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县市·宾川】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据大理文旅:
近年来,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提升宣传广度,加强传习场所建设,持续开展“非遗+”,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成为非遗的保护主力。截至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9项,其中省级5项、州级15项、县级69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74人,其中省级5人、州级20人、县级249人。
提升非遗宣传广度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平川镇、大营镇、鸡足山镇等乡镇,组织开展唢呐调、刺绣、剪纸、火草布制作等技艺的培训、展示,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及非遗进社区活动,把平川完小建设为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平川镇、宾居镇、鸡足山镇和拉乌乡的非遗传承人分别展演了《平川狮灯》《赶马调》、唢呐合奏《喜迎二十大》,花灯《欢迎你到平川来》、滇戏《京娘送兄》和《大登殿选段》、彝族山歌小调《彝乡情歌》等节目。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进行非遗传统技艺展示,平川小饼干、糖渣、黄煎凉粉、核桃糖、米橄榄、百年水碾糯米面、甲马制作、杨梅酱、小烟斗制作、平川土陶、平川篾编、擀毡条、纸花制作、打草鞋、刺绣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动员了全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非遗,营造了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对宾川非遗的保护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把泥塑技艺传承好、保护好,宾川县文旅局经过精心筹备,2022年6月12日至19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泥塑传承人培训班在宾川县开班,同时还举办了首届宾川泥塑技艺大赛。有来自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云龙县、剑川县、鹤庆县等6个县共45名人员参加。此次以“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将大理州内的泥塑传承人都聚集在一起,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升泥塑传承人技能素质,激发传承人创业热情,助力大理州乡村振兴。
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
从2017年至今,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帮助非遗传承人新建了12个传习所,分别是: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传习所、平川狮灯传习所、唢呐调传习所、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传习点、白族泥塑传习所、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传习所、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传习所、金牛镇砖瓦烧造传习所、洞经音乐传习所、拉乌山歌传习所、赶马调传习所和刺绣传习所。
传习所的建立,对非遗的调查和保存、传承和保护、传播和发展等进行全方位助力。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传习所着力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品牌,因地制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以传习所为主要阵地开展传承培训活动,着力保护和传承朱苦拉咖啡传统制作技艺,让朱苦拉咖啡融入生活,活态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
促进“非遗+”持续发展
近年来,宾川县持续创作排演非遗优秀节目,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社区、乡村也纷纷组建了民间文艺队,编排了丰富多彩的,与非遗结合的广场舞,使非遗走进了群众的生活。其中,非遗文艺作品《赶马调》荣获全州“大家乐”广场舞蹈大赛金奖和省“彩云奖”,填补了宾川县文艺作品省级评奖的空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保护的手段更加多样,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非遗的活态传承连接在一起,焕发出非遗的强大生命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今日宾川 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