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种模式”强基层|永州打造“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 蒋明宏)近年来,永州市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真抓实干,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能力”模式”““互联网+健康”模式”““医共体+机制”模式”三种模式,打造“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有效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深受百姓好评。

推行“标准化+能力”模式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惠民

2018年,中共永州市委办公室、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永州市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永办发〔2018〕15号)、《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永政办函〔2019〕6号)等配套政策。

近5年来,全市投入40多亿元,完成了全市15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60个行政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同步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使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2所县级公立医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其中冷水滩区、祁阳县、道县、江华县有6所县级医院创建成为三级医院,有2所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二级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社区医院,每个县市区建立了1-4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一批特色专科(如康复中心、中医骨伤科等),建成了覆盖城乡的2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市、县两级财政安排1900多万元,免费培养乡村卫生本土化人才1501人、农村医学特岗生463人、农村订单医学本科生187人;依托三级医院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全市现有注册全科医生1497人(2022年与2016年相比增加1339人,年递增121.07%),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83人,每个建制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生,引进基层卫生人才862人。

同时,由县级财政补助,逐步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DR、B超、自动生化仪、心电图等基本设备,并为行政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器械设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推行“互联网+健康”模式使远程诊疗服务更加方便群众

永州市卫生健康部门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积极探索完善基层卫生应用信息系统,结合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2018年江华县率先建立“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群众手机APP应用端,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和3所湘雅医院对接”的远程诊疗服务中心,推行“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深受群众欢迎。

随后,祁阳、宁远、蓝山、新田、东安、江永、零陵、冷水滩等县市区积极推广远程诊疗服务,创造了以“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省市咨询指导”和“乡(镇)治疗+县级技术指导+省市会诊”为主的“两大远程诊疗”服务模式,使农村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同时,探索在医保用药目录内“县域公立医疗机构同目录、同报销比例统配统送”,逐步实现县、乡、村药品配送、使用、报销一体化,减少群众因基层缺少药品问题而向上转、向外跑;全市还不断完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门诊统筹、住院包干”政策,引导群众在基层就诊,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推行“医共体+机制”模式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永州市的11个县市区均按深化医改要求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主要由当地县级人民医院(或县中心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对县域人口超过50万人的,允许当地县级人民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分别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积极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加强县级牵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发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服务县域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整体能力。县级牵头医院(含中医医院)注重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落实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帮助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县域就诊率。

各地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全专结合的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及结核病等慢性病实行医防融合新模式。制定实施《永州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方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引导县域医共体主动做好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