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河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

图片
7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河南“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到2035年河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 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河南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
据介绍,2021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4%,从“十三五”初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目前超越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全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2.91‰、4.18‰、9.9/10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处于领跑位次。
“十四五”时期,是河南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也是推进健康中原建设的关键时期。《规划》作为河南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为今后五年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制定了时间表、图线路。
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到2025年,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取得新突破,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健康服务模式实现转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更加稳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健康公平显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面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建立起与河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卫生健康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健康预期寿命相应提高,建成健康中原。
为实现总体目标,《规划》中标明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四类具体指标。
其中包括,2021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到7.30张,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每个市都有三级甲等医院、每个县都有二级甲等医院,每个乡镇都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都有合格村卫生室,“十四五”期间要达标上等,持续强基层、打基础。
《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人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要保持优势,全面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河南省的短板主要是人才不足,2021年,河南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药师(士)数分别为3.01人、3.32人、0.33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河南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工程、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持续实施,到“十四五”末,这几项指标都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规划》指出,河南主要是“一老一小”服务能力不足。2021年,河南省每千常住人口婴幼儿托位数1.75个,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医养结合机构较少,护理型床位比例偏低。通过五年努力,每千常住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超过60%,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河南将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构建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医防协同机制、中西医协作机制、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准。”阚全程介绍,围绕发展目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突出抓好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强省建设新跨越、健全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核心竞争力等五个方面。
据介绍,河南将全面建成四级医疗中心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创建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优势学科,构筑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医疗服务高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疑难危重病例省域外转率持续降低,使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高水平健康服务。
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全面建成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争创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河南中医药文化品牌,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积极弘扬豫药品牌,开发药食功能(保健)食品,做优做强现代中药产业,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医药发展道路。
为健全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基本建成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体系,健康服务模式更加先进有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下降到27%左右。
河南将建成开放、灵活的人才支撑体系,培育一批国内顶尖医学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建成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成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卫生健康数字化水平。
到2025年 河南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
近年来,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河南也一直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系统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郭万申给出了答案。
河南已累计下拨资金6.84亿元
据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累计引进专业人才1500余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投入9500余万元做好疾控人才培训培养,全面提升全省疾控人员专业素养;积极协调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完善疾控编制和待遇保障措施,真正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关键时刻冲得上、干得好。
为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机构能力,河南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已累计下拨资金6.84亿元,实施疾控中心硬件改造和能力提升工作,分批支持155家省、市、县疾控机构改扩建实验室,配备检测仪器设备,牢牢守住公共卫生安全底线,确保了“十四五”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稳步开局。
到2025年 全省所有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络,守牢公共卫生安全底线。”郭万申说,按照国家疾控机构改革方案,结合河南实际,理顺体制机制、稳定基层队伍、提升专业能力,整合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监督职能,从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多角度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成“防、控、治”三位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快速响应、应急处置、有效防控能力。
河南将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抓好公共卫生常态化风险评估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筑牢监测预警网底。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分级分类规范化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推进省、市、县物资储备、管理、调用协同高效。
为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河南计划完善省、市、县三级传染病救治网络,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强建设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辖市重点提升传染病及重症救治能力,实现每个省辖市都有传染病医院或者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各县要充分发挥救治网底作用,每个县要依托1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建设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规范建设。
“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加强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职业病防治服务、食品安全险监测、卫生监管网络,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到2025年全省所有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30%以上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
为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县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公共卫生机构融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关注“一老一小” 河南完善普惠托育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
老人和小孩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一老一小”也是现在最受关注的民生大事。“十四五”期间,河南将为“一老一小”人群提供哪些健康服务?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勇就此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到2025年,河南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发展要达到什么水平?
●全省城市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到90%
到2025年,河南将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2万个以上,全省所有城市社区托育服务(包括托育机构、幼儿园托班、家庭托育点等形式)覆盖率达到90%,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以上,总量达到45万个。周勇表示,“各省辖市将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细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培养人才、综合奖补、融资支持等政策措施,建立工作机制,推动托育服务健康发展。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推进托育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推广“一站式”服务
为持续加强妇幼健康服,“十四五”期间,河南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推广生育登记、婚育健康宣传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生育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强化婚前孕前保健、增补叶酸和孕期保健服务,持续办好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产前诊断等民生实事,强化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疗全过程服务,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时大力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
●持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
持续为0-6岁儿童规范提供生长发育评估、喂养与营养指导、眼和视力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倡导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保持适宜生育间隔。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对高龄高危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分类管理和服务。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加大妇女常见病筛查力度,持续办好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等民生实事。
“十四五”期间 河南老年健康服务怎么做?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周勇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将扎实做好老年健康服务。广泛开展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推进老年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和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建成不少于50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
在加强老年医院、康复、护理等医疗卫生机构和老年医学科建设方面,全面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到2025年,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60%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达100%,85%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不少于500个老年友好型社区。
●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监管
与此同时,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推动医养机构融合发展。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监管,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和医养结合示范建设行动,推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症不出省、大病不出县 河南建设“四级中心”引领公立医院发展
据了解,今年年初,河南出台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前公立医院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为大家做出了解答。
“公立医院是全省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主力军。为此,河南省以‘四级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阚全程表示,目前,河南省已有心血管、儿童、神经疾病、肿瘤、呼吸、中医肿瘤、中医骨伤、中医脑病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效带动了全省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比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开展31项国内领先技术,心外科手术量跃升至全国第七。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获批省级以上发展平台30个,河南儿童赴北京就诊人数较2016年下降63.12%。
目前,河南选择群众就医需求最迫切的专业,设置15个省医学中心,引领全省医学技术发展。这些省医学中心已开展填补省内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198项,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项5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06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00人。
充分发挥省辖市三级医院特长,通过委市共建、委校共建的方式,用3~5年时间,建成代表省内先进水平的区域医疗技术高地。目前,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已布局到位。同时,每个省辖市都要建好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四所医院”,全部达到三级甲等水平;每个省辖市都要建成十大专科,达到省级重点临床专科水平。
据介绍,河南目前105个县(市)人民医院已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53所县级人民医院、19所县级中医院、3所县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为三级医疗机构。我省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推荐标准达标率均排名全国第4位。全国731家达到推荐标准的县医院中,我省占73所。“十四五”期间,每个县(市)除了建好综合医院,还要建好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这“三所医院”都要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对于下一步计划,阚全程说,“我们将持续以‘四级中心’建设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高水平市级和县级医院为支点,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省域患者外转率控制在5%以内,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疑难重症不出省、大病不出县。”
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河南将再建671个中医馆 实现中医馆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河南如何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张建锋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河南将全力争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好3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批省级中医专科中心,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使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均衡发展;完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设置;再建671个中医馆,实现中医馆全覆盖,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统筹中医药特色优势,巩固中医药在疾病治疗、治未病、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打造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围绕骨伤、肿瘤等专科和肺病、心血管病等专病,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成熟技术,研发有效药物,提高临床疗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所有三级中医医院和70%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在打造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方面,河南持续实施“岐黄工程”“仲景人才工程”,建设流派传承工作室,提升中医药院校教育水平;以引进为辅,依托科研平台建设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到“十四五”末,遴选培养一批中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推出更多“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集中力量在培育院士、“国家杰青”等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统筹深耕本土和对外交流,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立健全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大宋中医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河南中医药文化体系;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建设20家左右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和学术文化优势,支持中医药机构、院校和中药企业“走出去”,深化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
“十四五”末 郸城县八成以上乡镇卫生院要达到二级医院水平
据了解,周口郸城县在2020年荣登国务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名录。“十四五”期间,将如何延续医改道路,持续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郸城县委书记李全林表示,郸城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2个三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为大病不出县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加强17个中原名医工作室建设,加快推进县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养老中心等阵地建设,使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分批分级进行改造提升,争取“十四五”末,8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李全林说,郸城计划用两年时间,通过选址新建、政府购买等方式,实现全县524个村卫生室公有产权全覆盖。同时,落实好各项财政保障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县乡村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在创新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郸城将充分发挥县中医医共体作用,招引更多中医药人才,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强化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优势,推动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持续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加强居民健康管理,郸城将持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和健康宣讲团队规模,提升健康体检、慢性病筛查、健康宣讲等健康促进工作,强化以预防为服务导向,实现“未病早防治、小病就近看、大病专家看、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让百姓共享健康红利。
来源:大河网 记者:赵檬
责编:赵地 审核:范昭