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一生俯首拜树公——我与章继肃老师的书法情缘‖扈晓明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一生俯首拜树公

我与章继肃老师的书法情缘

扈晓明

就读达县师专(现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是我一生的幸事。刚进师专,就听说师专有五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教育家,堪称“达州五老”。兴趣所至,我对中文系章继肃先生特别景仰,先生学识丰博,人品书德相高,享誉巴蜀。1991年,负笈入校,求学门下,便开启了我与先生一生的书法情缘。

章继肃先生

没有家学渊源,没有师承,我自小便对写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乡里红白喜事,春节张贴对联,各家请知墨人士写婚联、寿联、春联,总爱往拢凑,一看便是半天,偶尔也帮先生磨墨牵纸,直至主人家收笔洗砚,方肯离去。

在缺少传统文化的偏远乡村,墓碑是保存在乡村的唯一文化瑰宝,小孩子是怕鬼的,大都远离坟地,但被墓碑上的文字吸引,常常佩服书碑人的高超手艺,也就无所谓有鬼的存在了,就常常往坟地跑,去欣赏那碑刻文字。

家乡虽然文化落后,但我的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却保守着传统文脉,要求我们作文先要用钢笔打好草稿,然后再用毛笔工工整整地誊抄在16开的作文本上。我们那一批小孩子上学书包里总少不了要装上一支毛笔。墨盘是自制的,从小水沟里捡回一块废弃的饭碗,将还未碎掉的碗底周边敲打整齐,磨光反扣过来,便是一方不错的墨盘了。

本文作者扈晓明

小时候,姑姑出嫁留下的一本残缺不全的字帖,算是我写字的启蒙教材了。这字帖当时不知是谁所书,也不懂什么体,只觉得写得好,看着舒服,反正就照着临,时间长了倒也有几分相似。一次在洗衣台上用清水玩弄写字,一过路的大爷见曰:此字可书碑矣,我心中一阵窃喜。

喜爱自是喜爱,但对什么是篆、隶、草、行、楷,什么是书法什么是艺术,书法分哪家哪派,却是全然不知。

20世纪90年代,书法热潮正兴,庞中华硬笔书法更是火遍大江南北。1991年,我有幸考入达县师专中文系,更有幸的是能在慕名的章老师门下求学。

第一次见到章老师,还是在我们第一节书法课上。当时,学校开设了三笔字课程,已退休的章老师是发挥余热被学校返聘回来上我们书法课的。

在一个新的环境,第一次见新的科任老师,难免有些新奇。这天我早早地来到阶梯教室,上课开始了,只见一个清瘦的老头步履稳健地走进教室,他头戴一顶浅蓝色的鸭舌帽,着一身发旧的浅蓝色呢子子中山装,帽沿下的头发有些灰白,面容显得特别慈善,一幅很朴实很普通的和颐慈祥的老者形象。

然而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外表下,章老师的第一堂课却给了我难以磨灭的印象。章老师讲课言语轻柔平缓,在书法领域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一下子使我对书法有了全新认识。课堂上,章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他说学习书法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是给别人牵纸。对章老师书法艺术影响最深的恐怕要算何鲁校长了,他讲到他在重庆唐家沱载英中学读书时,只要何校长写字,他就去牵纸,“简直把那项工作给承包了”,这件有趣的事情让我回味良久。后来看到章老师写的《何鲁校长》一文,“我在牵纸的时候,专门留意他写字时怎样执笔、运笔以及结字和篇章布局的办法,耳濡目染,下来就照着练习”“这为我日后在书法上的小有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其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和从何校长处获益之多,也不由得对这位老者生发了敬畏之情。这件事给我的感悟是:在书法从艺道路上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手到、眼到,还要心到。

章继肃书法作品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母校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章老师有了更多的认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听高年级的师兄讲,达师专虽小,却是师专里面办学一流的专科学校,特别是中文系在全国是一席之地的,因为这里有书法篆刻冠绝巴蜀的章继肃老师、古雅严谨的王膏若老师、博学风趣的雍国泰老师、妙语横生的尹祖健老师、文儒精粹的杨博词老师、智慧坦诚的凌大智老师、聪敏热忱的王慧才老师和李化民老师等一批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师资力量,培养出了田雁宁、谭力等一批享誉中国文坛的文学俊彦。

章继肃老师,字树公,渠县新市镇人,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是达师专中文系的筹建者,并出任首届系主任,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的发起者,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立时当选为理事、评审委员,也是达县地区书法家协会的发起者,地区书法家协会成立时被推选为理事长。

章老师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有儒雅长者之风,人品书德、诗文才学、书法篆刻艺术,在巴蜀大地声名远扬。在章老师影响下,达县地区书坛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地域风格和特征的书法家群体,更使我对这位长者生发了敬佩之情。

正是因为有章老师这座丰碑的存在,达县师专中文系学子们的书法兴趣是相当浓厚的。今年时值章老师百年诞辰之际,母校举办纪念章继肃先生系列学术活动,师兄姚春老同学微信约写一篇纪念章老师的文稿,便又勾起了我在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作为师范学生,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校也要求我们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必须得过关,练字成了同学们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不管在教室里还是在宿舍里,经常可看到不少同学磨笔书纸临帖不缀。我还清楚地记得,班上有一位叫向作皇的同学,入学时书写水平一般,在这一氛围的“刺激”下,激发了他练字的热情,一有空就在寝室里对着字帖写个不停,没多久已能写得几分相象了。后来听说他在他们当地还举办过书法个展。能举办书法个展,说明他的书法水平已得到社会认可,章老师还特地给他写了一幅字以示祝贺,这也充分说明章老师的潜移默化对他提高书写能力产生了多么大的动力。

章继肃书法作品

就我当时在校时受过章老师教育的几届学生中,已有多人在书法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我高一届的侯忠明已是中书协会员、达州市书协副主席了,姚春同学也是四川省书协会员、达州市书协副秘书长了……很多同学在日后的工作中,不仅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在书法研习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章老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

在章老师指导下,我们一帮兴趣相同的书法爱好者成立了校学生书法爱好者协会,请章老师作顾问,我也在协会负责一部分工作。协会有什么活动都请章老师到场指导点化,章老师从不推辞,完全没有大学者大艺术家的架子。在章老师指导下,协会承办了校第六届文化艺术月之书法大赛,94中文系硬笔迎春书展,迎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书画展等系列活动,章老师、杨博词老师分别为我们题写了《中文系硬笔迎春书展》《迎十四大书画展》展名。这些活动在学校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赢得广泛赞誉。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不是说我们有多大能力,主要还在于章老师为我们筹措谋划拿脉把关。

记得有一次协会开笔会,请章老师为我们开笔,笔会用的毛笔是大家把各自日常练字所用之笔拿出来供笔会使用。章老师在挑笔过程中,选用了我的一支湖笔,我感到无上的荣光。清楚地记得章老师为我们写的是一幅行草条幅,当时我很想收下这幅佳作,但在大庭广众之下怯于场面,终未能开口,后来这幅字也不知落于谁之手了。

章老师临写的《兰亭序》很有神韵。一次章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他节临的《兰亭序》,写在一张四尺宣纸上,几乎可与原迹乱真,我甚是欣赏。课后章老师并没带走,被我们班上一个精灵古怪叫冯愉的同学拿回贴在寝室床头上了,我还多次窜到他们寝室观摩揣悉。我一直寻思,不知这个叫冯渝的同学保存下来没有,如有丢失,“损失”可大了。

为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开阔我们对书法艺术认识的视野,章老师特地请来一些书法名家给我们办讲座。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伟先生、书法家惠俊岐先生都曾来校作过讲座。也是在这个讲座上,我有幸收下了何伟先生“笔墨见精神”,惠俊岐先生“倾心拜墨皇”的硬笔书法墨宝。

章老师退休后,还兼任《达县师专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我有两幅硬笔书法和两幅插花选登在了文艺副刊上,现在翻看这几张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的小方块不觉浅浅一笑,简直是献丑了,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但章老师还是选用了我的劣作。我深知章老师这是在提携我鼓励我,不让他的学生失掉那份对书法的执着热爱之情。

章老师常给我们讲,书法讲究字外功夫,没有国学基础充其量就是一个写字匠而已,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他说作书最好写自己的诗,他的老师何鲁先生就常以自作诗词入书,他也严格秉承了其师的教诲,常以自己的诗词入书,参展、赠送友人及学生书作,多是写自己诗词。当然章老师的古文译著、诗词歌赋、金石篆刻,在国内学术界和艺术界都堪称一流,我等是自愧不如,只能望其项背了。

在日常交往中,章老师平易近人且和谒可亲,是一个叫人非常愿意接近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谦和、简仆、静默,他古风低调、与世无争,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章老师的印象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底。

毕业离校时,章老师在最后一堂课上讲,如果喜爱他的书法作品,他可以给书写或刻印以作毕业留念。向人求字在行道内是不便开口的事,后来得知章老师是从不拒绝求字的人。在学校流传有一段佳话,曾有一位甘肃通渭的书法爱好者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的字后,很是喜爱,写信向老师求字,章老师按他的要求,很快写好作品寄去。不久,通渭的很多书法爱好者纷纷来信向章老师求字,章老师都很爽快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想这一写,竟写了一百多幅。有了这段佳话,也消除了我的顾虑,于是我也就买了一张三尺的宣纸给章老师送去,恭请章老师给我也写了一幅。章老师还特地问我写什么内容,我当然不假思索地说就写老师您的诗词吧。没过几天,章老师叫我去取,我一看,写的是一幅行草书作品《登泰山观将军张爱萍题刻诗》:

将军题刻处,信步一观之。

凝是警人句,却原摩诘诗。

此中多意趣,登顶乃能知。

“但去莫复回,白云无尽时。”

章老师不改谦恭之意,落款是:“晓明同学两正,章继肃于州河之滨”,题首盖“草草不工”一方朱文印,落款处盖一方“章继肃印”白文印。得到倾慕不已的宝书,我大有受宠若惊之感。令我羞愧是其中还有几个字(能、莫、复、回)我不能认读,我请教章老师,章老师给我作认真解读,耐心细致地给我讲了这几个字的草法,叫我以后对照释文多读一下唐代孙过庭的《书谱》,说熟记各种草书符号,学草书就不是难事了。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叫我至今难忘。

章老师为人作书从不收取润笔,有求必应,从不拒绝,再忙也要给以满足。我知道但凡章老师教过的学生,在毕离校时大多获得过章老师的书赠。

毕业时,我也获得了杨博词老师的墨宝,杨博词老师擅长的是魏碑书法,给我临写的是一幅钱大昕的隶书作品:“花开月榭风亭下,炼句功深石补天”。上款为“晓明同学毕业离校留念”,下款是“杨博词临钱大昕书联,九三年夏”,遗憾的是没有得到杨博词老师擅长的魏碑书作,这幅书作也未用印,幸好我有心将杨博词老师用魏碑书体题写的《迎十四大书画展》展名保存了下来,这也算是对没有得到杨博词老师魏碑书作遗憾的弥补吧。

章继肃书法作品

两位老师的墨宝,是我收藏史上收藏的第一批作品,开启了我的收藏之路。

2000年夏,我出差到达州,专程抽时间去拜访了章老师,再次向章老师请益书法创作,聆听老师教诲,获益匪浅,解开了我存于胸中多日的疑团。临走时,章老师特地赠我《章继肃文集》《章继肃书法篆刻艺术》各一册,并在菲页题上隽秀行书小字“扈晓明同学雅正”。我视之若珍宝,置于案头,日日拜读。

我与书法有一种解不清的情缘,被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为之痴迷。毋容置疑,这是与章老师的影响分不开的。时不时的总爱写上几笔,时至今日虽没有太大的修为,但也磨灭不了我对书法喜爱的热情。即便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书法的实用性急剧锐减,我还是一如既往地钟情于书法练习,看来这一爱好这辈子是丢不掉的了。

离开学校后,我一直保持了对书法的一种喜爱,尤其钟爱章老师行草书法。经常于网络搜索章老师的书法动态,将章老师的书作图片收集在博客里,方便随时欣赏、查阅、研究。见有章老师的书法作品,总是爱不释手,想方设法与卖家周旋,只要价格合适就立马收下,至今我入手章老师的作品将近十幅,其中不泛精品力作。收藏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颇令我侥幸的捡漏事儿。一日,我在网上浏览闲逛,猛然发现章老师一幅作品,是章老师85岁时书写的《仙女洞新春联谊会上作》一幅四尺斗方行草书:

此日豪情满,佳名处处传。

摩崖跨世纪,把酒话新年。

拱手洲河上,观梅耳海边。

平生多感忱,所遇尽时贤。

一件精美的小作品,我毫不迟疑以极小代价收下,窃喜这个卖家不懂书法,有眼不识泰山,让我有幸结缘这幅精品。欣赏这件作品之余,我在冥冥中感觉到这可能是我与章老师那份绵绵不断的情缘所至吧。

章老师已出著作,我或购买,或求朋友同学相赠,基本都收集保存齐全。章老师的代表作《千字文》《岳阳楼记》,是我临写的日课。放眼章老师书作、著作和各种资料,天长日久,寝淫其中,对章老师书学历程有了系统梳理,2020年疫情来袭,我宅在家中,编成了《章继肃年谱简编》,经姚春同学增订后收在《章继肃生平与学术》一书中,该书已于202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章老师百年诞辰来临之际,该书得以与喜爱章老师的读者见面,是我们当学生应尽的一份责任,也算是对章老师在天之灵的告慰吧!

对章老师书德人品的敬重,对章老师书艺才华的喜爱,是我立身作人的根本,我当一生仰望膜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放眼观章书,倾心拜肃公。

章老师这座丰碑,将永远矗立在我人生的道路上!

2022年5月28日夜于古广都之静虚堂

章继肃简介

章继肃,字树公,1922年3月生于四川省渠县新市乡(现新市镇),194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四川文理学院(原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系主任。四川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达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章继肃自幼爱好书法艺术,早年临习《石门颂》《兰亭序》《书谱》,后临《唐等慈寺碑》。2014年1月12日20时14分,章继肃先生因病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3岁。

作者简介

扈晓明,1971年3月生,四川巴中人,字江离,号静虚堂主人,巴山樵民,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原达县师范专科学校),高级职称。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早年自学躬耕,入大学后拜四川著名书法家、国学家章继肃先生为师,受益颇多,并得益于蜀中著名书法家方滨生、周浩然先生点拨,书法艺术日趋自成面目。曾获“中华杯”首届华人书画大赛金奖,参加“翰墨有情,同心抗疫”九江书画作品网络义卖活动,个人作品被九江市慈善总会收藏并捐赠给生命活水医疗集团。多幅作品发表在《四川书画》等刊物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扈晓明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