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盖佳人临水立!螺涌公园荷花绽放,游客纷至沓来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夏至时节的广州螺涌公园,接天莲叶碧绿层叠,映日荷花竞相绽放。尽管连续数日雨水不断,摄影发烧友、花粉们仍然纷纷为荷而来,定格水珠在荷叶上被微风推动的晶莹碧透,捕捉水滴滑过花瓣落入荷塘的动人瞬间。

公园闹中取静 市民为荷而来

近日一个下过雨的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白云区松洲街的螺涌公园,放眼望去,“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美不胜收。

亭台轩榭里,石桥长廊上,甚至湖边有些泥泞的小路上,随处可见端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盛装打扮,撑着油纸伞,手执绢布扇,摆着“甫士”拍照拍视频的“花粉”们;现场写生的书画爱好者,还有兴致高涨的游客临荷起舞,场面“墟冚”(粤语俚语,形容场面十分热闹)。

白云区螺涌公园位于螺涌北街,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紧靠广州市卫生河,与石井河相邻。公园不大却很有特色,水域面积占了2/3,种有多个品种的观赏荷花。一条小路环湖,池边四周柳枝随风飘,各种树木环绕,赭石色的亭台长廊坐落期间,古色古香。

“我们是专门从海珠区过来赏荷花的,听说这里是广州市内最大的荷塘,前两天还有人拍到几支并蒂莲,我们一群退休姊妹就约着来了。”市民杨丽珍和姊妹们穿着靓丽的旗袍,带齐道具,在石桥上尽情拍照玩乐。“看着这么漂亮的荷花,大家都好享受!”杨丽珍说。

来自越秀区的街坊麦笑珍和好友当日上午九点多就到了,“我们去过很多地方看荷花,这里的荷花花朵很大,形态也不错,公园也是闹中取静,很舒服。”麦笑珍和好友专门带了好多吃的来,准备中午在公园里野餐,“这样可以多玩一会”。

螺涌联社党委委员李伟超介绍,“今年荷花5月底开放,由于雨水丰沛,今年开得更靓,还出现了并蒂莲,这个品种出现的概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属于花中珍品,难得一见。荷花花期为五月至九月,其中六七月开得最盛,最适宜观赏。”

“泮塘五秀”曾是螺涌特产

据资料记载,旧时广州泮塘一带曾长期大量种植莲藕、马蹄、菱角、茭笋、慈菇五种植物,成为当时著名的土特产,称为“泮塘五秀”。“五秀”原名“五瘦”,意思是这五种水生蔬食都是瘦物,吃起来清爽,不会肥腻滞喉。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泮塘五秀’曾是螺涌当地的著名土特产。”李伟超介绍,以前,螺涌村与荔湾区泮塘以一河之隔,村内一片片的浅水池塘种植的“五秀”大部分销往泮塘,是当时村民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螺涌人心中的“五秀”记忆。

于是,螺涌公园以“五秀之舞”为理念,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利用,展示泮塘五秀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公园分三大景区,五秀核心游览区以展示泮塘五秀之荷花为主题,通过园林建筑、曲桥小品等形成各种不同空间,用于展示五秀之荷花园的风采。

而在公园的东南角,种下一片菱角;在公园的西南角,加种了可以食用的本地莲藕。“我们想在园内恢复种植‘泮塘五秀’,向大家展现螺涌地区的特色传统,为村民留住乡愁。”李伟超说。

呵护“松洲绿心”增进民生福祉

“优美宜居的环境是螺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李伟超介绍,螺涌公园建成十几年来,一直安排管理员固定值班,定期请人对公园树木花草进行修剪、养护,加上水电设施维护等,每年螺涌联社对公园的管理维护费用投入大约100万元。“螺涌公园已成为本村村民及附近几个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根据日前公布的《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草案)》(下称《规划草案》),白云滨江沿江岸线长度约20公里,将打造广州西部科技创新带,该科技创新带的南端是以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为龙头的广州西岸。随着落地松洲街的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主体建筑的动工兴建,数字经济集聚的滨江高端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崛起。

松洲街党工委书记李文表示,松洲街辖内有六公里珠江岸线,结合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建设的契机,街道、联社将共同呵护好螺涌公园这颗“松洲绿心”,推动片区城市更新改造,不断完善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服务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精细化品质化的新实践和新路径。

有段古:“罗冲”实为螺涌

“现在‘罗冲围’三个字其实是错的!”螺涌村上了年纪的村民原伯给记者讲了“螺涌”名字的由来。传说早在400年前,螺涌村只是大坦田,大坦田与增埗河相连。

大坦田有一条自然的河涌,当增埗河水涨时,河水顺着这条河涌流入到另一端的尽头,水退顺着流出,而这条弯弯曲曲的自然河涌,环绕着大半个坦田,远处望去,形似一个“大田螺”,螺头与增埗河相连(即现在高桥路附近的河涌闸口),新围路是这只“大田螺”的螺尾河涌的尽头。

对这条河涌形似田螺,环绕着大半个坦田的自然景象,加之河涌有尽头,每逢遇到大风大雨,雨水将大坦田里的田螺冲入河涌,慢慢地这条河涌堆积很多的田螺,所以人们把这个大坦田取名为“螺涌”。

“但是,很多外来人不知道‘螺涌’的由来,加之‘螺涌’笔画复杂,有些人就把粤语的‘螺涌’简写成‘罗冲’,久而久就延续到了今天。”原伯说。

后来,一群来自番禺大石、大山乡的人们,乘船路经这个没有人烟的大坦,他们对这幅肥沃的土地充满信心,开始在这生活。这幅大坦田很自然就成为一条村,后人曾把这个地方叫“螺涌围”。随着人口增多,人们将“螺涌围”改称为螺涌村,即是现在的螺涌社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王维、邱玥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