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的玉米卖到6元/根,可农民为啥还是不赚钱?

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农民的投入约占55%,但只拿了22%的回报;中间的流通商投入约24%,却拿走了60%左右的回报。

近日,新东方带货的一款“东北黄糯玉米”火了。这是东方甄选的第三款自营商品,据说上新当日就卖断货。但也有网友质疑其直播间“6元钱一根的玉米”太贵。

对此,主播董宇辉回应说“谷贱伤农”,一个东西如果彻底没有利润,那么农村种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价格不能太低。

事实上,在一些实体商超,比6元钱贵的玉米还有不少,个别玉米甚至卖到了10元以上。不过,部分玉米种植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一根玉米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实际只有几毛钱,至于收益就更少了,稍有不慎可能还会亏损。

那么,玉米都卖这么贵了,农民为啥还是不赚钱?

一根玉米收益不到2毛钱

新东方带货的这款玉米产自我国吉林。资料显示,吉林省是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省,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这里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绝佳的玉米生长环境,其中公主岭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米之乡”。

不过真正让这款玉米出圈的并不是味道,而是价格——6元一根。有网友质疑其直播间“6元钱一根的玉米”太贵。对此,主播董宇辉回应说“谷贱伤农”,一个东西如果彻底没有利润,那么农村种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价格不能太低。

事实上,新东方玉米6元/根的价格,跟同类鲜食玉米产品相比,价格并不是最高。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一家超市里发现,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冰糖玉米,1.5公斤(6根装)的价格为45.8元,折合7.6元/根;另一款号称有机的甜脆玉米,一根(350克)的价格则高达11.9元。

那么农民真的因此增收了吗?

高俊义是吉林公主岭的玉米种植大户,去年他承包了3000亩玉米地,每亩地产量大约在1000-1200斤左右(2000来根玉米)。

“这些年玉米的行情变化很大,2016年的时候是谷底,一斤才卖几毛钱。这几年好些了,收购价最高能到每斤1块4。我一垧(15亩)地的净收益,也从2016年的2000-3000元涨到了7000-8000元。”按照高俊义提供的数据计算,每根玉米的价格仅为4-6毛钱,收益则不足2毛钱。

与高俊义感同身受的还有张铁政。作为黑龙江五常市铁政水稻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张铁政同时也是抖音农产品带货达人,他的账号 @江田古稻 拥有267万粉丝。今年,张铁政承包了2000亩玉米地,大概能产出250万棒玉米,每棒的价格在8毛钱左右。

在他自己的直播间里,12棒玉米的价格为43元,“但利润实际上也只有5块钱,摊到每棒玉米上才4毛2。”

不管是新东方的6元玉米还是11.9元的有机玉米,其价格都远比田间地头的收购价要高得多。那么问题来了,这中间的利润去哪儿了?

利润低 成本高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宋丽芳从事农村电商培训多年。据她观察,近年来电商迅速发展,很多地方也将农产品放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但农民获得的实际收益其实有限。

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无法让大部分农民获得稳定收入;二是农民缺乏运输农产品的设备和渠道,无法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因此必须借助中间商的力量。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地位相对弱势,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分到的利润往往也是最少的。”宋丽芳指出。

张铁政向中国新闻周刊举例,农产品的销售链条比较长,从田间地头到最终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中间还有很多环节。以玉米为例,农民收割后,还要经历剥皮、筛选、清洗、杀菌、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步骤。农民如果只是单纯种植的话,后面的环节可能都没办法参与,自然收益也跟他无关。

早在2012年3月14日,《农民日报》的一则报道就指出,“白菜价格从田间到超市涨10倍,物流成本占一半”,原因在于“农产品从农民手中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四五个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污损、装卸、运输、人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等”。

另有权威农业专家做过统计,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农民的投入约占55%,但只拿了22%的回报;中间的流通商投入约24%,却拿走了60%左右的回报。

那么,农民为何不自己做主播带货,把利润截留下来?宋丽芳表示,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她看来,对普通农民来说,电商直播的技能门槛较高,并不是动动嘴那么轻松。

农货直播涉及网络交易与食品安全两大领域,对供应链、品控、客服团队、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等环节要求很高,在直播中还需要严格内容审核,需要熟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广告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

相反,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老龄化,文化水平不高、经营观念落后、管理较差,是一群地地道道的生产者,更擅长埋头苦干,因此农产品领域叫得上号的头部主播少之又少。

高俊义去年曾尝试过自己直播带货,但效果很不理想。“面对镜头,自己不知道聊啥,收看的人也很少,有时候才十几个人。”在试水了一个月后,高俊义拢共卖出去1万来块钱,但快递、包装、仓储、物流的成本就超过了上述收入,这么一算反倒亏了。

利润分不到的同时,农业生产成本却在一路上涨。高俊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农药、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种粮亩均成本增加100元左右,抵消了粮价上涨带来的部分收益。如此一来农民收入低也就不难想象了。

农民怎么才能赚到钱?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群体的收入?

从根本上来说,农民要想靠种地盈利,就必须做到产销对路,产销两不误。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表示,长久以来,农产品销售难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由于接收信息的渠道狭隘,农民接收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和滞后的,更多时候,农民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依靠个人经验来决定。

于是,产量过剩、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的现象,导致农民损失非常惨重。

此外,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形态,又决定了自身产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菜贩子”没有话语权,缺少定价权。

“因此,农业种植要调整到卖什么就种什么的逻辑,以需定产,跟着市场走才能赚到钱。”在林国发看来,发展订单农业就是个出路。企业对市场需求把握更准,抗风险能力更强,与农户签订单,可以有针对性地生产更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对于农户而言,订单农业因需定产,销路价格有保障,免去了“种出来卖不掉”的后顾之忧,可以把心思都用在地里,以好产品带来好收益。

“换句话说,种植大户只要安心把地种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宋丽芳还补充道,想将农产品的定价权切实掌握在农民手中,就必须有一个立足于当地的专业组织,使得本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减少中间渠道对农产品利润的分割。而“产、供、销”一体的合作社模式,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种植,可以提高一定的议价能力。

在我国,玉米、水稻、小麦并称三大主粮,其中玉米产量最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了27255.2万吨,较2020年增加了1188.68万吨,同比增长4.56%。但是,综合考虑供需形势,国内玉米市场存在一定的产需缺口,这是因为玉米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口粮,更在于饲料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从玉米的消费结构来看,玉米的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消费与食用等其他消费。“由于玉米是饲料的主要原料,因此饲料消费是玉米需求的主要来源。”

资料显示,2020年玉米消费中的饲料消费占比为71%;其次为工业消费,制成玉米淀粉等加工品,后续进一步加工为淀粉、酒精、柠檬酸等产品,占比约24%;而食用等其他消费占比甚微,约为5%。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玉米消费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无法自给自足。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较前一年增长近两倍,达到了2835万吨,创下纪录新高,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也导致我国粮食进口成本进一步增加。

李国祥指出,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让农民种粮有收益,国家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

作者: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