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不敢忘不能忘!请铭记,海南抗日英烈!

85年前的今天
侵华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
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图片
这是1937年的卢沟桥。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千千万万爱国将士
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回顾85年前的那场战争
在海南
奏响的是一首中流砥柱的抗战壮歌
一个又一个血性的琼岛儿女
在民族使命的召唤下
心手相牵
凝成一座抗战的钢铁长城
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2014年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大队队长黄振亚(1905—1940)、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支队支队长林伯熙(1909—1942)、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黄魂(1903—1944)在列。
2015年,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曾在我省抗击日寇的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琼侨服务总团副团长陈琴(1911—1940)、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2支队1大队政治委员吴浪渡(1914—1942)在列。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琼崖独立总队第一医务所指导员许如梅(1919-1943)在列。
这些曾为了保家卫国
而拼死战场的英烈们
将名垂青史
永远被人们牢记
黄振亚
(1905-1940)
图片
黄振亚,原名黄秉刚,海南儋县(今儋州市)人。
1924年,黄振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春,中共儋县县委书记李汉等潜到新坊井村与黄振亚取得联系,任命黄振亚为海头区委(代号江西区委)书记。黄振亚深入渔港和农村,恢复党的组织,在海头、排浦地区先后成立一批乡村党支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0年4月初,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在儋县组建抗日独立总队第六大队,派遣黄振亚与黄金容率领陈宗虞、杨精业、王必飞等20多名干部战士和军械工人,从美合抗日根据地前往光村地区进行建队工作。他们在途经抱舍墟时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战斗中黄振亚中弹牺牲,时年35岁。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黄振亚入选。
林伯熙
(1909-1942)
林伯熙,1909年出生于文昌县(今文昌市)重兴区重兴乡柏茂村。
在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读书期间,就开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1941年3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琼文抗日根据地的疯狂进攻,林伯熙率领所属部队参加琼山县罗蓬坡战斗,消灭国民党保七团第八连5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30多支。
在1942年1月的大水战斗中,林伯熙负责指挥部队打击援敌。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地指挥部队,有力地打击越来越多的敌援军。一连两天击退了救援的顽军,后因缺少弹药,主动撤出。这是琼崖抗日战争时期最大的一次反顽战斗,共歼顽军数百人,林伯熙在战斗中立下战功,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1942年初,林伯熙被中共琼崖特委直接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提升为第三支队支队长。不久,林伯熙在金鸡岭伏击日军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3岁。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黄振亚入选。
黄魂
(1903–1944)
图片
黄魂,原名符权重,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人。1926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4月,黄魂被任命为中共定安县委书记,他领导重建定安县各区委,深入发动群众,扩大革命活动区域。
1944年4月,他领导成立昌感崖联县抗日民主政府,南区的抗日形势出现新的局面。同月,黄魂被任命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
1944年5月3日,黄魂奉命回独立总队部赴任,途经昌感县四荣乡 (今东方市四更镇)上荣村附近时,遭日军围击。他在战斗中击毙2名敌人后,因腹部中弹被俘,当场被杀害。日军撤走后,群众将他的遗体埋葬于上荣村东北角的赤坎坡。
海南解放后,黄魂墓迁葬于海口市金牛岭革命公墓。
陈琴
(1911-1940)
图片
陈琴,原名陈继猷,又名陈奋,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人。
1929年,他参加马共领导的马来亚赤色工会组织,参与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星洲洋务工人为改善生活而举行的罢工斗争。1930年2月,陈琴参加马来亚共产党,不久,任星洲洋务加东区党支部书记。
1939年2月,日军侵占海南岛后,陈琴发动琼侨同胞成立“琼侨救乡会”“琼侨救济难民联合会”等团体。
1940年8月,为了向在香港的琼崖华侨联合总会汇报琼侨回乡服务团的工作和团长符克被害等情况,取得琼侨总会更大的支持,主持总团工作的副团长陈琴挺身而出,决定冒险渡海赴香港。不幸在海上遭遇日军军舰,陈琴和交通员陈大贵同时遇害,陈琴牺牲时29岁。
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琴入选。
吴浪渡
(1914-1942)
图片
吴浪渡原名吴名章,字兆荣,参加革命后改名浪渡。1914年出生于海南儋州白马井镇一个穷苦家庭。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儋县中学早期的学生党员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秋季的一天,吴浪渡秘密召集白马井镇的一些进步青年,在三江巷吴俊云家开会,并立下石碑,上刻“坚决跟共产党闹革命”九个大字,昭示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吴浪渡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他把平时收集来的各个乡村的最新信息,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用当地方言演唱,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不少年轻人听了他的抗日宣传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儋县中学学生抗日武装宣传队”组建,吴浪渡受命出任首任队长,有力地配合了琼崖特委的抗日救亡运动,对琼崖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谈判起了推动作用。
1940年秋,吴浪渡被任命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二支队第一大队政委。1942年初,琼崖特委组织“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视察团”到各地视察,吴浪渡为团员之一。视察团在琼山县东山区冲树坡村视察时,被汉奸告密,大批日军突袭,吴浪渡等人不幸被捕。1942年6月,日寇将吴浪渡等人秘密杀害,吴浪渡牺牲时年仅29岁。
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吴浪渡入选。
许如梅
(1919-1943)
图片
许如梅,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人。1938年底,许如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日军侵占琼崖。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如梅毅然请求到抗日部队参加战斗,得到党组织的批准。许如梅带领服务团团员深入各部队和琼文地区的广大农村乡寨,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40年,许如梅调到琼崖特委参加妇委会工作。12月,琼崖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派保安团重兵向美合抗日根据地进攻,制造震惊全琼的“美合事变”。此时许如梅已怀孕8个月,随部队和领导机关撤退,路上还不断遇到顽军追袭,但她一如既往,斗志高昂,在大山中日夜行军,风吹雨打,忍饥受冻,从不叫苦,也没有掉过队。
1943年是琼崖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许如梅重伤初愈,即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医务所担任指导员。同年秋,许如梅奉令调往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接受新任务,负伤遁入山林中,被日军沿血迹跟踪抓捕押回村中。日军用各种方式对许如梅进行摧残和折磨,妄图迫使她屈服投降,均被许如梅顽强拒绝。日军恼羞成怒,将她杀害。许如梅牺牲时年仅24岁。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琼崖独立总队第一医务所指导员许如梅在列。
再来一同看看这些抗日遗址
↓↓↓
海南红色地图——抗日遗址
1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图片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旧址原是当地六月婆庙场址,因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而得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在全民族抗战的高潮中,中共琼崖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琼崖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同国民党琼崖当局进行谈判,并于1938年10月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达成琼崖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协议。协议有五点,其中议定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独立队为1个大队建制,下辖3个中队,由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1938年12月5日,中共琼崖特委和国民党琼崖当局在云龙墟六月婆庙举行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仪式暨誓师抗日大会。各界人士、国民党琼崖当局官员及各地群众共上万人参加了大会。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王毅在大会上宣布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成立,向独立队队长冯白驹授军旗、关防,并发表讲话。冯白驹代表独立队全体指战员讲话时表示:绝不辜负琼岛同胞的期望和重托,誓死抗日,保卫琼崖。这就是琼崖抗战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
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云龙改编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反映了琼崖人民要求团结抗日的共同愿望,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从此,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方针,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自己,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琼崖抗日先锋和中流砥柱。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始建于1952年2月,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市)人民政府先后对该旧址进行改建和扩建。旧址正门右侧大理石柱上刻有马白山题写的“琼崖红军改编旧址”。距大门正中16米处竖立着一尊手握钢枪的独立队战士全身铜质铸像,像座正面刻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背面刻有“云龙改编简介”。铜像后建有纪念馆,纪念馆展出图文,系统地介绍了琼崖红军接受改编参加抗日并取得抗战胜利的历程。纪念馆后侧还种植有23棵青松,象征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在纪念馆左侧建有曲廊和壁廊,镌刻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彭真、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铜像的西北侧为接待厅,厅堂悬挂“艰苦岁月”“抗击日军”“渡海作战”等木刻画幅。铜像东侧还建有“荡寇亭”和“凯旋亭”。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是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海南省党史教育基地,也是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社会团体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
2
六连岭烈士陵园
图片
六连岭烈士陵园是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万宁市和乐镇六连村。1961年,万宁县(今万宁市)人民政府在六连岭东麓兴建“纪念碑”和“纪念亭”,1976年扩建为“六连岭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2亩,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琼崖当局发动反革命事变。23日,万宁县党部委、县农会以“野外演习”为名,夜里率领礼纪、万城、龙滚等农训所近200名学员撤出县城,到六连岭下的军寮村驻营,保存革命力量,从此“三军”会师,建立了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实现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战略大转移。
1928年6月至1932年,国民党蔡廷锴部和陈汉光部先后来琼围剿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六连岭根据地仅存的27位同志坚守红军洞,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同敌人和饥饿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坚持六连岭根据地革命红旗不倒。
抗日战争时期,六连岭根据地武装由10多名短枪战士发展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九中队,继而发展为人数达900多人的琼崖抗日总队第三支队。中共乐万县委和乐万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六连岭成立。琼崖抗日军政学校、琼崖党校、军械厂、第三支队医院都在六连岭创办,六连岭根据地成为琼崖东区人民抗日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和海南的解放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32年底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王白伦、万宁县委书记肖焕辉、红三团政委冯甲等在六连岭领导军民坚持英勇不屈的武装斗争。1939年8月日军侵占万宁县后,万宁县军民在中共乐万县委领导下,成立万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人民开展以六连岭为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冬琼崖东区军政委员会在六连岭根据地成立,对乐会、陵水、崖县、保亭四县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广大军民粉碎日军对东区各县的“蚕食”进攻。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向六连岭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清剿”,均被六连岭军民击退。从1927年至1950年,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军民坚持了2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连岭革命根据地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海南坚持对敌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夺取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海南的井冈山”。
3
口市: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图片
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下昌村。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各地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迫切要求成立一个集中统一领导的全琼抗民主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1941年11月10日,中共琼崖特委在琼山县树德乡下昌村召开全琼各县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大会通过民主协商,采取“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成员。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成员由冯白驹等13名政府委员组成,冯白驹任主席。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直属中共中央,归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名称是“东北区”,实际上是全琼性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团结全琼各族人民坚持抗战的最高权力机关。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抗日救国的政策法令。诸如:施政纲领、组织纲领、暂行土地条例、选举条例、婚姻条例、优待抗属条例、基层组织条例、救国粮征收法、危害抗战紧急治罪法等。同时,发行“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代用券”。
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粉碎日军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坚持持久抗战,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上已没有房屋存在,当时召开会议的房屋也早已被烧毁。
4
三亚市: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图片
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梅东村。
为了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区乡政权”的指示,根据崖县(今三亚市)的斗争情况和需要,1942年6月,中共崖县委员会在青山仔坎坷溪驻地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成立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的决定”。6月10日,在梅山乡召开了各阶层30多人出席的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大会民主选举孙惠公为乡长,黎光宗、孙家琪为副乡长。在县委的领导下,梅山乡民主政府突出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发动武装上前线打击敌人的进攻;二是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帮耕、帮工队帮助烈、军、工属和困难户耕地做工,做好优抚工作;三是以各种形式宣传发动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反击敌人的“蚕食”“扫荡”。1942年6月开始,梅山乡党组织和乡民主政府从青抗会员中选出30多名立场坚定、勇敢顽强的积极分子,配备粉枪30多支,建立起梅山乡后备队,乡后备队队长先后由林日兴、孙毓满、李正统、孙有义、孙家参(副)、蔡大清担任。此间,县委考虑到除奸、缉私斗争的需要,又从梅山乡后备队中抽调一些骨干分子配合县武装成立短枪班,林庆瑚任短枪班班长。1942年秋,梅山后备队队员王荣桂等参加县武装队深入崖城铲除汉奸、伪维持总会长黄鼎芬,接着又跟随县委委员何赤到保平铲除国民党顽固派区长周天章和汉奸、恶霸周佩武等。
该遗址现在是耕地和果园。
5
定安县: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图片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位于定安县雷鸣镇南曲村东北面的居禄山。
1941年4月上旬的一天,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抗日独立总队长兼政委冯白驹率领12人到定安县雷鸣乡南曲村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南曲村父老王立珪将他们安排居住在该村东北部居禄山的5户农民家中,其中王姓1户、伍姓3户、林姓1户,冯白驹居住在老房东王世春家。冯白驹等人在居住期间,曾会晤居住在美染村的琼崖著名民主人士、原任琼崖国共联合抗战组织——战时党政处秘书的王集吾,共谋抗日大计。南曲村担任国民政府定安县后备游击大队第一大队长的王志发多次聆听冯白驹的抗日主张,并暗地里主动做好冯白驹一行人的外围安全警戒工作。冯白驹等人主要是在夜间通过演讲、唱抗日歌曲、吹口琴等方式来宣传和发动群众抗日,国共联合抗日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14天后,在夜间离开前,冯白驹书记亲自将该村画匠陈定广主动给自己画的一张30cmⅹ24cm的画像送给王世春的母亲李氏留念。现居禄山5户农家的房屋已倒塌,仅存部分断墙,已在遗址上建有纪念建筑。
原有房子均已倒塌,仅存四五幅残墙。改造后,在遗址处建起展览室一间,红色墙一块,由原中共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布展史料。遗址处还建起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碑、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原件)各一块;建有一个停车场和一眼将军井(位于遗址之西南10多米处)。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但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
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