬值的影响,5月份日本进口额同比增长48.9%,达到96367亿日元,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财联社)

瑞士央行15年来首加息瑞士央行6月17日在季度议息会议中宣布将政策利率上调50个基点,并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这是瑞士近15年以来首次加息。瑞士央行最新预计,今年瑞士通胀率将达到2.8%,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为1.9%,2024年为1.6%。(财联社)

股债汇新闻一览

国家外汇局:5月银行结汇13748亿元,售汇13651亿元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5月,银行结汇13748亿元人民币,售汇13651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97亿元人民币。2022年1-5月,银行累计结汇70450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65393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5057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科创板开板三周年总市值超5.1万亿元2022年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三周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三年来,科创板在促进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科创属性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428家,累计IPO募集资金约6110.68亿元,总市值超5.1万亿元。(财联社)

国务院: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加强资金、要素等政策支持。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统一计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结合地方财力、债务风险情况以及项目融资需求,广东省在分配有关财政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方面对南沙予以倾斜支持。对主要投资港资澳资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基金注册、营商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财联社)

外资年内大幅加仓A股银行保险股对10股持股量增超50%今年以来,外资(北向资金)在持续、大幅加仓A股银行保险股。截至6月10日收盘,纳入统计的36只A股银行保险股中,外资对30只个股的持股量较去年12月31日出现增长,对24只个股的持股量增幅超过10%,对10只个股的持股量增幅超过50%。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外资对青岛银行、中国人保、苏州银行的持股量增幅均超过100%,分别为182.2%、161.3%、102.3%。(财联社)

日元对美元汇率创近24年来新低当地时间6月13日,日元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一度跌至135.22日元兑换1美元,创下自1998年10月以来、时隔约24年的新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称,政府将和日本银行紧密合作,高度关注汇率市场动向和日元贬值对经济物价影响。近期日元汇率持续下跌,日本媒体分析认为,受市场担忧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及日元缺乏遏制贬值手段等因素影响,今后日元贬值的情况可能持续。(新浪财经)

房地产

浙商证券:政策面:本周房地产政策放松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1)重庆、鄂州出台供需组合政策,在公积金贷款、预售资金监管和土地出让方面进行优化;2)南京再次放松限购政策,非本市户籍人口提供个人提供6个月社保证明即可开具购房证明;3)温州、合肥、杭州等城市在限贷、公积金贷款政策方面进行优化,推动购房成本的降低。

基本面:本周全国3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77%,环比增速由负大幅转正,增速较上周扩大95个百分点;同比+20%,同比增速实现今年的首次正增长(除2月极值),其中广州、北京、苏州、佛山、青岛同比表现亮眼。从各线城市情况来看,一、二线城市同比增速均实现转正。政策放松效果逐渐传导至需求端,21个已放松四限政策的重点城市中,15城政策放松后商品房周度平均成交量已超过政策放松前的水平。此外,15个城市近四周平均成交量环比远四周出现改善,其中沈阳环比+186.8%、苏州环比+94.4%、中山环比+82.6%、郑州环比+81.5%、无锡环比+80.2%,均为5月以前出台放松政策的城市。二手房也出现类似趋势,全国18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40.6%,同比+12%,同比增速扩大46个百分点,也出现今年的首次同比正增长(剔除2月极值)。土地市场延续较冷趋势,仅一线城市累计成交同比出现一定好转。

板块行情:本周SW房地产下跌0.31%,房地产跑输大盘1.96pct,恒生地产建筑业下跌4.67%,跑输大盘1.32pct,A股、H股板块涨跌幅均排名靠后。物管板块方面,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跑输大盘2.52pct。

本周观点:本周市场基本面出现较为明显的积极信号,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面积均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周度同比正增长,我们认为这主要受益于以下原因:1)政策放松效果逐渐显现,近四周成交环比改善较为明显的城市均为较早出台“四限”政策放松的城市;2)6月为房企传统推盘高峰,供应量的上升为需求的释放提供保障;3)受益于疫情缓解叠加618促销周,此前积压的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我们认为,6月全月的销售数据修复情况还有待观察,销售修复的持续性要看6月环比5月、以及对比历史同期的情况。并且从往年的市场表现规律来看,6月为地产销售旺季,而市场到7月将进入淡季。此外,房企境内外债到期高峰时间为6-7月,债务到期对需求的负反馈影响还有待观察。而7月之后房企偿债压力有所减缓,且2021年同期市场开始进入下行阶段,低基数效应下,2022年7月以后销售同比降幅收窄将成为大概率事。

国信证券:上半年回顾:行业整体延续弱势。虽然政策转暖,需求端不断放松,但上半年行业整体仍然延续弱势。销售端,由于疫情影响和消费者信心不足,整体景气度低迷,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需求端政策逐渐起效,5月数据恶化程度趋缓,这或是销售未来整体景气度好转的信号。土地市场同样表现低迷,300城土地成交面积同降六成,溢价率维持低位,整体回暖尚需时日,局部核心城市情绪有所回升,出现了溢价成交和顶价成交地块比例上升、流拍撤拍率下降、单价上升、溢价率上升等正向反馈。上半年,行业基本面羸弱,主要指标持续走低,投资、新开工、竣工数据降幅仍在扩大。

下半年展望:延续宽松,复苏可期。当前行业库存和去化周期均处历史低位,且上半年偿债高峰期已过,房企压力得到缓解,叠加疫情影响的消散、需求端政策效果的显现、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低基数效应等因素,下半年销售端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企稳回升,优质龙头房企将更有意愿且有能力寻求补充土储的机会,从源头带动行业数据的企稳修复。预计全年销售同比-15%、投资同比-5%、新开工同比-10%、竣工同比-5%。

复盘:始于政策转向,困于基本面分歧。我们对节点板块走势进行复盘:1)在“恒大事件”出现后,市场对房企风险暴露担忧加剧,行业持续的高景气也使得政策面不断趋严,加之前期行业过度扩张导致利润表恶化,板块跑输大盘17pct;2)自21年8月起,政策表态开始转向,青岛、深圳等地率先延期第二批集中供地,修改放松土拍规则;9月起,监管层针对房地产行业密集发声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基调软化;进入2022年,在菏泽打响放松限购“第一枪”后,各地频频出台楼市放松政策,期间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39pct;3)22年4月以后,低迷的行业数据让更多人开始认为“放松也没用”,市场对房地产的认知从政策“放松共识”阶段走向“基本面分歧”阶段,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19pct。

长期展望:关注经营模式的变革。快周转的异化,从根源上导致了行业风险的暴露,随着快周转的三个核心高速去化、花式融资、预售资金自由使用不再成立,快周转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慢时代”到来。我们认为,“慢时代”中经营模式的变革,可能比短期市占率的此消彼长更加重要:1)在“慢时代”中,房企有能力通过调整保证ROE不下降,同样的ROE水平与快周转模式相比,PB反而会迎来上升的契机;2)土地市场回归理性,潜在利润率确定性改善,坚持自身投资纪律或经营习惯的优质房企将迎来“黄金时代”。

投资策略:近看分歧收敛,远看模式改善。纵观后市,基本面改善将成为政策之后最核心的行情动力,被疫情延后的需求,有望在1到2个季度内反映到销售上,基本面的分歧终将收敛。本轮周期行业的下行幅度、预期的悲观程度、行业和企业的艰难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不必担心政策刺激会矫枉过正,未来或将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短期布局基本面分歧带来的“黄金买点”,长期布局行业模式改善带来的新生。

债市

平安证券中金公司:近期随着美国公布5月通胀数据、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尘埃落定,海外金融市场再次迎来大幅调整,市场对海外利率及汇率走势关注度也再次提升。美国5月通胀数据意外反弹超预期,主要受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同时权重最大的住房分项涨幅继续扩大也对整体CPI和核心CPI形成支撑。从最近一个月的更新情况来看,5月以来美国金融条件进一步趋紧,直接融资市场延续低迷表现,信贷投放环比继续下降,银行间流动性边际趋紧。金融条件进一步收紧背景下,美国需求端降温的信号也开始增多,经济动能放缓迹象更为明显。在通胀、经济增长、货币紧缩的“不可能三角”面前,投资者更多开始押注美联储会牺牲经济增长而确保通胀得到控制,进而“衰退交易”的情绪得以延续。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美联储议息会议尘埃落定后,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开始回落。

展望来看,高通胀扰动下,美联储延续激进加息的必要性仍在,但更可能是节奏的前置,加息总幅度未必会再超市场预期。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已经反映了市场本身的加息预期要比美联储点阵图所显示的更为激进,如果后续美联储很难再有超市场预期的举措,我们认为下半年美债高点的进一步向上突破也较难,毕竟美国经济动能走弱风险正在加大,基本面并不支撑过高的长端美债利率水平。就短期内而言,我们认为近期在市场情绪充分消化后,交易主线可能重回对美国经济基本面以及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关注,不排除美债利率重现5月中下旬以来的回落趋势,但短端降幅仍会受到美联储政策的进一步紧缩制约,回落幅度会相对弱于长端,美债期限利差可能继续收敛甚至再度倒挂。对于中国央行而言,我们认为中国央行此次受到的海外政策扰动压力要弱于3-4月,此前央行兼顾内外平衡,对外的担忧主要也是围绕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外流,目前这两方面的压力都要弱于3-4月,也就意味着央行其实可以留出更多的政策空间应对内部托底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短期内央行货币政策仍会维持当前的宽松环境,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的调控,包括进一步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以刺激货币流通速度、激发实体融资需求等。对境内债券市场而言,如果资金面的宽松得以延续,叠加海外风险偏好回落、境内“资产荒”局面仍在、信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债券利率大幅上行风险不高,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尤其是前期相对表现跑输、存在一定价值洼地的品种,可能会迎来更多的资金关注。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债券市场更大机会还是在于长久期利率债的利率下行,投资者仍可在债市调整阶段进行适度配置,博弈曲线牛市变平。

天风证券:美国通胀上行风险加剧,推动联储进一步加速紧缩,在开启缩表的同时单次加息75BP,但与会前市场预期相比,6月联储议息会议所展现的紧缩节奏还是偏弱的。因此会后美债收益率回落,美股反弹。

考虑到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凑、甚至是失衡局面,当前联储货币政策的重心仍是对抗通胀。但目前而言,短期内从供给端或海外需求方面对抗通胀的可能性有限。从及时有效控制通胀的角度出发,联储还是要考虑加息抑制国内需求。这就要求联储尽快加息至中性利率,甚至是明显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

因此,联储加速紧缩的第一步就是加息至(2.25,2.5%)的中性利率水平。所以我们估计,7月联储仍将加息75BP。此后,联储可能根据通胀动态调整加息节奏,在9月加息50BP。

根据加息点阵图,今年年末联储可能加息至(3.25,3.5%),明年加息终点可能在(3.75,4%),但不排除进一步加速紧缩的可能。

全球通胀加剧,联储加速紧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央行跟随加速紧缩,日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也已经受到冲击。日欧央行暂时还没有改变其货币政策立场的打算,但后续不排除转向的可能。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十年TIPS的阶段性定价为0.5-1%,对通胀预期的阶段性定价为2.75-3%,对十年美债的阶段性定价为3.25-4%。其中4%对应了通胀失控的较低端估计。整体而言,目前3.3-3.4%左右的十年美债后续还是倾向于上行。在加速紧缩的推动性,10-2利差存在倒挂可能。我们对美元指数的阶段性定价为107-108。对应后续人民币可能贬值至6.9-7.0。

对国内债市而言,联储加速紧缩与美元美债的上行风险,意味着汇率贬值与资金流出存在压力。汇率贬值与资金外流压力加剧时,虽然对央行货币政策不构成实质性制约,不会抬升隔夜利率水平,但考虑联储加息后,中美隔夜利率倒挂,预计目前位置隔夜利率难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再考虑全球需求扩张可能接近拐点,我国出口面临回落压力,以及全球通胀压力仍未解除,整体外围环境难言乐观。

外围变化中,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以我为主与居中之道。

政策重心还是聚焦于内,国内市场的运行关键在于国内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从稳外贸角度考虑,汇率进一步贬值不是坏事,另一方面,从国内利率运行的历史逻辑出发,外围约束并不构成主导影响。

货币政策可能现阶段无法释放降低名义政策利率的空间,但是仍然可以运用总量与结构工具,包括降准和再贷款等,维持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的水平。

当然,高于合理充裕何时会转变为合理充裕,这个关键不在外,而在内,主要取决于后续增量政策的行为和效果,比如特别国债。

在进一步增量政策落地以前,预计隔夜资金利率维持1.3-1.6的水平,十年国债还是以横向震荡格局为主。

股市

渤海证券:市场回顾,近五个交易日(6月10日-6月16日),重要指数保持强势;其中,上证综指收涨1.43%,创业板指收涨3.41%;风格层面,中、小盘股表现继续优于大盘股,沪深300收涨1.78%,而中证500收涨2.19%。成交量方面继续放量,两市统计区间内成交5.62万亿元,环比增加4990亿元;其中,两融小幅回暖,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呈大规模流入态势,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198.58亿元。行业方面,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其中,非银金融、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居前;而建筑装饰、钢铁行业小幅回调。

经济数据方面,5月生产端在企业复工复产背景下由负转正,至0.7%。投资端,地产投资虽然累计同比进一步萎缩-4.0%,但从当月同比来看,已现企稳迹象。制造业投资仍呈一定韧性。而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发行、水利公路等项目的初步部署下,回升至6.7%。消费端,生产生活的恢复带动社零增速降幅收窄,但失业率仍处高位、青年人口失业率再创新高下,消费的修复仍旧偏弱,餐饮等可选消费大幅负增。展望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在6月的加速落地,投资端有望在基建、制造业的带动下进一步修复;而消费能力及意愿受限下,消费则将保持缓步修复的态势。

政策方面,14日,央行、水利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与此同时,15日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增长举措,聚焦于有效投资的扩大,会议指出要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稳增长政策仍在持续推进。不过,国常会要求“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显示稳增长政策初步见效、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的背景下,政策端开始强调“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不透支未来”,政策加码的迫切性边际弱化,下一阶段政策主基调将更加强调5月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见效。而海外流动性方面,虽然美联储6月就加息75bp略超我们预期,但靴子落地过程中联储对市场的安抚,表明联储希望降低大幅加息带给市场的冲击,预计未来包括美国通胀及经济数据的货币政策指引价值将进一步升高。

我们延续对A股市场的中长期看好。从近期跟踪数据来看,宽信用已经初现端倪,虽然结构依然还有待优化,但总体来看方向明确。而经济数据验明拐点,虽仍无法判明此轮稳增长措施推动经济的恢复效果,但政策可能已经进入到效果的观察评估阶段。指数层面,在连续强势后,预计阶段性休整的诉求将上升。考虑到前期阻力区域已消化,待指数夯实后,未来仍将有向上的空间。而伴随指数脱离底部区域,普涨机会也将减少,配置和择股的重要性将提升。行业配置方面,我们延续月报中对(1)能源类:煤炭、石油石化,(2)稳增长类:风电、光伏、绿电板块的看好。此外,就短期而言,考虑到地产已现底部企稳迹象,我们建议关注家电、建材板块的机会。

兴业证券:—近期海外动荡+拥挤度上升,“新半军”或进入震荡整固。1)一方面,根据我们的“新半军”择时框架,美债利率与“新半军”的表现呈显著的负相关。在6月月报中,我们已经提示,美债利率走势将是影响6月“新半军”表现的关键变量之一。而6月10日发布的美国5月通胀数据再次大超预期,再一次推升美联储加息预期,美债利率逼近新高,标普500大跌近3%。2)另一方面,“新半军”在经历5月以来的大幅上涨后,拥挤度从底部显著回升,短期相对收益凸显。因此,“新半军”阶段性或进入震荡整固。

—但震荡期更将是一个布局期:1)海外对于A股的影响更多是尾部风险的释放,不构成系统性的冲击。近期美债利率上行主要由实际利率,或者说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动,长期通胀预期变动幅度不大。而当前市场的加息预期已打得相对饱满,在一边倒押注6、7月会议加息50bp的基础上,进一步博弈9月加息50bp甚至75bp的可能。对应全年累计加息275bp和300bp。这意味着,只要后续美联储加息缩表节奏未显著超过市场预期,美债利率上行的空间大概率有限,并且随着下半年美国经济以及美股盈利的下行信号更加明朗,美债对“新半军”的压制也将逐步缓和。2)国内经济逐步回暖,同时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随着疫情持续改善、多地进入解封阶段,经济已开始逐步回暖,5月PMI显著回升,出口大超预期。然而,由于本轮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政策宽松仍有望维持。

3)资金面上,随着风险偏好逐步修复,基金发行已出现回暖迹象,外资持续流入,绝对收益机构也有望提升仓位。存量博弈的格局将逐渐被打破,市场以及“新半军”也将迎来增量资金支持。下半年,我们认为市场风格将进一步回归以“新半军”为代表的科技科创。因此若“新半军”进入震荡期,则将是一个为中长期布局的黄金窗口。

—结构上,短期聚焦困境反转的大消费(酒类、免税、航空、景区及酒店)+“新半军”中景气持续的方向(光伏组件/硅料硅片、军工新材料/结构件、风电整机/上游材料、半导体材料/设备、5G光纤光缆)。中长期,市场风格有望逐渐回归科技科创。建议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六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6)粮食安全(种业、生物科技、化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